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进乎道”在水彩画中的体现

2019-12-16 20:57:54吴建梅新疆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画品优秀作品水彩画

□吴建梅 新疆艺术学院

一、水彩画中的“技”与“道”

水彩画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一种艺术,主要是运用水和颜料在画纸上调和表现的一种绘画方法。作为一种艺术,首先要满足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其次还要赋予精神层面的内涵。清朝魏源说“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一般技艺达到炉火纯青时,再继续向前学习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在中国水彩画中,“技”是基础,“道”是作品画面的最终目的,是“技”的进一步发展,二者息息相关、相辅相成。每幅优秀作品,应是在技艺的基础上对“道”的一种表现。本文主要以“技”与“道”的观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理论观浅谈在中国水彩绘画及思想意识上如何体现“技进乎道”。

二、“技”在中国水彩画中的重要性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从习近平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艺术必须要朝着优秀的方向发展,优秀作品是能够让人动心、感受灵魂的洗礼、引起共鸣,这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优秀的艺术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应该是灵魂上的写照。

现代绘画大师巴尔蒂斯说过:“艺术之所以是艺术,需要有技艺。”技术是艺术的前提和基础,在纯熟的技术前提下表达画者的思想情感。一幅优秀水彩画作品的呈现,不只有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技巧运用始终伴随着绘画的整个过程,它能够表现艺术家经过实践与探索所学习到的水彩语言。在一定基础上,精湛的专业技巧也是表达情感的媒介之一。

技艺是艺术的起点,对于水彩画来说也是如此,过硬的基本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力是水彩绘画的基础。在水彩绘画中,用笔一定要快、准、狠,有整体观。要想达到这些要求,艺术家必然要心中有数、有很好的基本功、还要大胆。高超的专业技巧是需要大量的练习和耐力的,或许需要一辈子去探索,要不断地尝试各种画法,潜心探索并深入研究水彩画的特殊技法及趣味性,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水彩语言,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绘画风格。

三、中国水彩画中的“道”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然而,优秀的作品是与画家自身人格息息相关的,画品即体现人品,人品也反映着画品。绘画艺术的优劣体现在画家的人格修养和文化知识上。因此,仅仅依靠技法是不可能做到畅心中之神,没有思想的技艺只能是一种手艺,更像“匠人”。这就必须要求技艺与画家的学识和人格高度相结合,创作出有可欣赏性和可读性的优秀作品。

格调是艺术作品的品格、情调。与艺术家的艺术修养、生活积累、文化学识也是切实相关的,作为一个艺术家,艺术修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格调高低。黄宾虹曾说:“画品之高,根于人品,画以人重,艺由道崇。”生活基础与艺术修养是创作好作品的基本要求,画品高低依附于生活修养。

四、在水彩画实践中“技”与“道”的结合

李晓林是个钟情于写实绘画的人,为《读者》插画二十余年。素描、版画、插画、水彩画他样样精通,艺术无国界,在他的水彩画创作中,依然热衷写实绘画,写实绘画这只是一种画画方式,并没有好坏之分,也并不存在着过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表现方式。他说过:“写实绘画只有摆脱了表面的真实,才能取得表现的真实。”表现的真实是要用心去感受事物,而不是表面的哗众取宠。他的绘画作品,除了有自己的语言魅力之外,多少和现如今的社会有点关系,和人性有点关系,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征服人心,追求平淡中蕴藏的朴素之美。“外师造化,中的心源”在他的画面中时刻体现着,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倾诉自己的心灵画语。

通过结合习近平的文艺思想及对以上画家的深入分析和自己的见解,了解了“技”和“道”的本质关系,以及在水彩画探究中“技”与“道”的最终结合。在探究过程中,不应该只有“技”而忽视了“道”的存在,但是也不能片面的追求某种虚无的“道”而毫无技法可言,没有技法的艺术过于片面,没有精气神的技法显得空虚。所以,在水彩画创作中,由“技”进入“道”要循序渐进、勤奋、坚守艺术力量,做一个有温度的绘画者。

猜你喜欢
画品优秀作品水彩画
优秀作品展示
我的水彩画
童话世界(2019年35期)2020-01-04 03:01:38
风景月赛优秀作品
北广人物(2019年17期)2019-06-09 11:26:55
说说我的水彩画
说说我的水彩画
漂亮的水彩画
姚最《续画品》成书与流传考略
也谈人品与画品
墨太白
市场观察(2016年12期)2017-03-22 23:56:23
优秀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