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乐 广西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针对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手工工艺的价值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能够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及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要求,本文提出少数民族手工工艺在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路径,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文化传承。
民族工艺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搭建学习少数民族手工工艺的平台,在促进文化传承的同时,也能丰富中职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对民族手工艺术人才的培养带来重要影响。笔者将结合当前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少数民族手工工艺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促进优秀传统技艺的传承。
将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与少数民族手工工艺相融合,能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枯燥的问题,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介绍少数民族手工工艺的文化背景、传承故事等,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使中职学校课程内容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民族自豪感。
少数民族手工工艺凝结着人们的智慧,对民族手工技艺、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将其融入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需要对市场发展的现状、市场中艺术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培养更多优秀的手工艺术人才,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
少数民族手工工艺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的传承方法,可以引入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实施校企合作,共建设计平台,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拓展少数民族手工工艺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枯燥、单一的知识讲解方式变得更加生动,将视频与图片引入其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深入学习少数民族手工工艺技术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苏州刺绣”期间,教师可以为学生适当介绍其历史发展背景。“苏绣”起源于苏州,有2000多年的历史。工艺以绣针引彩线,在丝绸、棉布等面料上刺缀运针,通过绣迹构成花样、图案、文字以取得艺术效果。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各式各样的“苏绣”作品,感受其穿针引线的特点和色彩搭配的效果等。在学生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对“苏绣”产生一定理解,为其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校企合作共建“民族工艺工作室”,可以在其中融入企业管理模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教师可以结合项目运作过程组织项目课程,推进工学结合教学的改革,既能满足民族工艺课程的开发,又能促进现代实践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少数民族手工艺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中职学校可以明确校企合作的目标、教学要求等,搭建少数民族手工艺术的设计平台。学生可以在学习少数民族工艺品制作技巧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少数民族工艺品——傣族的竹编工艺为例,作为傣族的传统工艺美术形式,竹编工艺历史悠久,美观实用。傣族竹编技艺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编织,彰显民族特点。在了解民族文化、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沟通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在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引入少数民族手工工艺,在传承传统手工工艺的同时,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学习更多手工工艺技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建议教师在中职课堂教学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