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爱林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家对中职院校教育事业更加重视,不断为中职院校投入教育资金,促进提升国内中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随着教育经费的增加,中职院校的经济活动也逐渐增多,同时对中职院校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中职院校的运行有极大的影响,目前内部控制工作仍旧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需要中职院校的管理决策者及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研究,制定出合理的优化策略,使内部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词:中职院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中职院校内部控制的现状以及意义
(一)中职院校内部控制现状
目前中职院校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管理决策者是校领导,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修订,完成之后分发给各个部门,各部门按照制度规范展开管理工作。当内部控制管理出现变化,中职院校的管理层及各部门的负责人会共同探讨应对措施,提出完善的解决方案。但是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实际情况是,中职院校的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有所欠缺,而且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其执行落实程度不够,内部控制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二)中职院校内部控制意义
中职院校进行内部控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下,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可以依据一个合理的规范制度作为依据展开各项工作,保障中职院校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发生和纠正错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第三,通过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和规范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和行为,提高管理效益。
二、中职院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中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通过对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梳理,部分经济业务制度或实施细则缺失,或部分管理环节缺失;部分经济活动业务制度要求与实际业务执行程序或者与经济业务现状不符。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者没有及时更新现有的管理制度易导致学校业务操作无章可循或衔接不畅,致使部分管理工作秩序不明确和部分业务程序没有制度支撑的风险。
比如,经过前期调研发现,预算制度是以前年度制定的,制度内容和现行预算管理已经不相适应,例如其中未明确预算统筹部门的职责,也未明确预算执行部门的预算执行绩效自评的责任,这将导致部门之间容易发生权责边界不清的问题。中职院校建立合同管理办法,对合同签署过程没有约束和保障机制,不利于保护单位的合法利益。
(二)关键岗位责任制及轮岗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中职院校未完全确立明确、清晰、完整的部门和岗位的权限和职责范围,导致岗位人员流动,如调岗人员或新入职人员不能及时地、清晰地明确工作职责范围,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和部门间职责界限的区分。
未明确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不能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同时,未配套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培训机制,缺失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政道德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机制。
(三)中职院校内部审计尚未全面覆盖单位业务活动
中职院校目前内部审计范围未全面覆盖学校经济业务活动,仅对基建工程竣工审计,未进行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大型基建工程跟踪审计等,同时审计部门缺少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尤其是对于业务执行过程中的审计监督较为欠缺。审计监督是一项全过程动态化的内部控制手段,内部审计覆盖范围较小,可能产生未能及时发现学校业务执行中的风险,影响管理风险的全面治理及事前防控。
(四)信息或建设不健全,部分信息系统孤立,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目前校内存在诸多业务系统,且部分数据平台互不连通,不同系统间的数据交互仅能通过人工维护,极易产生数据的不一致性,且管理繁琐、松散。部门间的信息传递途径曲折,无时效性。由此导致系统难于提供更具高度、深度的统计分析,缺乏全方位视角的教学管理各方面信息。学校一些重要经济业务的管理提升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相关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流程尚未嵌入信息技术系统,导致日常业务管理效率、效果不佳,管理活动耗费大量人员精力也未能满足学校管理层和外部监管单位的管控要求,管理现代化程度需要依赖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
三、中职院校内部控制优化策略
(一)完善中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
建议各归口部门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要求和学校实际业务规范对主要经济业务流程进行制度规范,未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对不符合现状实际情况的制度或者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不符的制度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明確经济业务各环节的工作程序、时间要求、审批权限、责任划分等。建议各部门将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进行上会审议并及时发文公示,保证制度的约束力度和可执行性。
(二)完善关键岗位责任制及轮岗机制
建议中职院校按照内控规范指引以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要求,全面落实关键岗位轮岗、培训制度,对于专业性强无法实现轮岗的岗位,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专项审计,以确保相关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在符合单位“三定”方案的前提下,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科学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以书面的形式明确岗位职责、岗位权利以及与其他岗位或者外界的关系。确保关键岗位责任及工作要求与本单位的管理保持一致并落到实处。
(三)中职院校内部审计全面覆盖单位业务活动
建议学校强化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制衡机制,增强业务人员的主体意识,将监督检查贯穿到业务环节之中;强化审计与财务等监管部门内部审计监督的事前、事中管控,如对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题的审计签批,允许审计部门在前期立项与中期执行中介入并实时掌握相关数据,以明确后期结题签批审计的方向与内容。针对审计部门人员设置与全面监督审计工作量的脱节,解决事前事中审计的现实困难,建议适度增加审计监督人员以更好地为学校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四)结合信息系统,健全信息建设,消除信息孤岛
建议学校按照内控规范指引以及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预算、基建工程、合同、资产等重要经济业务的管理效率,合理利用系统控制替代大量手工控制,将重要经济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嵌入信息系统,减少人为影响因素,快速实现管理提升。
同时,为最大化内部控制规范成果的执行效果,建议中职院校逐步通过计算机实现预算约束、归口控制、流程控制、权限控制、标准控制、表单控制等,让政策、程序在信息系统中落地。信息系统可通过具体而微的预警、分析、处置、评估等监督控制功能,规避人为干扰因素,解决人员不足、效率低下、数据无共享、管控不到位、标准不统一、办公费用居高不下等等问题。
建议建设统一数据库平台,实现校园各类信息的实时共享。统一数据平台将校内全部有共享需求的数据统一标准,为各部门提供了对自身数据的维护入口,以及对其他部门数据的查询入口,放宽权限限制。在共享数据基础上,提供丰富的组合查询、准确翔实的报表,为领导决策助力。
同时,中职院校将信息中心设置为学校内部信息系统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信息系统的审核、统筹、登记、备案工作,并牵头学校信息化平台建设,保证各系统间数据贯通。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中职院校可以使得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综合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职院校应该针对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制定出合理方案,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才能更加有效促进中职院校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熹, 石美灵. 廉政建设视角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J]. 财经界, 2018, 494(11):133-135.
[2]周康博. 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8 (06):297.
[3]李雅宁. 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缺陷分析及优化对策探讨[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06):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