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镇江过年习俗

2019-12-15 23:26潘春华
江苏地方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年俗财神腊梅

◎ 潘春华

说起老镇江的过年风俗,许多人会提到春节贴春联、守岁、拜年、放鞭炮、送麒麟等年俗。镇江民间还有些年俗曾经风行一时。如今随着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些传统的年俗已经渐行渐远,永远定格在老镇江的记忆中了。

走大局

三十晚上,长辈们都要把云片糕、苹果、橘子等摆在晚辈的床头,供新年第一天早上起床吃,吃云片糕取其寓意“步步登高”,吃苹果取其寓意“平平安安”,这些风俗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吃橘子却有着镇江独特的寓意。因为在镇江话里,运气叫做“局气”,走运叫做“走局”,橘子的“橘”和局气的“局”谐音,所以赠人橘子,就含有把好的运气带给他人的美好寓意,镇江人新年拜年请人吃橘子,就是祝福对方走大运,诸事顺利。

岁朝花

旧时春节应景花卉,多为腊梅、天竹、银柳,各有吉祥口彩,如腊梅花开五瓣,有“梅花开五福”之说。大年初一,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朝”者,第一也,即一年一月一日之首,因此这些应景花卉,雅称“岁朝清供”,俗称“岁朝花”。瓶插的腊梅,以素心腊梅为佳,花蕊黄色,幽香韵高;瓶插的天竹,以南天竹为佳,枝叶青翠,红果累累;瓶插的银柳,以素银为佳,白绒花蕾,莹洁闪烁。春节,腊梅、天竹、银柳同供于一瓶,放置在案头:腊梅金黄的花朵,天竹鲜红的果实,银柳洁白的花蕾,相互掩映,相得益彰,可谓辞旧迎新岁,花香春意浓。

隔年陈

正月初一,镇江人习惯早餐吃红枣茶和汤圆,寓意“早发”“元通”。大年初一中午至初二,一般不煮生食,而是吃隔夜饭,即把三十晚上的剩饭剩菜端出来热一热再吃,这叫做“隔年陈”,寓意年年粮食有余。

称江水

大年初一,镇江民间有“称江水”的风俗,《〔至顺〕镇江志》风俗篇中介绍:“京口江中沙田户,每岁旦,收一瓿以称水。水重,则江水大,水轻,则江水小。岁岁不差。”

财不露

大年初一不作兴扫地,倒垃圾。正月初二才可以扫地,这一天扫地也有讲究:扫帚要从大门口往屋里扫,而不是像往常一样把灰尘垃圾朝门外扫,这样扫地就是把大年初一聚集起来的财气往家里扫,先堆在一处然后才清扫出去。大年初一用过的水,也不得泼向门外,这些都叫财不外露。

上金山

正月初五,民间传说是财神菩萨生日,俗称“财神日”,老镇江有“上金山,拾金子”的年俗。金山有裴头陀在此山拾金造寺之说,沿着西津渡那条充满辙印的古街,骑着毛驴上金山,据说可以碰到好运气,得金而回。据传,旧时春节也有到云台山财神庙进香祈神求财的习俗。

跳财神

旧时,大年初一至初五,镇江有“跳财神”的风俗。“跳财神”班子,一般由四五人组成;一人扮着财神,白脸长须,身穿红袍,左手拿着彩纸扎成的玉如意,上面写着“天官赐福”;右手捧着彩纸扎成的黄金盒,上面书写“招财进宝”,其余的人敲着锣鼓家伙。走到一户人家门口,扮财神的跳着舞蹈,时而一腿直立,时而双手高扬,均作献宝之状,送财赐福。敲锣鼓的唱着俚歌:“财神进门来,好!又添福来又发财,好!财神家中坐,好!金银钞票几大摞,好!”跳唱诙谐有趣,颇受人们欢迎。

过小年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镇江人称为过“小年”。这就是说老镇江说的过年,正月初一到初五是大年,正月十五是小年,“十三上灯,十八落灯”, 直到正月十八“落灯”,镇江人才结束过年。谚云:“元宵三日罢工,依旧作生涯。正月十八一过,一切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年俗财神腊梅
苏南年俗亦动人
南极仙翁、财神送宝
财神香火旺
依托年俗学数学 构建德育一体化课程
一枝腊梅伴冬
财神到
腊梅
腊梅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
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