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爽
临床上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常用方式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该治疗方式能将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有效清除,但难以清除瘦素、β2微球蛋白等中大分子物质,毒素大量蓄积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与预后产生严重影响[1,2]。现阶段,临床上的血液净化方式包括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以及普通血液透析等[3]。血液灌流是指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物在血液流经灌流器时被清除而达到血液净化的方法,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能清除小分子和中分子毒物的特点[4]。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透析方式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并探讨对患者β2-MG、瘦素、Hb水平产生的影响以及治疗安全性,报告如下。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0例,纳入标准[5]:①无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正常;②尿量小于400 ml/d;③透析液流速500 ml/min,血流量250~350 ml/min,血流速大于或等于200 ml/min;④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每周3次,每次4 h;⑤年龄大于或等于18岁。排除标准[6]:①有严重出血并发症者;②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感染者;③急性肾衰竭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62±8.62)岁,平均治疗时间(58.02±3.56)个月,缺血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有10例、8例、22例。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69±9.86)岁,平均治疗时间(58.65±3.15)年,缺血性肾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别有9例、10例、21例。对比两组基础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普通血液透析治疗,选择聚砜膜透析器,透析液采用碳酸氢盐,维持血流量220~250 ml/min,控制透析液流量为 500 ml/min,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4 h,每周对其进行3次治疗,共治疗6个月。采用低分子肝素对有出血倾向者抗凝,正常抗凝给予普通肝素。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血液灌流,采用HAl30树脂血液灌流器,防止灌流器阻塞和凝血,为达到最大吸附面积,灌流器先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浸泡从而使碳粒充分膨胀肝素化。将灌流器安装在透析器前面,维持血流量在 220~250ml/min,每次灌流 2h,灌流器取下后,继续血液透析至4h。患者每2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治疗,5次血液透析治疗,共治疗6个月。抗凝给予普通肝素。
1.3观察指标 标本采集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每天内瘘穿刺后和透析前,抽取动脉端血液标本,不加入生理盐水与肝素;完成透析后,采用透析液,降低流速到0,将血泵停止1min,重新开泵之后,从内瘘动脉端抽取血液标本。两组患者入组后抽取5 ml血液标本,放置在清洁、干燥的试管中,采用3000 r/min的速度对其进行10min的离心处理,并保存在于 -70℃的冰箱中。β2-MG、瘦素水平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EPO、Hb水平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不良反应:包括肌肉痉挛、皮肤瘙痒、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7]。
1.4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EPO、Hb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透析前的EPO、Hb水平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首次透析后、透析6个月后的EPO、Hb水平更高(P<0.05)。见表1。
2.2两组β2-MG、瘦素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透析前的β2-MG、瘦素水平对比,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首次透析后、透析6个月后的β2-MG、瘦素水平更低(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肌肉痉挛、皮肤瘙痒、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患者分别有0例、1例、0例、0例、0例、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对照组分别为1例、1例、1例、3例、3例、3例,总发生率为30%,两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1 两组EPO、Hb水平对比/±s
表1 两组EPO、Hb水平对比/±s
EPO(U/L)组别Hb(g/L)个月对照组(n=40)118.62±17.56 122.65±52.68 125.26±58.96 115透析前 首次透析后 透析6个月 透析前 首次透析后 透析6.26±5.96 124.56±6.15 125.62±5.86观察组(n=40)118.96±17.28 136.62±31.58 137.89±39.98 115.98±5.16 138.59±3.95 137.96±4.16 t 1.3025 12.6258 9.6258 0.6258 9.5625 10.2658 P 0.9652 0.0000 0.0000 0.3275 0.0000 0.0000
表2 两组β2-MG、瘦素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β2-MG、瘦素水平对比/±s
组别 β2-MG(mg/L) 瘦素(ng/L)个月对照组(n=40) 48.95±17.65 35.12±12.26 38.45±18.52 11.26±透析前 首次透析后 透析6个月 透析前 首次透析后 透析6 3.26 9.15±3.36 9.56±2.96观察组(n=40) 47.99±17.98 10.32±10.26 20.02±10.36 11.62±3.08 5.62±3.05 6.01±2.02 t 0.6258 10.2365 9.6585 0.2685 12.6325 13.6258 P 0.9558 0.0000 0.0000 0.7895 0.0000 0.0000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慢性肾衰竭也称为尿毒症,是一种病情较为严重的疾病类型,临床上最好的治疗方法为肾脏移植,但受肾脏供应源的影响,其临床应用受到明显限制[8]。血液净化属于一种代替疗法,能将患者体内产生的各种毒素有效清除,减轻器官和组织的病理性损伤。临床上标准的血液透析治疗方式主要利用弥散原理,血液中存在的毒物相对分子量增加后,便会明显降低毒素清除率,难以将中分子与大分子物质清除干净[9]。β2-MG、瘦素均属于中、大分子物质,是透析患者出现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患者病死率[10]。研究显示[11],若患者出现了高瘦素血症,则可能伴随营养不良的出现;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瘦素血症的重要原因在于肾脏的瘦素清除率降低。β2-MG属于一种多肽,相对分子质量为11 800,在慢性肾衰竭的情况下,β2-MG水平升高,并可引发心肌病变、胃肠道穿孔、出血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12]。一般情况下,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之前,其β2-MG水平会处于较高状态,这也是造成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首次透析后和透析6个月后的β2-MG、瘦素水平更低,表明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内的β2-MG、瘦素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患者首次透析后和透析6个月后的EPO、Hb水平更高,提示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清除小分子毒素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并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通过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得知,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30%,提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灌流治疗的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在普通血液透析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机体β2-MG、瘦素水平,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