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牵引配合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19-12-16 08:11吴祖耀王宁刘艳萍曲志强赵振廷赵青晖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功能锻炼神经根型颈椎病

吴祖耀 王宁 刘艳萍 曲志强 赵振廷 赵青晖

【摘要】 目的 探讨角度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水平牵引治疗, 试验组采取角度牵引配合手法及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度牵引可以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神经根压迫症状, 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配合颈部后群肌肉手法放松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 角度牵引;手法治疗;功能锻炼;神经根型颈椎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3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主要是由于长期伏案工作, 不合理使用颈椎导致的, 颈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的首发症状, 之后继发性改变累及神经根, 之后患者出现颈肩部疼痛、单侧或双侧肢体放射痛、感觉异常等症候群。颈椎病的发病率非常高, 为临床上的常见疾病, 大量研究显示, 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颈椎病[1]。作者采用角度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及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探讨其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7月1日~2018年2月30日在本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20例;年龄40~75岁, 平均年龄(56.0±6.4)岁;颈椎节段:单节段20例(C2~C3 4例、C3~C4 5例、C5~C6 5例、C6~C7 6例), 双节段10例(C2~C4 3例、C3~C52例、C5~C7 5例), 三节段病变10例(C3~C6 4例、C4~C7 6例)。试验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41~74岁, 平均年龄(56.0±6.0)岁;颈椎节段:单节段19例(C2~C3 3例、C3~C4 4例、C5~C6 6例、C6~C7 6例), 双节段11例(C2~C4 3例、C3~C5 3例、C5~C7 5例), 三节段病变10例(C3~C6 5例、C4~C7 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颈椎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所制定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拟定:具有与病变阶段相一致症状和体征, 椎间孔挤压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一致。

1. 3 纳入标准 ①年龄40~75岁;②所有患者均有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症状, 其中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治疗,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 4 排除标准 ①如肿瘤、结核、严重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颈椎失稳、椎体骨折、颈椎病术后、脊髓压迫症(脊髓性颈椎病是否牵引有争议)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等;②不能主动配合治疗或不能完成治疗过程者;③不愿意参加的患者。

1. 5 方法 对照组采用水平位牵引治疗, 水平位牵引2次/d,

30 min/次, 12~15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通过临床查体明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行影像学检查, 明确诊断是否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所见是否一致, 明确病变阶段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之间关系, 通过精确的角度牵引使作用力作用于病变阶段, 前期通过牵引减轻神经根压迫, 待神经根压迫解除后通过角度牵引(前屈位牵引、中立位牵引、背伸位牵引), 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在角度牵引前后分别给予患者颈部肌肉手法放松, 日常生活中指导患者行规律性颈部后群肌肉功能锻炼, 增强颈部后群肌肉力量, 从根根本改善和稳定颈椎生理曲度, 解除患者症状及体征。具体方案如下:①前屈位牵引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颈椎前屈25°, 牵引时间30 min/次, 2次/d, 5~7 d;②中立位牵引为过渡性牵引, 可有效地缓解由于牵引体位变化过大所造成的不适, 颈椎直立0°, 牵引时间30 min/次, 2次/d, 5~7 d;③背伸位牵引可有效地恢复颈曲, 恢复颈椎的形态学, 符合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颈椎背伸15°, 牵引时间30 min/次, 2次/d, 5~7 d。

1. 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肌张力正常, 颈、肩、肢体的功能恢复正常, 工作劳动正常;显效:颈椎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肌张力正常, 头、颈、肩疼痛明显减轻, 功能得到改善, 随访1年有偶发但程度减轻;有效:颈椎病症状减轻, 头、颈、肩疼痛改善, 但是仍影响工作和学习;无效:颈椎病临床症没有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38/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32/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非常高, 主要是由于长期伏案工作, 手机使用时间较长导致的, 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颈椎曲度变直。颈椎生理曲度对人体颈椎的稳定性以及颈椎的健康有着较大的作用, 由于长期的不良工作、生活习惯, 颈椎可能出现曲度变直的症状[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是颈椎病的早期征象和客观指征[3-6]。颈椎牵引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 枕颌带牵引为较常用的方法, 是临床首选。有学者认为, 根据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 沿脊柱纵轴牵引为首选。角度牵引多分为前屈位牵引、中立位牵引、背伸位牵引。前屈位牵引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中立位牵引为过渡性牵引, 可有效缓解由于牵引体位变化过大所造成的不适, 背伸位牵引可有效恢复颈曲, 恢复颈椎的形态学, 符合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7-9]。通过牵引可限制颈椎活动, 增加颈椎之间的空隙, 使水肿、炎症尽快消退, 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 恢复颈曲, 滑膜嵌顿被解除, 将颈椎的正常序列恢复, 具有改善脊髓受压症状等作用。在角度牵引的同时给予患者颈部手法放松, 并指导患者行颈部的功能锻炼, 增强颈部后群肌肉的力量, 以更好的恢复颈曲。根据临床经验, 对照组用常规牵引护理, 疼痛消除缓慢甚至无改善, 观察组采用角度牵引护理, 观察牵引前后疼痛改善情况, 以患者疼痛感最小时为最佳牵引角度。从而减轻患者疼痛, 改善症状, 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 通过角度牵引可以减轻神经根压迫症状、恢复颈椎生理曲度;配合颈部后群肌肉手法放松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与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相关性。但是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 研究样本例数过少, 观察指标比较单一, 希望广大继续进行本方面研究, 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

参考文献

[1] 陈晓波, 林定坤, 宁飞鹏, 等. 仰卧前屈拔伸法治疗伴无症状脊髓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10):2434-2437.

[2] 孙其斌, 冀航, 杨怀章, 等. “顺筋利节”理论指导自制生理调节型颈枕式颈椎牵引椅在颈椎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7, 24(2):190-192.

[3] 苏国义, 林定坤, 许鸿智, 等. 以控制机械压迫为核心的仰卧前屈拔伸牵引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200例. 中國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7, 25(5):49-51.

[4] 王威, 冯兴兵, 王章富, 等. 口服药物联合手法松解及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中医正骨, 2017, 29(9):70-72.

[5] 安连生, 韦坚, 陈升旭, 等. 韦氏颈椎手法配合中药烫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正骨, 2014, 26(6):35-38.

[6] 刘广林, 黄振俊, 于力楠, 等. 五步手法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中医学报, 2012, 27(8):1063-1064.

[7] 刘灿坤, 刘志刚, 张中, 等. 针刺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四川中医, 2013(11):109-112.

[8] 吴咏琴.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 中国康复, 2003, 18(5):305.

[9] 黄振俊, 陈建新. 五步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中医学报, 2010, 25(5):1012-1013.

[收稿日期:2019-03-28]

猜你喜欢
功能锻炼神经根型颈椎病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颈痹汤联合手法以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
健身气功八段锦结合针刺和火罐治疗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舒适护理在小儿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237例手部肌腱损伤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