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效率的几种方式

2019-12-16 08:16柏猛
中国水运 2019年11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提高

柏猛

摘 要: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沿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沿江港口的开发建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长江可利用岸线资源也越来越少。对有限的岸线资源,一方面,我们应合理、有序地进行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也应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将结合实际项目情况分析总结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效率的几种方式。

关键词: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方式

中图分类号:U69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11-0045-02

1引言

长江干线航道自云南水富至长江口,全长2838公里,自然岸线总长6700多公里(包括支汊航道及可开发洲岛岸线),截至2018年底,已开发利用的港口岸线为922公里,占自然岸线总长度的13.8%。长江岸线作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沿江重要国民经济设施建设的载体。随着沿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长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沿江港口的开发建设也快速发展,长江可利用岸线资源越来越少。

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资源,岸线利用应遵循节约、集约的原则,做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在合理、有序的基础上,还应提高岸线的利用效率。交通运输部《关于严格管控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通知》提出要严控港口岸线总规模、高质量修订港口规划、制定港口岸线利用效率指标、建立定期评估和信用管理制度。本文将结合实际项目情况分析總结提高长江岸线资源利用效率的几种方式,以期对港口工程项目设计工作有所帮助。

2常规岸线资源利用方式

长江下游某码头工程设计年吞吐量为190万吨(其中钢铁140万吨/年、建筑(装饰)材料50万吨/年),进口总量125万吨/年、出口总量65万吨/年。需建设30000DWT、20000DWT、10000DWT件杂货海轮进口泊位3个(兼顾50000DWT海轮靠泊)及2000DWT出口泊位2个。其岸线资源利用方案如下:

根据码头区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水流的流向,三个进口泊位采用顺岸“一字型”布置方式,工程占用岸线总长589m,码头桩台长537m,在码头桩台上、下游端部各设系缆墩一个,通过钢联桥与码头桩台相连。为防止船舶撞击,系缆墩外侧均设置防撞桩。

码头桩台通过三条引桥与后方陆域相连,为充分利用宝贵的岸线资源,利用码头桩台内沿设置内档小船出口泊位。上游引桥甲中心线与码头上游系缆墩间距约180m,满足码头桩台上游段内档靠泊2000DWT船舶的要求;下游引桥丙中心线与码头下游系缆墩间距约180m,满足码头桩台下游段内档靠泊2000DWT船舶的要求;三条引桥宽度均为12m。其平面布置图见图1。

该工程根据货运量的流量、流向,货运量主要是通过大船进口、小船出口,为避免小船占用大船泊位,影响码头工程的通过能力,需要单独建设小船出口泊位,本着充分利用岸线资源的原则,设计考虑利用码头桩台内档建设小船出口泊位,尽可能地节省了岸线资源,提高了岸线利用的效率。

3提高岸线资源利用效率的方式

3.1“F型”布置方式

长江下游某码头工程设计年吞吐量为2300万吨,其中,煤炭进口1150万吨/年、出口1150万吨/年。需建设50000DWT海轮进口泊位2个,5000DWT出口泊位1个、1000DWT驳船疏运泊位3个。其岸线资源利用方案如下:

工程地点江面宽阔,长江主航道距离岸边较远。根据停靠船舶吃水要求及水下地形情况,码头前沿线布置在距离长江主江堤约300m处。为节省岸线资源,提高岸线利用效率,考虑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码头水域平面布置采用“F型”布置方式,利用远岸深水区布置大型海轮进口泊位,利用近岸浅水区布置小型船舶出口泊位。

共布置码头桩台两座。

海轮进口泊位码头前沿线布置在水下地形约-17.0m、距陆域前沿线约297m处。采用高桩梁板直立式结构型式,码头桩台长530m,宽45m、38m,桩台外侧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50000DWT海轮#1、#2进口泊位,利用码头桩台上游段后沿布置1个5000DWT内档出口泊位。码头桩台通过两条引桥与后方陆域相连。

小型船舶出口泊位码头前沿线布置在水下地形约-0.5m、距陆域前沿线约52m处。采用高桩梁板直立式结构型式,码头桩台长255m,宽20m,从上游至下游依次布置驳船出口#1、#2、#3泊位。码头桩台通过两条引桥与后方陆域相连。

小型船舶出口泊位码头前沿线与内档泊位前沿线间距200m,能满足港池宽度不小于1.5倍设计船长的要求,能保证内档泊位及小型船舶出口泊位船舶行驶、靠泊及作业的安全。其平面布置图见图2。

本工程占用长江水域岸线总长为655.5m。结合建设点处的水域条件,码头前沿线距离主航道较远,且驳船泊位与内档泊位留有足够的间距,能满足航道及通航安全的要求;本工程充分利用优良的水深条件在码头内档建设内档泊位,充分利用有限的岸线资源,利用近岸岸线建设驳船疏运泊位,体现了节约、集约使用岸线的原则,岸线利用也符合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科学、节约、合理的原则,充分地提高了岸线利用的效率。

3.2“八字型”布置方式

长江下游无锡(江阴)港某码头工程,根据货物的流量、流向,需要建设40000DWT件杂货泊位4个、50000DWT散货泊位2个,同时,建设5000DWT疏运泊位4个、1000DWT疏运泊位6个。其陆域用地范围上游侧为申港河,下游侧为新沟河。申港河与长江交汇处河宽约100m,新沟河与长江交汇处河宽约600m,申港河、新沟河均为通航河流,航道等级为Ⅴ级,两河沿岸均建有码头。

结合工程建设点处的水、陆域条件,工程处水域宽阔,水深条件良好,码头前沿线距长江主航道较远,且离岸较远。因此,设计考虑充分利用长江优良的深水岸线建设40000DWT和50000DWT大型海轮泊位6个,占用长江岸线总长1435m。同时,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岸线资源,在海轮泊位码头桩台上游内档设置1000DWT小型船舶疏运泊位1个,下游内档设置1000DWT小型船舶疏运泊位2个。

因长江岸线资源有限,其它疏运泊位已无长江岸线可以利用,为满足工程需要,必须对申港河、新沟河加以开发利用。结合申港河、新沟河的现状,申港河宽度较窄,利用申港河岸线建设1000DWT小型船舶疏運泊位3个,新沟河宽度较宽,利用新沟河岸线建设5000DWT船舶疏运泊位4个。

该工程设计方案结合工程建设点处的现状条件,利用长江优良的深水岸线建设大型海轮泊位,充分利用海轮泊位内档水深足够的条件建设内档小船疏运泊位,利用陆域两侧河岸建设疏运泊位,有效解决了长江岸线不足的矛盾,既满足工程所需,又提高了长江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其平面布置见图3。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网发达,有许多低等级通航航道与长江连通,设计时可考虑充分利用这些航道的两侧岸线修建码头,作为沿江主码头的集疏运泊位,在不增加长江岸线的前提下充分提高长江岸线的利用效率。

4结语

(1)长江岸线是不可再生资源,岸线利用必须遵循节约、集约的原则,做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在合理、有序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岸线资源的利用效率。

(2)岸线利用方案必须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且应符合海事、航道等部门的要求,经充分论证后确定。

参考文献:

[1] JTS 165-2013,海港总体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 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B区3号码头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武汉: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2004.

[3] 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6号码头一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武汉: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2011.

[4] 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无锡(江阴)港申夏港区5号码头二期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武汉:长江航运规划设计院,2013.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提高
石油机械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
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及影响因素
“丝绸之路经济带”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分析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多渠道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贸易公司资金周转效率的思考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