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创新路径

2019-12-16 12:37韦笑
视听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竞争转型

韦笑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很多传统媒体的运营发展经历了一段较为困难的时期,虽然进行了不同程度、方式的转型探索,但成效不大。究其原因,在于面对新市场、新技术竞争时,没有做好定位、定好战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内部组织架构、决策机制、资源配置、长期激励等层面的及时调整,从而导致产品力与可持续盈利能力不足。面对新时期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媒体如何加快转型?

一、传统媒体转型的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传统媒体经历了互联网冲击后,开始采取一系列举措,以夺回舆论话语权和主阵地,但这些举措有的短期效果明显,有的前景尚待观察,有的以失败告终。

比如,某卫视频道一档深度调查栏目,尽管深耕内容,在选题方向上聚焦热点事件、主题性话题,时段收视排名相对靠前,但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力度和影响力都非常有限。再如,某发行量居前的地方都市报利用各种资源渠道建设了自己的客户端,客户端建设之初,因缺乏大数据支撑,该媒体只能从大而全的建设开始——全面铺开框架,广种薄收,奋起直追,利用资源填充,提高发展速度。客户端上线后,实现了一定量的目标读者转移,公开的注册数、浏览数都很喜人,然而问题很快出现,读者的数量庞大但黏性不足,流量数字光鲜,但经营收入微薄。

上述案例反映了不同的转型思路、战略设计、突围方式,但不同程度地都出了问题,原因是什么?

内容生产涉及选题发掘、人员组织、分工执行,但这仅是媒体业务链条的一部分。一个优良的新闻产品从最初的创意、论证、执行到有效传播,进而形成良性循环,涉及内容、渠道、品牌、营销等多个环节。在互联网新兴媒体林立的竞争生态圈中,传统媒体面临着显著的“木桶效应”,哪一个环节是短板,都很难整体成功。除了质,量也很重要。像上文提及的调查栏目,优质的重磅调查投入高、周期长,单位时间产量稀缺。没有量的积累、冲击,内容产品何来形成对市场的规模效应,何来具备持续的穿透力、竞争力?没有全业务链条的能力打造与协同,又何来挖掘、放大优先新闻产品的价值?

不少传统媒体定位模糊,导致执行抓不住要害。上文提及的地方都市报打造新闻APP,大量投入换来的短期靓丽数字,并不能为转型提供正确路径。很多传统媒体忽略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重要性,仍然采取新瓶装旧酒的思路简单追求形似。在内部组织架构、资源配置、考核激励上,也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技术创新、市场开放和业态竞争,让传统媒体一下子陷入竞争的漩涡,容易被新兴科技型媒体冲击。在从俯视、仰视再到平视这一心理落差的修复过程中,如果传统媒体不能尽快找到基于市场趋势洞察、自身能力边界的突破口,培育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最终会被市场淘汰。

二、创造高质量、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拥有权威的新闻报道权却站在新闻影响力的边缘,让转型中的传统媒体从业人员信心受挫。传统媒体的专业优势在哪?

第一,做好定位,定好战略。思维、心态正确与否,决定了传统媒体能否站在更高的站位,以更远的视野,把握更精准的方向,走上更科学的转型路径。首先不能急于求成,盲目追求“弯道超车”政绩工程,而是要扎扎实实调研,做好功课。其次,战略分析时,不能纸上谈兵,挂一漏万,既要从里向外看,也要从外向里看;既要确立目标向前看,也要总结经验回头看;既要“仰望星空”确立长期愿景,也要结合自身能力边界量力而行。战略决策时,善于利用差异化思维完善结构和明确重点,利用功能化思维明确定位和配置资源,利用体系化思维内部协调和增强合力,利用结构化思维从更高的战略层次统合协调管理机制,从而找到自己的受众市场、内容定位、生产模式。传统媒体需要放下曾经的辉煌,重新以“小”的心态和灵活性,在市场夹缝中寻找生存之道。

第二,从竞争转向创造。亚马逊挑战与革新整个传统零售业,但问题是亚马逊革命了零售商,还是零售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答案是后者。因为传统零售商习惯了彼此常态化竞争,却忘记要提升自身、开拓创造,而创新正是亚马逊的强项。在南京的传媒市场,有些公众微信号阅读量频超十万,粉丝活跃度强,运作者只是普通的社会新闻通讯员。因为自采的本地新闻多,目标受众的圈子明确,零距离地固守本土,贴近性成为其最大特色。而这,也是在新媒体时代受众过度分化的背景下,自媒体灵活机动探索的结果。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才能抓住未来的增长点。

第三,加快变革激发百舸争流。每个地区、每个时期的受众口味都不尽相同,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想要即时、高效、大量捕捉到市场变化,在媒体竞争中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跑,靠一招半式无济于事,需要对内容生产的组织架构进行改造,并加以有效激励。其中,人才是第一资源,加快推进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对人才的尊重与激励,顶层设计、上下结合,打开人尽其用、百舸争流的新局面,达到媒体高质量、高价值的产品力。

三、树立可持续运营思维

媒体在高强度的市场化竞争中,面临着持续的高投入压力,打造契合自身定位的运营方式,有效投融资、不断培育新项目,进而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链,为攀登文化产业价值链高端、实现文化反哺提供可持续、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德国私营广播电视巨头Pro7Sat.1集团,在过去的9年里,利用数字化转型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收入来源,即互联网娱乐产品、创新的广告产品和股权投资,2017年相关新兴业务为集团贡献了35%的收入。例如,集团通过投资AdTead公司,可为客户基于实时数据定制提供在线选择、购买及配置合适广告段位的一条龙快速服务,大大提高广告销售的效率,为广告商的精准投放提供了操作工具。

《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华盛顿最老、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的核心领域除了报业、电视台,还有Kaplan教育中心。鉴于Kaplan业绩的持续飞涨,《华尔街日报》将华盛顿邮报公司描述成“发行了一份报纸的教育集团”。

境外两个媒体发展的例子启示我们,媒体作为轻资产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业务擅长与能力,进行相关多元业务拓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国内一些媒体机构,有的借力文化地产,迅速做大实力,成功抵御周期性、结构性行业冲击;有的涉足游戏、影视,打造新增长极;更有的布局云计算、大数据,抢占前沿先机。

媒体除了在政策扶持下寻找恰当投资机会、加快外延性增长步伐外,更需要内部挖潜,除了打造自身的对外投资部门,还需要加快机制改革步伐,加大“双创”力度,花大气力打造孵化器、创新中心等增长新引擎,充分激发“第一资源”的潜能。

作为农资行业的专业媒体,《农资导报》2010年起成立新媒体部。10个人运营两个微信公众号“农资导报”和“种植大户参考”、一个金草帽APP、一个网站,目前已经拥有30万粉丝。新媒体部全年实现创收近500万元,新媒体部同时向报纸提供约60万字的稿件。《农资导报》定位清晰,打造局部的、区域内的权威,并围绕这个圈子多元发展。

传统媒体的转型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利用专业知识和全省全国全球视野,优先布局,突破某一个渠道,深挖本地资源,利用内外部资源差距、信息差距、技术差距和操作技巧差距实现突围。

传统媒体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既需要“接天线”,也需要接地气。就媒体自身而言,推动转型成功的必要前提有三个: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正确导向;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真正用好宝贵的“第一资源”。如此,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将愈发清晰。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竞争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感谢竞争
别在必败的领域里竞争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传统媒体创新发展方向
以资本运作纾解传统媒体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