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玮
摘要:我国经济形势的转变以及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速了国有企业的转型之路,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较为严峻的经营环境。而内部控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说,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企业难以准确掌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财务风险高发不但抑制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同时还造成国有资源的损耗,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首先论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分析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优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方式和策略,对国有企业优化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一、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概述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即对内部控制制定效果和执行效果进行评估。内部控制的制定效果主要考量国有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等和实际需求之间的符合度,内部控制制定的合理性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的核心基础。而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主要是考量内部控制程序、制度等在企业内部的落实情况,内部控制执行是否到位是保障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从这二者的定义来看,内部控制的制定效果和执行效果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主要考核对象。由于市场的变动使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处于多变状态,而且企业的发展壮大也对内部控制的范围、内容等有不同的要求。所以,企业建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工作,涉及内控制定、执行以及编报等多个工序。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所采取的优化内部控制措施的合理性,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有效性是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足够的重视
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正确认识是保障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合理的重要前提,虽然国有企业内部都设有内部控制体系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这也是国家政策对企业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企业构架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都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并不全面,而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认知不全是导致这个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管理层以及普通员工狭义地认为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障企业运营资金的安全,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也应由财务人员负责。除财务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和实施中缺乏参与度,影响企业内部控评价体系的全面展开[1]。国有企业没有良好的内控环境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不健全又导致国有企业认识不到内控不足带来的风险,进而影响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中的建设。
(二)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涉及到国有资产等的运用,在企业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自身的运营风险必然不如普通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大。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中涉及到城建、公共服务等公益性活动,国家对这部分的监管较为松懈,使对国有企业运营的监管、控制主要依赖于管理层的自律,受主观性影响较大。所以,大部分国有企业对风控的建设缺乏科学完善的规章,导致其在实际建设中多重视事后管理,缺乏对事中、事前的管控,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难以形成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而难以将内控评价体系建设的不足反馈给管理层。
(三)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思想和模式上依旧受行政管理思想严重影响,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传递处于单项输出状态,由管理层单方向传递相应管理计划。而具体实施的效果却难以由基层人员传递到管理层,导致企业难以及时掌握内部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运行效果。管理层无法对其进行修缮,进而影响国有企业经营活动开展的稳健性。
(四)审计工作不全面,权限受限
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管工作,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但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行业特点,大部分国有企业将监管寄于国家监管,而相关的制度变动也以国家政策为主,缺乏决策主动性,审计工作主要集中于对财务收支的监管[2]。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设有相应的审计小组或部门,但是审计部门的权利受到抑制,容易受到领导的干扰,导致审计工作无法独立,难以发挥良好的监管效果。
三、國有企业优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以下优化建议:
(一)加强全体人员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认知
国有企业要想优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首要一点是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方针。企业要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认知,比如企业可以通过专题讲座使全体员工了解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作用及意义。在具体的建设中,首先国有企业要构建良好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的基础,而董事会及单位负责人在塑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应发挥关键作用。董事会应负责内控评价体系的健全和有效实施。经理层应组织领导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日常运行。另外,国有企业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或工作小组,明确职责权限,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控评价体系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该项机构应包含企业各部室主要负责人。其次,国有企业要加强对人员的考核,将内部控制评价结果增添到绩效考核指标中,以“谁经手、谁负责”为原则落实权责发生制,以此约束员工行为,减少人为因素。
(二)完善风险管控机制
风险管理机制一般包括风险预警、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及风险处理措施等,故而第一步需要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从而明确风险管理流程和岗位权责划分标准;第二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一般由风险识别、评估以及预警三部分组成。借助风险识别对活动各环节进行监管,发现其中存在以及潜在的风险;再由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进行威胁性评估,衡量风险带来的损失;最后,以企业制定的预警信号为依据,将接近后超过预警线的风险情况反馈给管理人员;第三步,不断健全国有企业风险解决措施信息库。由风险预警机制发现的非系统风险必然可以借助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控制,而这些风险也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弱点。企业可以借助风险解决措施信息库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线索,同时也有利于风险的快速解决。
(三)弱化阶层压制,加强信息沟通
国有企业要及时转变行政管理思想,减少上级领导对基层员工的“岗位压制”。企业可以通过构建沟通渠道,比如设置专门的邮件沟通、反馈箱或面对面沟通机会加强信息的上下流通。基层员工可以及时反馈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便于管理层对其修正。同时,管理层也可以准确将其工作计划下达到基层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四)及时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明确审计部门权责
内控评价体系应结合企业的运营模式、业务需求以及管控体系等实际情况进行构建,将企业现有制度与内控评价体系有效融合。对于已不适用于现阶段企业发展需求的制度要及时修改,对于新设部室、新增业务要及时更新完善相关制度流程,最终实现企业内控评价体系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的权威性和独一性[3]。另外,企业还需要提高内部审计权威性,杜绝出现管理人员、领导的权利高于审计监管的现象,保障监管工作高效地在国有企业内部的顺利开展。
四、结束语
在不断的发展中,国有企业一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在经济改革形势下,国有企业也是重点改革对象,市场对国有企业经营的考验更加强烈,加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国有企业保障内部控制制定和执行有效的重要手段。在之后的发展中,国有企业要不断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重要性的认知,并加强风险管控以及信息沟通,及时结合市场、政策等对内控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促进国有企业的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完善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路径探析[J].中国商论,2017 (22):80-81.
[2]岑飞.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8 (12):33-34.
[3]吴霞薇.完善国企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路径探[J].经贸实践,2018 (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