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岚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处于发展关键期。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广播电视既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改革攻坚期,也处于内外环境变化和传媒发展变革的矛盾凸显期。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移动化、视频化传播迅猛发展,分众化、差异化传播不断加深,大数据、移动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日益普遍,以技术为代表的创新驱动,正在深刻影响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走向。我们必须正视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发展面临困难,特别是受互联网和新媒体冲击,行业原有优势不断弱化。广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广电改革创新进展同新形势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特别是对传播环境、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持续发生的新变化不完全适应,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不少差距。广电媒体要化危为机、转危为安,必须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高质量发展,精品化生存。
广电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投入产出比较的竞争、效率高低的竞争。针对当前低端平庸节目“结构性过剩”、优秀精品节目“实质性短缺”的问题,广播电视只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持续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压缩落后产能,增加优质有效供给,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才能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广电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提高广播电视供给能力和水平作为主攻方向。目前,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500多家、开办了4200多套节目,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达到18000多家,资源较为分散。存在小而散、多而不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广电高质量发展。
一方面,要调整结构、精办频道频率。按照分众化、差异化的要求明确频道频率定位,严格规范不同频道频率的节目播出构成,加快形成上星综合频道特色化、专业频道专业化的播出格局。如上海广播电视台加快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都市频道整合民生服务、海派文化、美食、健康养生、生活资讯5条日播线,以及周五原创季播节目带,内容贯通一到七天,形成精品整合;哈哈炫动卫视汇聚了原哈哈少儿频道和炫动卡通频道的优质内容,更加细分收视人群,针对3至12岁孩子特点,新频道每天提供长达22小时的内容,包括自制节目、优质动画影视片、家庭和校园情景剧等。频道的全天和黄金时段收视和市场份额均有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要做优市场主体。要与时俱进地提高对广电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标准,尤其是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同时加强质量监管。通过加强标准制定和监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发生,保持市场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高广电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实质性放宽市场准入,完善退出机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广电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扶持国有广电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旗舰。通过整合、兼并、重组等形式不断集中优势制作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行业集中度,压缩落后产能形成集约化制作和传播。推动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影视节目制作领域。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广电排头兵企业。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所在、出路所在。各级广电媒体要逐步建立顺畅高效、适应市场竞争和一体化发展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扁平化运营机制,构建网络化组织结构,推动各种媒介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共享融通。
其一,进一步深化制播分离改革,创新节目生产经营机制。广电媒体要建立市场化生产机制,通过加强生产规划,优化节目生产资源配置。鼓励基层广播电视台解放思想,开门办广电。通过实施扁平化管理,建立独立制片人制,积极利用社会化资源、开展市场化合作,提高精品内容生产效率。
其二,推动广电媒体建立稳定可靠的人才保障机制,促进人才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最大化。大力推动广电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设“双通道”人才发展体系,推广“首席制”等用人机制,加强重点岗位一线业务骨干的管理考核与激励;积极推动建立专业人员交流学习、管理人员上派下挂协调制度;推动广播电视台组建节目研发专项小组和核心节目自主生产团队,鼓励各台逐步形成有体系、有竞争力的研发生产团队。
其三,加快建立真实反映需求侧的评价机制。开展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价并全面融入节目建设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要与绩效考核等其他管理措施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综合评价大数据系统已开通试运行,能够在提供客观真实的收视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结合思想性、创新性、专业性等节目品质元素,对节目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等多维度建模分析;通过对收视数据深度挖掘、及时反馈,还可用以指导内容选题、素材集成、需求组合、分析预测、创作生产,转变传统节目生产方式,以大数据促进广播电视内容高质量发展。
近些年来,在“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节目自主创新方向的引领下,广电媒体加大文化、科技、公益类节目制播力度,涌现出一大批主旋律、正能量、弘扬传播中华文化的优秀原创节目,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追星炒星和过度娱乐化得到有效治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综艺节目展现健康发展新态势。但从总体来看,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存在有“高原”缺“高峰”、反映火热现实社会生活方面还不足的问题。如何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是摆在广电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2019年,国家广电行业主管部门在已实施“节目质量提升计划”和“记录新时代工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进一步聚焦精品化生存。
由于广播电视具有精神文化产品的特殊属性,政策措施和政府资金扶持对其具有杠杆功能与示范效应。目前已经建立起由创作指导、季度推荐、宣传推广、奖惩机制组成的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工作机制,以及创新创优节目评选、少儿节目精品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优秀国产电视动画推荐、重大主题纪录片创作扶持等四个引导机制。设立了电视剧剧本扶持引导专项资金和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资金,实施“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广电行政管理部门要进一步通过加大扶持奖励,大力推动广电自主创新,鼓励引导广电机构加大创新创优节目的生产力度;进一步加强调控管理,强化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电视剧播出管理、娱乐节目导向和格调管理等措施,规范创作生产秩序;进一步完善对于泛娱乐化、追星炒星、天价片酬、唯收视率点击率、违规播出广告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对网上网下内容标准、管理尺度、版权保护等实行同一标准的管理,营造公平有序的视听内容竞争环境和视听节目清朗传播空间。
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就是要保“高原”攀“高峰”,努力推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讴歌新时代的广播电视精品力作。广播电视作品的创作生产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广播电视工作者只有真正做到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才能生产出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创作提供了丰厚土壤、不竭源泉,广播电视工作者要综合施策促进现实主义创作,坚决抵制脱离实际、脱离时代、脱离人民的“伪现实”和“悬浮剧”,提升现实题材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水准。
广播电视承担着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什么是这个伟大时代需要的精品?就是要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2019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聚焦主题主线,真情讴歌伟大时代,着力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下功夫,追求创意精妙、传播精准;着力讲好新时代百姓身边日常故事,精彩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采;着力打造新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扛鼎之作,推出更多同新时代相匹配的文化精品。
创新是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内容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广电媒体要把创新精神贯穿于节目创作生产播出全过程,不断丰富和创新广播电视节目的题材、类型、形态、表达方式,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要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节目自主创新的重要起点和核心元素。曾几何时,大量引进模式的综艺节目充斥荧屏,被诟病为缺乏原创力、过度娱乐化。而类似《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传播,展示了原创的魅力,凸显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让原创节目出彩的良方。另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在将传统文化融入节目原创的过程中,要注重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扩展思维,创新形式,有效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在中华文化元素、中华美学精神与现代技术手段、节目形态的融合与碰撞中敏锐发现创新生长点,着力提高节目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华文化要素的驾驭能力和电视传播的表现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广播电视内容品质升级。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联组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提出,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这抓住了根本,说出了关键,是推进广播电视不断发展的根本遵循和不竭动力。随着广播电视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广播电视内容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将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引领时代风尚,凝聚伟大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