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芽 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
美术创作是文艺工作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和总结延安鲁艺精神的思想精髓,深入探讨传承与实践延安鲁艺精神的模式路径,对于推进我国美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延安鲁艺精神,然后详细阐述了延安鲁艺精神指导下的新时代美术创作要点。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所培养文艺人才和文艺工作者的高等学府。鲁艺精神强调对祖国的忠诚与坚贞;强调艺术创作要为人民服务;强调对艺术本身的执着追求;强调用文艺铸就精神长城,抵御不良思想与文化的侵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蓬勃发展,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用画笔描绘了壮丽山河与人文风情。立足新时期,为了创作出更多、更有优质的美术作品,美术家应扛起鲁艺的旗帜,以继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为己任,放眼未来,推动我国美术的可持续发展。
美术创作“为人民”,即美术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美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个美术家都应清楚地认识到:人民需要美术,且这种“需求”是日益增长的。面向人民、服务人民,是美术家工作的神圣使命。美术家能否在“为人民”的高度上进行创作,直接决定了其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进而决定了作品的传播力与美誉度。美术家要为人民创作,不能闭门造车,脱离人民的美术作品是不可能被人民所接受与喜爱的,最终会失去市场与口碑。
美术家不能只坐在画室内单凭想象去创作,而是要走出画室去深入生活,向生活要灵感。自然风光、田间劳作、孩童嬉戏等生活情境都是非常好的美术创作素材。这些素材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关联度极高,容易引起人民情感的共鸣。深入生活的美术作品,是真实的、有层次的、有感染力的。美术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而艺术本身就来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美学再造。美术家不深入生活,就没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就没有最真实、最直接的感性认知,而没有这些感性认知,拿起画笔即不知道从何下笔。美术家要在丰富的生活中找创造灵感,从感性的生活认知到理性的生活提升、升华,使美术作品得到人民的认可与喜爱。
美术语言,是指美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等,以及将这些元素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等。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本质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就美术而言,中国美术十分强调人格的重要性,美学范畴侧重“神气”“雅致”“清逸”“气韵生动”“平淡自然”等。中国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千百年的美术发展史中,众多的美术家用画笔从不同层面诠释了中国人的历史人文、自然风光、文学艺术、建筑佳作、民族风情,等等。我们欣赏这些作品都能从作品的点、线、形状、色彩以及各元素之间的对称、对比、比例关系等看到中国的“民族烙印”。美术创作坚持“语言民族化”,就是要求当代美术家多从中国文化层面提炼创作元素,创作出富有中国民族气息的美术作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作品。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立足新时期,美术家应紧紧抓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与未来发展的民生问题、时政问题、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等,创作出与时代同呼吸、与人民共命运的作品。例如,创作以“中国梦”“一带一路”“冬奥会”“全民健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为主题的美术作品。美术家要立志做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先到者与先行者,以积极昂扬的姿态用画笔扛起精神大旗,描绘新时代最鲜活、最紧迫的时代命题。
对于美术家自身而言,在延安鲁艺精神指导下切实搞好创作,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认真学习延安鲁艺相关知识,提高素养、汲取经验;第二,学以致用,增强作品的人文性、民族性与时代性,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和工作能力;第三,要严格要求,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与其他美术家多交流,取长补短,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学习交流氛围。
为加强美术家爱国主义教育,繁荣我国美术文化,实现美术对民众潜移默化的影响,美术家应深刻学习并理解延安鲁艺精神的思想引领作用与文化熏染作用。新时期,面对多元化的思想浪潮与价值观,美术家应以延安鲁艺精神为指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红色基因在美术作品中绽放出精神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