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霞
(深圳大学城图书馆)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传承文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提高国民素质都有积极影响。各国及相关机构非常重视阅读,将其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相继推出与阅读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5 年将4 月23 日定为“世界读书日”。2014 年,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 年,“全民阅读”连续六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2017 年11 月4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条规定“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作为重要任务”。[2]英国未来框架文件认可的文化变迁重要部分是阅读和读者发展,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是促进读者阅读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激起阅读兴趣。[3]图书馆在阅读中起到重要作用,并肩负阅读推广的巨大使命。21 世纪IT 革命和信息爆炸,信息资源异常丰富,人们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力推行阅读推广既有信息爆炸时代的现实考虑,又有提升国力和国民文化素养的迫切需求。
阅读推广形式多种多样,阅读推广研究如火如荼,主要集中在案例、各国情况介绍等,但评估研究较少。国际图联素养与阅读专业组委员会2011 年发布《在图书馆中用研究来促进识字与阅读:图书馆员指南》,强调三大目标之一即“鼓励图书馆员和其他机构开展行动和测评研究。”[4]测评研究可发现阅读推广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动态检测阅读推广成效和影响,总结阅读推广的经验及教训,理论指导实践,促进阅读推广进一步发展。
笔者在CNKI 跨库用“阅读推广评估”进行主题检索SU=(‘阅读推广’+‘全民阅读’+‘阅读促进’+‘阅读辅导’+‘阅读服务’) *(‘评估’+‘评价’+‘测评’+‘满意度’)。满意度研究能够衡量用户对一种产品、服务或系统的认可程度,因此加入检索中。检出论文503 篇,去掉选题指南、导读、目录等完全不相关文献,选中363 篇用于分析。如果用关键词检索,只检出23 篇,表明专门论述阅读推广评估的研究较少。我国虽有读书月、“4·23 世界读书日”等国家级阅读推广项目,但并无相应的国家层面评估项目。本文基于主题检出的363 篇文献进行综述:第一部分是阅读推广评估研究现状,即基于论文的时间分布和关键词共现的元数据分析;第二部分是阅读推广评估研究论文的内容分析:从不同的视角分析阅读推广评估研究;最后指出阅读推广评估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图1 阅读推广评估研究论文发表的年度分布
图1 是2010 年以来我国阅读推广评估研究的论文发表年度分布图:2010 至2012 年是发文缓慢增长阶段,2013 年至2018 年10 月处于论文发表快速增长时期。2010 年阅读推广评估研究进入学者们视线,得益于2009 年中国图书馆学会设立“阅读推广委员会”,相关理论与实践蓬勃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阅读推广的效益和效果评价。深入的专题阅读推广评估研究始于王波在《图书与情报》 2011 年第5期《图书馆阅读推广亟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一文中呼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有效性研究”,并指出这是一个迫切需要展开研究的问题,[5]国内学者开始重视阅读推广评估,尤其是有效性研究,此后发文量激增,涌现一系列专题研究。其中2012 年岳修志《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 一文,提出14 个评价指标,[6]研究非常有代表性。截至2018年9 月底,评估研究相关论文合计363 篇,专题评估研究接近30 篇。
关键词是作者对论文的高度概括,通过统计关键词词频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可推断出阅读推广评估研究的热点领域。
图2 关键词共现
对阅读推广评估研究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阈值设置为3,时间切片1,Node Types 选择Keyword,每个时间切片选择Top 100,未进行剪枝。结果显示:大于2 以上的高频关键词有18 个,依次为: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全民阅读、阅读推广活动、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新媒体、满意度、阅读推广评价、数字阅读、评价机制、效果评价、大学生、图书馆服务、影响因素、跨界合作;阅读推广评估研究主体主要是高校图书馆(102)、公共图书馆(44) 和图书馆(43),其中又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力;评估对象以大学生为居多,而儿童、弱势群体等字眼较少出现;阅读推广作为一项全民阅读运动,涌现新媒体和数字阅读等新的形式;跨界合作也开始引起重视;阅读推广评估研究日趋趋于成熟,涉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般性定性评价、效果评价等;早期主要是效果和效益评价研究等,第二阶段是构建完整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评价机制和评估标准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和思考,第三阶段是用户满意度研究和有效性研究,学者们开始尝试深入读者心理和行为角度评估阅读推广。
国际图联素养与阅读专业组委员会2011 年发布的《在图书馆中用研究来促进识字与阅读:图书馆员指南》中提到阅读推广是否成功可以从2 个维度来测量。①过程:某工作/规划/项目的计划和实施情况如何;② 工作成果:对参与者,即图书馆和利益相关方有什么影响、有哪些成果。[4]此外,还有研究者从阅读推广涉及要素、范围和服务角度进行评估。下面从阅读推广要素、层级/范围、服务、活动过程、结果-影响五个方面对国内阅读推广评估研究进行综述。
张怀涛认为阅读推广由目的、主体、对象、内容、活动和效果六要素构成。[7]笔者认为阅读推广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对象等,其中主体主要是图书馆,客体是推广内容,包括阅读方法、图书或者其他阅读材料等,形式多种多样,推广对象是读者。评估要素论是从阅读推广主体、客体或对象等方面进行评估。
岳修志从读者和图书馆角度评估阅读推广,其中读者评价指标有3 个:读者参与广度、读者参与深度、读者满意度;图书馆评价指标包含6 个:投入时间、人力、财力、物力、部门合作、外单位合作;同时评出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最费力活动”(读书辩论赛)和“最省力活动”(经典视频展播/名著影视欣赏),对读者“参与广度活动”、“参与深度活动”、“最有效活动”、“最满意活动”评分并排序。[6]黄健在主体和对象的基础上增加客体要素,从“读者—图书馆—图书”三方面评价阅读推广,即:读者认可度、图书馆重视程度、馆藏(流通率)、其他(合作程度、服务水平)。[8]许天才对阅读推广要素的组织者、创意、目标、流程、预算、其他等要素进行预评价,并通过案例归纳出阅读推广评价指标,即图书馆运转、活动参与者意见反馈、读者深度体验。[9]目前,阅读推广评估要素论,图书馆角度评价主要是投入-产出绩效指标或效益评价,读者角度以读者的看法及用户影响指标为主,以上研究基于阅读推广要素归纳出阅读推广评估指标体系。
姚显霞和章小童除考虑阅读推广主体、客体和对象外,进一步加入阅读推广范围概念,按照阅读推广层级,提出“单个活动—单位—区域”三层次和“阅读推广人/组织者—读者”二视角的总体框架及评价的内容和方法。[10,11]无独有偶,夏立新引入组织维(包含国家、地区及行业、基层单位3 个层面),从组织维、资源维和用户维三维度进行全民阅读评估标准的构建,认为完整的全民阅读评估体系应在阅读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在组织维和用户维展开;用户维即细化读者类群,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能力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状况、阅读素养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12]三维全民阅读推广评估框架比较全面完善,但目前尚未在全国层面评估实践验证。
国际图联将阅读视作现代图书馆中与借阅流通和参考咨询并列的三大基础服务之一。[4]范并思认为“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一项基本服务”,是活动化、碎片化和需要介入的服务。[13]谢蓉则将阅读推广看作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14]
20 世纪90 年代,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欧美开始流行,产生SERVQUAL 模型,图书馆公益服务特性,完全照搬SERVQUAL 模型不合适,因此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将SERVQUAL 模型与图书馆特征相结合,产生LibQUAL+TM。孟凡芹参照SERVQUAL、LIBQUAL+TM以及“优良服务感知的六个标准”研究,从阅读推广内容、效果、用户体验、推广成本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15]
活动论代表人物有王波、张怀涛、王余光、于良芝等学者。[16]基于活动过程论角度,王波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有吸引力的馆藏,以提高馆藏流通量和利用率的活动。[17]于良芝定义阅读推广是以培养一般阅读习惯或特定阅读兴趣为目标而开展的图书宣传推介或读者活动。[18]活动过程论将阅读推广活动全过程的各环节都纳入评估范畴,从设计/策划、需求、实施、结果、反馈等进行评价。卢苗苗参考PDCA 循环四阶段,包括过程策划、实施、监测和改进,以过程管理和参与者利益为视角,设计活动保障程度、活动实施质量、参与者满意度、参与者受益度、活动绩效5 个阅读推广评估一级指标。[19]周海晨提出基于CIPP 评估法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评估模型,包括背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20]汪涛从活动保障、活动需求、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五个方面创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全谱段评价体系。[21]要素论、层级论和服务论,是静态对阅读推广进行评估;而评估活动过程论基于活动过程动态对阅读推广各个阶段进行评估,可以记录和评价实施情况,实时反馈阅读推广效果,但目前阅读推广过程论主要从理论角度讨论阅读推广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未进行实证研究。
阅读推广“结果—影响”论,以用户为中心来测评用户的阅读兴趣、阅读态度、阅读技能、阅读行为、阅读能力等在接受阅读推广前后的变化。王素芳建立一个包含图书馆、用户受益度、社会影响的三维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涵盖结果- 影响多维度。[22]刘喜球从活动组织、参与者评估、校园影响三个方面对活动全程进行评估。[23]
王波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满意度研究和有效性研究是一个迫切的课题”。[5]满意度研究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张岩建立读者视角的阅读推广成效模型,分别是读者知晓维度、参与维度、满意维度、认可维度和推广维度;[24]尹秀波基于读者视角,以读者满意度、阅读心理、阅读能力、阅读行为构建评价体系;[25]姚显霞对读者认可度的3 个指标进行评价,涉及参与广度、参与深度、满意度。[26]目前我国从用户心理与收获上深层次开展阅读推广评估和有效性实证的研究几乎没有,但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目前涌现少量满意度实证研究,主要来自张泸月和王红。张泸月发现阅读设计、推广支持、阅读环境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最大;一些非阅读推广因素也对用户满意度有影响:家庭所在地、学科领域、是否担任过职务直接影响到用户满意度。[27]王红从环境质量视角,发现图书馆资源配置的完善程度、人文景观的良好状况、阅读推广活动多样化水平三大类因素会形成阅读推广过程的综合环境质量,影响读者对阅读推广服务的满意度。[28]
基于要素、层级范围、服务、过程和结果-影响五视角归纳分析,笔者发现我国构建了全面成熟的阅读推广评估指标,具体包括基于图书馆的投入-产出绩效等效益评价指标、参与者收益度评估指标、用户满意度研究和用户影响(见图3),涵盖用户维、资源维和组织维的其中二维或多维的评估指标体系。国内阅读推广评估主体是图书馆,研究范围主要在图书馆,主要研究方法有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问卷调查法等,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目前没有持续性评估项目和国家层面的系统评估实践,一般是基于单项阅读推广、短期和小范围的评估研究。
图3 我国阅读推广评估研究
我国阅读推广评估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全面覆盖且成熟的评估指标体系,但目前的评估研究呈现既集中又分散的状态:集中指评估研究主体、对象和研究结果均呈集中状态;但各项研究之间呈分散状态,缺乏统一规划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我国阅读推广评估研究主要是图书馆面向图书馆用户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属于短期评估实践,大范围内借鉴与移植效果尚有待验证,尚未形成稳定的长效机制,离科学性和系统性尚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方法、评估内容与结果上。
(1)评估主体。我国阅读推广评估主体主要由图书馆担任。图书馆在促进识字和阅读中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地位,这是他们的使命之一;同时这也是所有类型图书馆的使命,无论是学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还是专业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甚至国家图书馆。[4]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根本性任务、是图书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目前还没有任何社会机构在阅读这一功能上可以取代图书馆。[29]但是仅由图书馆担任阅读推广评估主体存在局限性,力量单薄,收效可能达不到预期结果,难以形成阅读推广合力和获得政府、家庭等其他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推广资源内容和形式单一,推广对象受限,推广效果打折扣。
阅读推广主体是阅读推广项目的策划者、管理者和实施者,评估主体既可以是阅读推广主体,也可以是阅读推广主体委托的第三方;评估中应尽量采用自评、外审和第三方机构独立评审结合的多种评审方式,在实践中寻求合作,形成主体多元化、跨界合作局面,寻求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资金拨给和战略提供;重视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将阅读推广无缝嵌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与出版商和书商建立伙伴关系;重视家庭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寻求多机构合作并和各方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伙伴关系,构建多元化评估主体,是阅读推广成功的关键。
(2)评估对象。我国大部分阅读推广评估对象具备普适性和集中性,评估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图书馆读者;儿童、特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评估研究较少,鲜有政策与资源倾斜,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图联于1994 年颁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提到:“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对因故不能享用常规服务和资料的用户,例如少数民族用户、残疾用户、医院病人或监狱囚犯,必须向其提供特殊服务和资料。”[30]我国已有大量针对儿童的阅读推广案例,但评估研究较少,全国每四年一次的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对儿童阅读推广设置有部分指标,但更多以投入-产出指标为主,[31]缺乏用户影响评估研究等,目前儿童阅读推广评估研究主要见于王素芳和戚敏仪。儿童与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知识形成的关键时段,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受益终身。阅读推广是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力、开展阅读研究、营造阅读氛围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此外,国内学界对弱势群体阅读推广这一主题研究范畴鲜有涉及,且有待深入。弱势全体是最需要阅读推广的群体,他们需要阅读的介入服务、阅读关怀以及阅读政策的倾斜,经过比普通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同样的阅读效果。
(3)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目前国内阅读推广评估多使用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定量研究多使用问卷调查。国内研究相当一部分的阅读推广评估研究采用基于定性分析的理论研究,从而构建的阅读推广评估指标体系,研究略显单薄,科学性有待考证。应多开展实证研究,包括定量方法、定性方法和定量相结合的混合法,混合法主要优点是鼓励用户观点的扩大和对抗,并允许验证不同方法获得数据之间的趋同或差异,数据趋同可验证评估结论的客观准确和主观可靠,数据差异可互补特定信息的缺陷,不同类型的数据更好阐述阅读推广的影响。
(4)评估内容与结果。我国阅读推广评估研究目前处于迅猛发展期,涵盖图书馆投入-产出绩效等效益评价、参与者收益度、用户满意度和用户影响等多个评估指标并建立指标体系。国家层面阅读推广评估指标体系也已建立,学者夏立新从用户维- 资源维-组织维展开论证,但尚未实践中验证。但目前我国阅读推广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上,缺乏有深度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 影响评估衡量个人参与服务或方案所带来的技能、态度、行为、知识或地位的变化,即针对用户个人发展、新技能获得、情感、态度、认知、社会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对阅读推广软指标进行详细研究,例如阅读推广前后的阅读态度、阅读兴趣、阅读成绩、阅读习俗、阅读情感、语言与识字发展、学习态度、认知、个人发展、新技能获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重视用户影响和有效性研究,测评影响/ 结果比测评产出困难得多,但最终比测评产出更有价值。我国阅读推广用户影响研究较少,尤其是对用户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技能、阅读素养的影响研究,有待加强更深入的实证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指标体系构建。
评估研究能促进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发展,应大力提倡。国内阅读推广在主体上应推行多元化,形成合作化局面;推广客体从图书等传统形式可扩充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诗歌、表演、音乐、舞蹈、故事时间、暑期项目、话剧或戏剧等其他艺术形态,从基于图书等资源的阅读推广转换到基于读者发展的阅读推广;推广对象应从图书馆用户扩大到弱势群体,最终覆盖全民。
评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为了反思和确认阅读推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检验推广成效,促进阅读推广实践更好的开展。科学的阅读推广评估应该是建立在阅读推广体系之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目的的实施,对阅读推广实践有指导意义,能实时反馈阅读推广成效,并能及时纠正偏差。科学的阅读推广评估通过系统预先规划,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衡量投入产出,分析阅读推广对用户的影响和价值,找出潜在的合作方,规划未来如何更好的开展阅读推广。明确哪些地方需要完善,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设性意见,能为阅读推广提供典范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