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莹 张玉春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美声是声乐表演形式中的重要唱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演唱美声时,表演者应时刻注意声音发出的科学性。美声对歌手的噪音的要求较高,即表演者应具有十分纯净的音质,所发出的声音尽可能清澈、甜美、明朗,且具有穿透力。优雅的美声需要歌手对歌词具有充分的理解,且在平时的训练中,注意对自身气息的把握,对发声位置合理的应用,转换真假声时的头腔共鸣等。而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却是有它特有的“味道”。现今在美声演唱方法上,普遍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方法和相互矛盾的观点。因此,我们今天继续探索和研究美声歌唱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形,是发于内而形于外的美声表演。它包括面部表情与形体表演。声乐表演对形体语言的要求是丰富的、多样性的。一方面,表演者要考虑声乐姿态的运用是否符合人们真实生活的逻辑,以此来激发观众内心的冲动。另一方面,声乐中的姿态要达到心理与形体两方面的结合,即内部感情与外部动作的统一。艺术化的形体语言常常是通过表演来刻画生活中的景象,把人们从现实生活引人到理想化的要求之中。现代美声演唱以听觉形象为主、视觉的表演形象也越来越受重视,声形为一有机整体,不可忽视形的重要性。
情,是指人脑皮质控制的歌唱情感。它包括曲情、歌情以及情绪、表情等。歌曲的情属一度创作,是词曲作者在社会实践中,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和感情,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而谱写的歌曲。歌唱的情则是二度创作,歌者依据歌曲的框格,运用美声的各种技艺和方法,通过歌者的感情与表情,再现并发展曲情去感染人们。又由于大脑不但控制着喜努哀乐、七情六欲的产生,而且控制着人的思维、注意和意志等心理活动,还控制着歌唱运动的其他机能,所以情有“一动牵全身”的统率作用。
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它产生于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不过这种体验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以人的“自身需要”为前提的。演唱者构成以情感为主要价值体验的基础是每位演唱者希望自己的歌曲感动听众、给人以美的享受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又要求演唱者在演唱中必须以情感为主线,并将其贯穿全曲,最终体现表情达意的审美价值。要处理好情感投入与理智控制这两者的关系,最关键的就是把握好情感投入的度。投入得太多与投人得太少都会影响声乐作品的表现。因为情感投入得太多会造成声乐表演中的激情太多、情感失去控制,一发不可收拾;而情感投人得太少,又会给人以冷漠、无动于衷的感觉。除此之外,情感头还应服从声乐作品的整体表现需要,这样才能给人以统一、和谐的印象。
腔,即唱腔,原指戏曲音乐中人声歌唱的腔调,现泛指美声旋律。它体现音乐的主题思想,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织起来,具有一定的音乐意义、内容、风格、体裁和民族特征等。行腔要领就是在歌曲中的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处要找到重点及高潮所在,然后顺势而为、推波助澜,并做到气息、共鸣、气口等的和谐适度。“板调要准”则是说“调准便不慌,板准便不顶,宇准无讹音,腔准便不凉”。“不漂不浮,准中见稳”是指咬字吐字所要达到的效果,只有字腔结合、声圆腔满、声情并茂才能更好地表情达意。
气,是指歌唱的呼吸。毋庸置疑,气是歌唱的动力。它依据歌曲的内涵、情绪、速度以及旋律的高低、声音的长短、力度的强弱,语气的顿矬而运用偷气、抢气、叹气、舒气、送气等方法来歌唱。其基本方法是利用丹田做顶气支点的胸腹式联合呼吸。
味,是指歌唱的风格韵味。这里主要指情的风味,声的美味,字的韵味。它是靠歌曲二度创作处理来完成的。演唱者如果想要把歌曲的味唱出来,那么就一定要了解歌曲的风格韵味。通过“润”的多种手法处理,把歌曲表现得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声,是指歌唱的发声与共鸣。歌声中较深较活的气息支持,均匀地吹过较为稳定的喉头,产生基音。然后通过喉咽腔和口鼻腔等加以共振,使声音的焦点抛向眉心至头顶一带。这三点成一线,便能形成一种扩大和美化的歌声。“深呼吸,稳喉头,高位置”,是对这种正确的发声方法最好的概括。
润,是指歌唱的润色。民族美声中,润色的方法非常多,装饰润音法有:倚音、滑音、直音、颤音、波青、滚音等;声音润包法有:亮音、暗音、提音、沉音、揉音、嘘音等;技艺润腔法有连腔、断腔、嗽腔、喇叭腔、橄榄腔、拉锯腔等。造型润声法有:欢声、笑声、哭声、泣声、凄惨声等。
字,是歌唱的语言,即歌调字音。它通过汉语拼音中不同的声母着力点的变化而产生唇齿牙舌喉等五音;结合韵母的韵头或介音的不同,又产生开合齐撮四呼;再加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或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产生四声声调。这就形成了语音的基本粒子一字,字字相连而成歌唱的语言。
这八个演唱技巧,是贯穿美声歌唱始终的一个整体。在这一整体的各个矛盾中,情是主要矛盾一是魂、是神,而其他的则是次要矛盾。气生于情,以清带声,字为情役,腔为情骨,润为情血,味为情肉,形为情肤。美声演唱技巧的每一要素无不渗透“情”,因此歌唱被人誉为“心的歌唱”“情之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