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旭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专业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在绘画基础课程中,艺术设计专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为了适应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教学更有知识含量,具有实用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教学大多以设计色彩和设计素描为主,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优化和调整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原来单一的写生训练逐渐转变为具有很多设计和创意性的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理念的形成。
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绘画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设计能力、基础审美能力、造型能力的培养,忽略任何一个方面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他们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水平和素养较低,教师要重视学生基础审美和造型能力的培养,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在今后艺术实践道路上的顺利发展,这也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时,要有侧重点,不可过于急躁和盲目。
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政策和考核制度可以更好地实现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近几年来学校录取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专业基础情况。并且考联组织者要严格遵守各大重点高职院校的招生考核标准和要求,进而有利于高职学校在教育改革制度的范围内有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由于不同的学生专业基础水平不同,专业素养也不同,因此要制订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课程改革内容,避免出现招生标准与课程教学要求脱节和相背离的现象。
在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要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的,保持课程改革内容与专业化的方向一致。艺术设计包含服装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影视美术设计等内容,它们均属于艺术设计类专业,但是不同的专业特征不同,研究方向也不同,在教学课程改革中一定要抓好共性问题,同时有效处理个性问题。
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有利于明确专业方向,实现教学目的,在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刻掌握和理解造型基础知识,增强传统素描造型的能力,处理好形体与形体之间的关系和画面的主次与虚实关系,重新构成和安排画面的要素,在今后的设计作品练习中积极利用这种关系,增强审美意识。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造型要素。在实行艺术设计专业绘画基础课程改革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将传统具象写实方法与平面化、符号化的绘画方法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学习绘画基础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造型表达能力,丰富画面的造型语言,并且使用多种造型方式和手段更加深入地研究形式语言表现手法。最后,要重视学生设计理念和意识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理念与表现意识的形成,同时教师要深刻理解基础绘画课程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表现技法,从设计画面到注入全新的创作理念,重新整合物体,对物体进行再创造,有效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录取学生相关考核内容和标准的制订中,要充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对于具有独立招生权的学校,一定要避免专业测试内容宽泛化程式化,应该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考试以及具体化与专业化的考察内容。高校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招生数量,充分考虑相关专业的男女比例、文理生的比例,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方法。顺利完成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在绘画基础课程改革中,学生实际的专业水平决定着课程内容设置的标准和难度。
近几年来,艺术设计类专业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热门专业,并且该专业的办学规模在逐渐扩大,学科划分也越来越专业化,因此,有效地实施课程改革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深入研究和思考课程改革,而不是仅仅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