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线设计研究
——以梅尔克修道院为例

2019-12-16 22:35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艺术家 2019年8期
关键词:尔克修道院空间

□舒 鹏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奥地利瓦豪文化景观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梅尔克修道院便被誉为这36公里多瑙河河谷上的巴洛克明珠。建于1089年的梅尔克修道院有着精美的视觉效果,堪称帕拉第奥风格后期精巧的发展形式[1],其优秀的展线设计,根据建筑结构量身定制,串联起系列建筑空间,勾勒出清晰的展示框架,突出主题板块与核心内容,揭示了其独享盛誉的成因。

一、展线设计概述

(一)展线设计的概念与意义

展线指观众观展的动向流线,是由展示空间节点串联起来的隐线。它构建展示活动的框架结构,围绕核心线索,彰显展示主题与内容,形成展示风格,最终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展线设计隶属于空间设计范畴,时间因素使空间具有四维性。因此,需要斟酌展线两者的组合效果,有效规划展示空间,使展线紧凑有序,引导观众在流动的状态下获得观展体验,完成从空间感知到文化内核本位思考的转化。

(二)设计中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首先指关注人的生理特征,提供服务性质的项目,满足不同人的需求。梅尔克修道院的参观团11点和14点各一拨,英语团和德语团前后进行。每团最多45人,符合展线沿途空间的容纳面积,导游也能进行高效讲解。配备的电梯方便残疾车和婴儿车出入,墙边廊下的大量长椅随时供观众小憩。其次就展示目的而言,为达到理想的展示效果,必须洞悉人的心理感受,制造契机,层层铺陈,导向观众的思维。梅尔克修道院以精准的展线节点把控节奏,利用各种材料营造迥异的空间氛围,强化人的感官感知,形成心理冲击。正是以人为本的细节相互作用,强化了展示效果,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传播目的。

二、梅尔克修道院展线设计分析

梅尔克修道院位于梅尔克小镇的岩石上,可乘观光船、火车、汽车和骑行到达,所有线性的运动轨迹齐聚向这个不动高点。它那高调的黄色——“特蕾西亚女王色”通透亮丽,与修道院的神秘感形成的强烈反差,人皆仰视,心向往之。

(一)展线设计的方向与类型

梅尔克修道院的展线设计为由东向西的单向式。经正门到长78米、宽49米的门卫庭院,南侧设咨询处,北侧瞭望塔下设售票处与游客等候室。再经本笃门厅到长97米、宽44米的高级教士庭院,远眺西面修道院教堂的墨绿色穹顶和双塔楼。从西南角登上皇家阶梯,粉色的台阶扶手和罗马柱,白色的墙面与弧形的拱顶饰以奶黄色的卷草、贝壳等浅浮雕纹饰,细雅的高光使空气中充满了巴洛克浪漫主义色彩的甜腻与欢快,弥散开奢华与迷人的气息。展线自此升至二层,沿长廊前行十数米,左转进入博物馆。

(二)主题展览部分的展线设计

修道院博物馆即昔日的皇家房间,长136米,宽26米,展线为直线型。“古今之径”主题展总计11个展厅,共12个主题,依次命名为:倾心聆听、天人合一、历史变迁、生命之木、镜中幻象、天地融合、理性之名、完整之人、未来之路、颂主至上、山上之城(前两个属于第十展厅)、动喻生命。“倾心聆听”厅布静谧的深蓝幽光,入口处特别设计了低分贝干扰噪声。之前的巴洛克印象瞬间被庄重的冥想气氛取代:投光灯在圣本笃金像后的展墙上打出德文的“听”字,最初圣本笃隐居于此就是遵从内心而建立了修道院。至今“用心聆听”也是这所修道院所倡导的原则,观众再次产生心理波动,不知不觉进入梦幻的时光隧道。“历史变迁”厅地面起伏的缓坡,寓意修道院跌宕起伏的历史,对应着展墙的平面设计。“镜中幻象”厅四壁都是镜子,将墙角凃金的大型木雕圣像,中间各种玻璃展柜与展品及观众重复反射,暗示万物的存在意义。“完整之人”厅的四面墙上有11个半抽象人物雕像,刀痕构成肌理,部分身体没入墙面,满墙视频投影修道院生活与宗教追寻,揭示了宗教的发展与世俗的关联。

声、光和影像技术有的放矢,结合多种展示材料衬托当代造型艺术语言,相辅相成。低调内敛的空间氛围,符合宗教场所神圣庄严的气质,与无价的文物之间形成一种暗语,令观众生成独特的心理空间。技术手段的不枝不蔓,艺术表现手法的精简洗练,牵引联动了视觉主导的五感体验,有效延伸和丰富了展线。

(三)巴洛克风格与展线展示手法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与装饰部分,经大理石厅、大露台、图书馆、旋梯,展线轨迹呈倒“U”型,面积约2600平方米,最后到达教堂。

大理石厅原是皇室的大宴会厅,名字却有误导性。只有门框和门上的部分装饰真料,墙体则是灰泥胚上绘制的仿大理石纹,因此手感温度不同。厅内采光充足,空无一物,使厅顶长26米、宽15米的巨幅湿壁画分外引人注目: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棒打地狱三头犬和智慧女神雅典娜驾驭狮子车,哈布斯堡王朝以画喻世。由于厅顶像倒扣的烘焙锅,因此采用了视觉错位画法,行走其中会有柱随人动之感,最佳观测点在通往露台的门旁;门外便是梅尔克最佳观景处——半圆形大露台。这段唯一的室外部分视线豁然开朗,既可俯瞰多瑙河和梅尔克小镇的自然风光,又可近距离欣赏有双塔尖顶的教堂正面。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此处的变奏唤醒了人们的点滴记忆,生发出些许联想;露台尽头是全球唯一一间得到世界文化遗产名号的图书馆,始建于12世纪。中世纪的梅尔克修道院掌握着学术知识的权威,藏书囊括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哲学、法律、医学和神学等领域,价值无可估量。图书馆共6间,皆两层,藏书9万余册,虽只开放两间仍气势磅礴,绝美的穹顶壁画和繁复华丽的巴洛克式装饰风格令人叹为观止;图书馆外的旋梯细腻华丽,扶手的顶部和底部镶嵌的镜子,将二楼到一楼的距离幻化成无休无止的旋转延伸。移步换景的直接展示手法运用自然质朴,带动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来观察、体验、感受了室内外多重空间。展线的收缩和扩展张弛有度,制造了浑然忘我的观展审美体验。

梅尔克教堂这一重头大戏在精准审慎的规划空间和布局展线,严密契合建筑环境和展陈要素环节中,步步为营地被推向高潮。顺旋梯下到一层,就是长86米、宽32米的教堂。高65米的圆形穹顶采光极好,黄金的反射已然熠熠生辉。导游打开灯光开关,立时金光四射:金碧辉煌的祭坛、巨大的管风琴、鎏金的雕塑、壁柱雕栏的装饰、美轮美奂的穹顶结构与富丽堂皇的湿壁画合力为躁动的质感,令人应接不暇。朴实的展示手法四两拨千斤,指间的魔术使建筑空间结构与展陈内容水乳交融。建筑的造型美与装饰美这两个美学设计因素结合的登峰造极,无愧于享有欧洲最奢华、精美、有极高艺术水准的教堂之一的盛誉。正是对“建筑无法被完整地解释,必须被体验”的诠释(杰弗里·巴瓦)。

结 语

梅尔克修道院的展线设计流畅有序、节奏变化丰富,串联起抑扬开合、紧密有致的展示空间,契合巴洛克建筑灵动变幻的气质。洞悉人的心理变化的展线设计,使观众悄无声息的沉浸在艺术的魅力和空间变换的无限趣味之中,将世界文化遗产所具备的美学设计因素、所承载的人类文明价值观、所代表的精神与思维方式等深层意义成功地传递给世人。

猜你喜欢
尔克修道院空间
维多利亚圣母修道院
野性消费
No.4 鸿星尔克“野性消费”
空间是什么?
Fantasy and reality
创享空间
幸 福
德国修道院后继无人
近七成俄网民称胡尔克“不值天价”
张自启中国画——英伦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