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岩
摘 要: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日益突出,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型贸易壁垒等不断出现。我国对外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竞争力低,以及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滞后,与出口稳增长和提质量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应对内加快改革,对外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努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鼓励新市场的开拓,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出口,加快培育新的出口优势产业,确保出口稳增长。引导出口企业转变观念,实现从贴牌生产到品牌制造的转变,不断强化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打造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不断提升我国出口质量。
关键词:出口贸易;稳增长;提质量;贸易环境不确定
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贸易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步入发展的新态势,新兴经济体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东升西降”、“南增北减”的国际格局隐然成形。在确保国内就业和经济增长等压力下,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WTO框架下的多边规则受到挑战,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新型贸易壁垒不断出现,全球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尤其是美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战,更是增加了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一些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的出现,在此特定环境下,我国出口如何实现稳增长与提质量,必须认真加以研究。
一、我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
(一)出口商品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持续高速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发生着明显变化。一是从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变化来看,除1980年、1985年两个年份工业制成品出口与初级产品出口各占50%外,其它年份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不断上升,到2000年以后,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占比一直在90%以上,2018年达到94.8%。与此同时,初级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二是从工业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下降到2018年的19.8%,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上升到2018年的80.2%,出口商品结构日益合理。特别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中国企业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18年对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直接投资达156.4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的出口为7047.3亿美元,加快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三是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占比来看,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严重滞后。我国货物贸易出口从1980年的181.2亿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万亿美元,2009年第一次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最近几年更是保持着这一殊荣。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出口2001年仅为329.0亿美元,到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达到2668亿美元,但却面临着258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二)出口贸易方式
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方式的变化走势,可以看到其呈现出三个阶段性特点。一是在1992年之前,一般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占比高于加工贸易出口,但占比持续下降,从1980年几乎100%下降到50%左右,而加工贸易则快速上升到50%。二是在1993-2004年期间,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方式,其占比最高时接近60%,一般贸易发展则明显落后于加工贸易。三是2004年至今,一般贸易出口在贸易出口中的占比有所恢复,加工贸易占比开始下降。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完成了初步资本、技术积累的中国出口企业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中,不甘于只是做最简单、利润最低的加工业务,开始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大胆走出去,这一时期的一般贸易和其它贸易方式出口占比明显上升,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在更加注重提升对外贸易质量的背景下,这种走势更加明显。
(三)出口贸易主体结构
1984年以前,我国出口贸易几乎全部由国营、国有企业承担。1985年以后,无论是劳动密集型的、小作坊式的来料加工企业,还是1984年上海大众汽车的出口,外资企业在出口中的比重从零开始,在2000年达到48%,第一次超过了国有企业出口占比,一直到2005年达到外资企业出口占比58.7%的峰值,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长期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即使是到了2018年,我国出口贸易中依然有着42.6%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2000年以后,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占比得到比较快速的提升,2002年首次达到10%,到2018年,民营企业出口在我国出口中占比39.7%,超过了国有企业出口占比。总的来看,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占比依然很高,超过4成,民营企业要想赶上还需要时间。
(四)出口贸易市场结构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出口贸易尤其重视,这也为我国成长为全球最大货物贸易國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出口贸易市场失衡的问题,一方面,出口贸易市场过度依赖几个国家和地区。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都是我国主要的出口贸易市场,占到了47%,表现出较高的出口集中度(见表1)。即使是在2013年我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国加大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并努力扩大在非洲、南美洲的市场占有率,但出口市场仍然十分集中。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不断提升的今天,有着巨大的风险,中美贸易战开打后,美国先后几次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就是明证。
二、我国出口稳增长和提质量面临的问题
(一)全球贸易环境不确定性明显增加
全球贸易环境变坏、不确定性增加的现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就开始了,一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和以往主要借助关税手段实现市场保护目的不同,近年来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更多是通过技术性壁垒、绿色壁垒等措施完成对市场的保护。比如,美国的337调查,表面上是知识产权保护,但本质上是在发挥其技术上的优势,打击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出口。还比如,日本食品农残标准、欧盟的碳排放标准,同样是日本发挥农药残留检验技术和检验设备优势,欧盟发挥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做法,一样起到了保护市场的目的。二是逆全球化浪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受创严重,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国内失业率下降,加之高福利政策带来巨大压力,部分民众将责任归咎于发展中国家价格低廉的进口商品抢夺了其国内市场,导致这些国家出现反全球化倾向,一些右翼政党借此上台,进一步加剧了反全球化倾向。三是区域贸易规则对WTO多边规则的冲击。随着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WTO贸易体系核心的多边规则受到挑战。与此同时,以TPP、TTIP等为代表的大型、超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却是不断出现,其制定的更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以及对中国表现出来的排斥和敌视,也表明了国际出口环境正变得越来越恶劣。四是贸易摩擦增多。最具代表性的是中美贸易战,自美国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美国政府以平衡中美贸易、缩小贸易逆差等为借口,大行“制造业回归”“美国优先”战略,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不仅包括了中国众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把矛头直指中国制造“2025”战略,意在打压中国以维护美国经济霸权。
(二) 出口贸易稳增长面临的问题
出口贸易稳增长至少应该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保持现有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入全球化的决心和力度一直很高,2000年外贸依存度就已经达到了40%,到2018年依然保持在33.9%的较高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对贸易伙伴的依赖是比较强的,加之前文所讲,中国出口市场过份集中在亚洲、北美、欧洲这三个地区的十余个国家,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一旦对方国家出现经济政策的变化和政治局面的动荡,就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外贸出口。而且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出口比较集中的前十个国家,中国商品的市场占有率保持上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是现有的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也增加了双方贸易摩擦的可能性。比如,中美贸易战的出现,中国出口商品在欧盟等地遭受的双反调查,都预示着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现实困难。特别是随着贸易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保护措施频出,我国出口产品要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提升很难也很不现实。二是不断开拓新的市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之外开拓市场的难度相对较大,比如,中国经过六十余年的援助非洲行动,虽然给中国带来了声誉,但对当地市场以及当地民众对中国商品信赖度的培育却严重滞后,中国对非出口发展并不快,2018年中国出口非洲总额1049.1亿美元。由于非洲与欧洲的原宗主国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国企业在非洲开拓市场面临的困难也更多。而拉美地区作为美国的后院,受到美国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中美出现贸易战的情况下,开拓南美市场难度也是非常大。而且巴西、阿根廷等南美主要国家近年来遇到的经济问题多多,尤其是作为金砖国家的巴西,经济持续萎缩,市场需求下降,也加大了中国商品出口难度。综合来看,对外贸易出口若是在现有条件下实现稳增长,无论是巩固提升现有市场份额,还是积极开拓新的市场,面临着较大隐患。而且传统比较优势出口产品还面临着印度、越南、泰国等国家的竞争。未来只有通过质的提升来赢得市场竞争,才能弥补出口规模扩张面临的困境,才是比较现实的选择。
(三)出口贸易提质量面临的问题
一是出口贸易主体结构制约着提质量。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超过了40%,其多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存在,扮演着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加工生产车间的角色。在中国依然有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优势,以及技术配套体系优势的情况下,这些加工贸易型企业的角色很难转变。目前,加工贸易依然在我国出口中占据着一半的比重,提质面临的难度依然很大。二是中国出口企业落后理念制约着提质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大多数出口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自主技术研发,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缺乏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据统计,我国出口产品中,服装、鞋帽轻纺产品等初级加工及其制成品的占比近30%。即使是占比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进口中间产品,完成装配后出口的,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我国出口贸易的提质,有必要转变出口企业观念,从重营销向重研发转变,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三是服务贸易发展落后制约着提质量。相对于货物出口贸易,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问题更大。比如,2018年我国服务贸易额虽然达到7918亿美元,但2913亿美元的逆差显示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不足的实际。比如,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旅游、建筑、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这些依然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主体,而高技术含量的新兴服务贸易规模小、发展慢,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信息、计算机与咨询,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出口还非常弱小。总的看起来,我国当前出口贸易的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需要经历艰苦的努力。
三、贸易环境不确定背景下我国出口稳增长和提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一方面,加快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尤其是“负面清单”等先进作法,不断提高国内贸易环境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重点是减少行政审批、行政收费等行政力量对企业出口的干涉,更加便利我国企业出口。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积极对接新规则、高标准,改革国内相关制度形成机制,使我国出口产品更加适应国际新规则,规避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比如,以TPP、TTIP为代表的贸易协定带来了一系列新规则、新标准,适当提高国内相关标准,可以更好地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从国际环境来看,贸易摩擦是我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后无可避免的现象,必须积极应对,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尽可能消除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不利因素。应建立贸易摩擦的应急机制,针对重点出口行业、出口市场、出口产品实施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对方可能出现的双反调查,对其存在的技术贸易壁垒、绿色壁垒等开展研究,从而确定与当前贸易规则、贸易环境相适应的救济措施,以保证我国出口的稳定增长。针对当前全球贸易多边规则受到挑战,区域贸易协定日益增多的情况,积极开展对外蹉商,加强贸易对话。比如,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都明确将中国排除在外,针对中国打压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应通过更加务实、有效的方式,争取加入TPP等区域贸易协定。同时,发挥“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平台优势,推进相关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为我国产品出口赢得更多更大的市场。同时,坚决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规则,维护国际贸易环境的稳定,保障我国出口贸易利益。应借助多种国际合作平台,为WTO改革提供中国方案,推动WTO改革进程。
(二)我国出口稳增长的对策建议
在贸易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出口稳增长措施应更具有针对性。一是優化出口贸易市场结构,鼓励新市场的开拓。应在巩固与欧美日等传统贸易伙伴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拉美地区和非洲等新市场,以多元化的外贸措施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比如,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扩大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借助中非合作论坛,辅以对非援助,不断扩大对非洲出口的产品种类与层次,从而扩大我国对非出口规模。二是调整出口贸易主体结构,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出口。大力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扶持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担保等平台,为中小企业扩大出口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通过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扶持,使我国出口主体更加合理,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水平,既为扩大出口服务,也为提升出口质量和水平服务。三是加快培育新的出口优势产业。应看到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传统优势出口行业的替代压力,推动新出口行业的培育,在实现质量提升的同时,确保我国出口不出现下降。重点应发展生产服务业、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既扩大出口规模,又解决服务贸易逆差严重的问题。
(三)我国出口提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对于扩大出口规模,在贸易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出口提质量更加重要。一是引导出口企业转变观念,实现从贴牌生产到品牌制造的转变,不断强化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打造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实施出口企业研发投入减税等政策,鼓励其自主创新。建立政府引导、行业协会主导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体系,大力倡导产学研合作。通过财政、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出口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比例,同时鼓励其加快建设自主营销渠道,实现更有质量的出口。二是要转变出口贸易方式,提高一般贸易的占比,降低加工贸易占比。应积极引导传统出口企业加快产能转移,或向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区转移,或借助“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加速向沿线国家转移,将资金和技术用于新技术产品研发,并降低加工贸易出口的占比。现有加工贸易也要积极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从主要从事简单零部件加工和加工装配,向生产关键性产品迈进,提高我国出口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朱启荣,杨琳,刘璇. 中国出口贸易的水足迹与贸易结构优化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12):42-60.
[2]中国进出口银行战略规划部课题组,李晚晴,杜萌,田野,王汉儒,王婧. 完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 推动出口转型升级[J]. 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7(3):3-9.
[3]赵春明,文磊. 出口持续、外贸竞争与中国企业生产率优势[J]. 改革,2016(7):1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