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2019-12-16 08:11万敏华桂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万敏华 桂平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 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治疗, 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结果 手术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0.94±0.83)、(1.38±0.95), 均低于手术前的(7.03±1.91)、(6.95±1.9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0.94±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8±0.9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腰痛、步行能力、感觉障碍、日常活动的JOA评分分别为(0.97±0.14)、(1.3±0.14)、(1.65±0.16)、(6.72±0.5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0.91±0.3)、(1.28±0.13)、(1.60±0.16)、(6.6±0.47)分,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腿痛的JOA评分(1.02±0.14)高于对照组的(0.92±0.1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ODI评分分别为(28.15±3.37)、(20.24±3.19)分, 均低于手术前的(60.49±6.78)、(59.92±6.79)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ODI评分(20.24±3.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15±3.3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起到较好作用,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关键词】 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板开窗手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30

近年来, 腰椎间盘突出症已经成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 其形成原因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导致髓核逐渐突出, 直到进入椎骨以及椎间盘中, 引发神经压迫, 最直接的症状是腰部和腿部感到疼痛以及直肠功能受损, 可能会出现坐骨神经痛引发腰部疼痛, 下肢知觉和运动功能受损, 或大小便功能障碍[1]。据统计, 青壮年劳动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普遍情况下男性多于女性,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为了解决这个困难, 一方面医学研究专家不断加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 另一方面医院不断提高医疗环境和设备条件, 极力为患者减轻痛苦, 恢复正常生活水平。目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多通过保守治疗来改善, 有些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才能根除病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 脊柱外科正朝着科学、精确、无创的方向发展[3]。手术治疗已从开放手术、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椎板截骨再植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向微创手术如化学切除、后外侧内窥镜腰椎盘切除手术发展, 微创手术的优势十分明显, 除了术后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之外, 还能够减少椎体紊乱, 使脊柱保持良好的稳定, 最重要的是能够维持良好的疗效[4]。基于此, 本文选取了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贵溪市中医院和鹰潭市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14例;年龄32~58岁, 平均年龄(45.0±12.0)岁。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5例;年龄31~59岁, 平均年龄(44.8±11.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者, ②腰痛伴下肢疼痛, 腿痛大于腰痛者;③单纯下肢疼痛及放射痛明显,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④经6周系统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⑤下肢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 包括感觉麻木及肌力减退, 键反射减弱或者消失;⑥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⑦可合并有侧隐窝狭窄;⑧影像学检查显示椎间盘突出明显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排除标准:①腰椎不稳或有中央型椎管狭窄;②突出物完全钙化;③中央型巨大突出;④多节段椎间盘突出。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手术:常规手术开始在局部麻醉(局麻)下進行, 后全部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进行, 患者均俯卧位, 腰椎后正中纵行切口, 长约3~4 cm, 沿棘突拨开椎旁肌, 椎板拉钩牵开, 显露椎板、椎间隙。凿除上关节突内侧1/3, 尽量保留下关节突, 椎间小开窗, 咬除黄韧带, 探查显露神经管, 或者直接分离向内侧牵开并保护神经根, 显露突出的椎间盘, 尖刀切开纤维环, 切除突出的髓核、纤维环, 尽量完全摘除椎间隙内的间盘组织。对于伴神经根管狭窄患者要进行神经根管的减压, 直至神经根完全松解。止血, 留放置引流管, 逐层关闭手术切口。术后第2天行下肢功能锻炼。

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使用美国SofamorDanek公司生产的METRX椎间盘镜手术系统, 全部患者都在白天第1台行手术治疗, 在24 h后进行随访查体, 手术最初在局麻下进行, 由于局麻有时影响手术过程, 后改为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最后改为全麻, 患者均平卧位能透过射线的手术台以利于手术, 背部常规消毒, 铺无菌单, 在影像导航下用一金属棒定位穿刺点, 朝向上方的椎板峡部。依据患者身材、性别及突出节段, 旁开中线1 cm左右, 切口长约2 cm, 采用标准后路椎间盘镜通道管。在监视系统下完成操作, 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 直到手术结束, 术中可见充分松解的神经根, 在直视下对有侧隐窝狭窄、神经根管狭窄的患者也可以用椎板钳进行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扩大, 术后放置橡皮片引流。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JOA评分及ODI评分。判定标准:①患者手术前后腰痛情况用VAS评分作为标准, “0~10”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 没有任何疼痛用“0”表示, 数值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 十分严重难以忍受用“10”表示。患者在标尺上选择手术前后的感受疼痛值。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是用来评估腰腿痛的方案:在评分的过程中以表上的选项分值为标准, 计算公式为:实际得分/40(最可能得分)×100%。分数比越高, 说明患者的生活功能障碍越严重。③JOA是一种一般性的评价方案, 用于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评估的相關项目主要包括下腰痛、腿痛、步行能力、感觉障碍和日常生活, 共分为14项选择, 满分为29分, 最终评估的分数越高, 表示功能恢复的情况越良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对比 手术前,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两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JOA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下腰痛、步行能力、感觉障碍、日常活动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腿痛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对比 手术前, 两组患者ODI评分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 两组患者ODI评分均低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逐渐发展为最广泛的脊柱疾病之一, 腰腿疼痛是其最直接的临床病症,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上个世纪30年代, 国外学者Mixte和Bar最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念做出了解释[5, 6]。在现代医学理念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椎间盘在退化变形的过程中, 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纤维环破坏, 髓核逐渐突出, 直到进入椎骨以及椎间中, 引发神经压迫及周围组织, 引起一系列症状, 如腰背部和腿部疼痛等[7]。据统计, 在导致腰腿疼痛的多种因素中,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椎间盘的退化变形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各种外力作用的刺激, 导致椎间盘的内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导致髓核逐渐突出, 引起腰痛和下肢疼痛或者麻木[8]。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按照椎间盘突出症的严重程度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椎间盘膨出症、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脱出症三种, 这种分类标准也是我国大多数临床医生的分类标准。在现代医学认识和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过程中, 主要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结合X线、CT、磁共振等成像数据来实现的。这些症状和数据都是直观且可见[9]。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看, 也是从病因着手, 将其归结为外部风、寒冷和潮湿等协同侵入身体, 同时利用身体生命能量的缺乏, 使骨骼脆弱和肌腱弱化, 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腰腿部肿胀、麻木和疼痛等症状, 是导致该疾病的基本原因[10]。

综上所述,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可起到较好作用, 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运用。

参考文献

[1] 蒙德.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微创医学, 2017, 12(3):363-365.

[2] 侯泽宇, 李积然,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53):34-35.

[3] 苏长英, 叶爱琴, 安原, 等.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微创手术中的对照研究.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7(1):6-8.

[4] 王军. 脊柱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探究. 当代医学, 2017, 23(35):73-75.

[5] 王湘江, 王贵清, 刘春磊, 等. 经皮椎间孔镜与Quadrant微创通道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中国内镜杂志, 2017, 23(7):1-5.

[6] 宋禹霏, 吴灵倚, 陆佳彤,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比较研究.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11):191-192.

[7] 刘海平, 郝定均, 王晓东, 等. 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7, 23(6):438-442.

[8] 楚相君. 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当代医学, 2017, 23(1):81-82.

[9] 张芹.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 10(12):175-176.

[10] 付祥龙, 李成芳.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体会.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13):71-73.

[收稿日期:2019-03-27]

猜你喜欢
微创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两种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比较
微创手术引流治疗急性上尿路梗阻并重症感染的临床研究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