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姝 西安美术学院
油画语言中色彩的使用有独立的标准和风格,标准是指色彩本身的共通性,不论创作怎样的作品都要使用基本的颜色来调和;风格是指其变量,指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主要指艺术家的选择。本文将从艺术家的独特和主观性角度进行阐述,探索油画语言中色彩的精神内涵表现。
大多数美学作品,不论绘画、建筑、服装设计,其外表均使用色彩呈现,可以说,色彩是美的灵魂。“大众审美”一词便在此基础上被提出,色彩呈现要被大多数人认可,就要具备专门的分类和标准。例如,每个人开始认识色彩时用于识别的色环,光谱上所有的颜色排布在一个环状图中,计算机绘图的取色卡也使用了这一原理。设计者将色彩知识应用在设计、绘画等领域,不断挖掘其象征意义,如餐厅要用暖色,蓝色意味着忧郁等。
艺术家使用色彩进行艺术创作时,会根据自己的风格决定如何选择色彩,而不是参考大众审美或标准化的意义。例如,维也纳分离派大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他的画面总是洋溢着满满的金色,包括人的毛发与皮肤,在作品上他会使用真正的金箔,以求纯正的金色。由于他吸收了很多古埃及和古希腊在中世纪时的元素,因此他的作品由金色散发出一种执着、深沉的神秘感。色彩的选择和通过色彩展现的精神内核,是艺术家独特的定义世界的方式。可以说要对绘画作品进行解读,首先要对色彩有一定的认知。
油画作品中,艺术家选择色彩的基础就是自己的风格,即主观个性。对艺术家来说,作品是跨度很长的终身命题,当艺术家通过长时间的学习掌握技能,找到自己艺术方向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某些启发,累积经历并得到人生的感悟,整个过程饱含个人情感,这也是大多数艺术家选择色彩的来源。所以色彩表现的来源是个人的、个性化的。
例如,印象派时期,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凡·高和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是挚友,他们曾多次在同一时间、地点对同一对象进行创作,作品却截然不同。凡 高选择的色彩更浓烈,而高更的更粗犷。艺术家的独立个性与风格决定了其作品中对色彩的使用和选择,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载体也与色彩表达相互作用。
油画作品中,色彩的直接载体是艺术家选择的描绘对象,从最终的图像效果可以看出,色彩往往与对象互相作用,从而达到艺术家想要的效果。而艺术家的目标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对情感的需求等综合因素产生变化。
例如,19世纪后期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的油画中呈现的世界与现实世界无异,他的作品力求对真实世界的再现,作品更多的情感需求是记录。在那个相机刚刚诞生的年代,艺术家通过写生的方式不断在户外记录真实的景观,然后回到工作室进行创作,所有作品图像都翔实可靠,几乎做到完全还原。20世纪初,划时代的印象派颠覆了这一绘画方式,他们更强调色彩、色调,以及描绘对象形态的美丽,而非严格的写实。本是黑色的房顶,在他们的作品中呈现为斑斓的反光面。后期的艺术家们更注重于色彩使用带来的情感传递,斯洛伐克年轻的女艺术家卢卡、德国艺术家卡尔·奥托·格茨均将描绘对象抽象化,甚至摒弃具体的形象,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面积的色彩使观赏者直接感受到情感的震撼。
艺术家通过色彩传达出的情感个性和主观性就是表现性的体现。绘画是一种形式,不同于摄影、影像、音乐等能够迅速获得感官体验的方式,绘画带来的是更安静、更深层次的经历交流,从而产生更隐蔽的共鸣。静态的交流是艰难的,艺术家将自己的精神内涵表达浓缩在一幅或一系列作品中,由于画面的限制,呈现时已经打了折扣,每位观赏者都自有角度,解读中的屏障和无力感与更多可能性产生碰撞,寻找契合点的趣味就在于此。
油画语言中,色彩作为绘画最重要的外在表现,成为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最大,也是最有意义的精神交流通道。观赏者通过油画中的色彩使用、色彩的载体形式解读画面背后的艺术家,解读艺术的脉络。艺术家如何学习,如何成长,经历怎样的选择,对生活与艺术长期积累下来的感悟都是独一无二的。浏览美术史,时代产生的影响会作用于每个人,艺术家对色彩语言的选择、对精神内涵的展现和对客观世界的定义,这些综合、成体系的思考根据时代特征将艺术家划分为不同的派别。
油画语言中的色彩表达能够完整充分地向观赏者展现作者对生活、时代、世界的认知和思考。艺术家通过色彩向观赏者传达独特的情感内涵和精神内核。艺术家通过运用色彩创作产生结果,其中也包括自我呈现,选择的原因,各种客观、主观因素的作用,理性、感性的综合表达等,对一幅作品色彩的解读能够使观赏者实现对艺术家主观性的理解,获得对艺术作品核心精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