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朝鸿
一、 传统的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也叫作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指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周期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列表大体呈长方形,某些元素周期中留有空格,使特性相近的元素归在同一族中,如碱金属元素、碱土金属、卤族元素、稀有气体等。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一直是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轻而易举的突破这一难点,是堵在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活动式元素周期表”教具的发明和制作为我们推翻了这道墙,帮助我们突破了这一难点。
因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要体现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變化——元素周期律,但原有的周期表仅仅是一张死板的表格,在很多方面有局限性,无法全面体现元素的性质特点和变化规律。例如,原有周期表将氢元素编排在了第I主族,仅仅体现了其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的特点,而无法体现其只需得到1个电子就可以达到饱和的性质特点。而活动式元素周期表中氢元素的位置可以灵活的编排在第I主族、第IV主族和第VII主族,从而体现其变化规律和特性。又如从第I主族到第VII主族和零族是按最外层电子数由1个逐渐增大到8个(第一横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从1个增加到2个),而原子半径则由大逐渐变小,从左至右依次编排成为一个整体,但中间插入了七个副组和一个第VIII族,硬生生将其分开,破坏了七个主族的连续性和性质依次递变的特点,破坏了七个主族作为一个整体的讲解和研究的直观性。而新的活动式元素周期表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使元素周期表的讲解和使用更加灵活。第三,活动式元素周期表弥补老式元素周期表的不足,使用时可以将15种元素依次展开,体现每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只能占据一格的特点,从而体现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连续性和独立性,也可以将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各自的15种元素合并起来,体现周期表的美观性和整体性。对于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下,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出发,对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有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为师生的探究、协作搭建了桥梁。
二、教具的教学意义和价值
如何让学生能准确快速理解、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功能和用途是教学教研活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往使用的元素周期表都是教科书后面的比较死板的表格,学生在记忆、理解和中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设计到的问题和知识点无法直观、准确地进行讲解说明,我制作的“活动式元素周期表”对在教学和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携带方便,使用简单,如果推广使用,我想所有学生都能快速准确的理解、掌握元素周期表。
三、教具装置图
四、教具特点及用途
1.特点
本教具通过各部件的活动表示元素周期表上的各元素、族、周期的位置关系,使教学形象化,教的更为直观、生动和有趣。
2.用途
本教具可模拟以下现象: ⑴ 全部主族元素与0族的位置关系。 ⑵ 主族与副族之间的位置关系。 ⑶ 镧系、锕系与主族、副族之间的位置关系。 ⑷ 氢或氦放到不同组别的意义。
五、制作过程和制作方法
1.截取60cm×44cm×4mm的亚克力板2块,在两块板子相对的位置装上合页,并在其中1块的适当位置开6 cm×12 cm的长方孔;
2.制作1.5 cm×8 cm×15cm的无盖盒子一个,并粘到其中1张60cm×44cm×4mm的亚克力板背面的开口处;
3.再截取60cm×44cm×2mm的亚克力板1块,60 cm×36cm×2mm的亚克力板1张,并在每张板子上画好元素周期表表格,在氢的右侧、氦的左侧、碳的上方的位置分别埋好小磁片。
4.截取6cm×6cm的亚克力方块2块,制作氢和氦的移动方块,并在背面埋好小磁片;
5.截取6 cm×6 cm的亚克力板子2块;制作氢和氦的移动方块,并在背面埋好小磁片。
6.打印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
7.将打印的文字一一粘贴到亚克力板上相应的位置;
8.在适当的位置安装拉手,并调整位置。
六、使用方法
1. 将本教具打开后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或悬挂到黑板上,先介绍呈现在最外面的主族和0族的位置关系。
2. 再拉开活动板子,介绍展示在面前的主族、副族、0族之间的位置关系。
3. 推出藏在盒子里的镧系和锕系并展开,说明镧系、锕系与主族、副族、0族之间的位置关系。
4. 移动活动的氢和氦,介绍氢或氦放到不同组别的意义。
展示完毕后,再次将镧系、锕系收回盒中,并和好活动板子,折叠扣好后轻松带走。
七、元素周期表顺口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