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近现代中国大提琴作品风格及演奏的体会

2019-12-15 22:03:51段新惠
黄河之声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提琴作曲家演奏者

段新惠

(信阳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越来越多文化元素相互碰撞冲击,传统的区域性文化身份已经开始逐渐淡化,大提琴这种西方乐器也逐步在中国各地流行起来。中国作曲家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加入大提琴元素;大提琴艺术家在演奏中也逐渐添加了自己的演奏风格,演奏的风格趋于多样化。

一、大提琴作品取材更加丰富多样

我国的大提琴作品向来都是富含中国元素,作品中经常会蕴含一些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作为音乐作品的主旨精神。还有些作品中更多的是体现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或个人情感。还有些作品中更多的是体现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或个人情感。

建国以后有大量的大提琴作品问世,如郭文景的《巴》、苏聪的《大提琴狂想曲》等等,到现代作品《林冲》、《远籁》、马懋玄创作的《思绪的由远及近》等大量优秀作品,马懋玄创作的《思绪的由远及近》是为其外婆80寿辰而作,通过音乐作品来表现外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感慨。这类带有强烈个人情感作品的出现,让我们对“音乐到底想表现什么”这一话题开始有新的认识。这是一个传统而又简单的问题,西方文化经历了文艺复兴、先锋派和后现代艺术流派之后已经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提琴作品作为现当代音乐创作的诸多音乐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现代音乐创作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不能忽略这个现象出现的意义。

二、大提琴作品的结构更加严谨

大提琴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大多都是结构紧凑,节奏上非常有条理的作品,这也是这个时期大提琴作品的一个主要特点。艺术作品的结构特点是有他固定存在的意义的。结构的有序紧凑能够很好的反应出作曲者对于作品创作过程的把握程度。大提琴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大多都是结构紧凑,节奏上非常有条理的作品,这也是这个时期大提琴作品的一个主要特点。艺术作品的结构特点是有他固定存在的意义的。结构的有序紧凑能够很好的反应出作曲者对于作品创作过程的把握程度。

以《思绪的由远及近》为例,首先其在编曲方面就极为紧凑,在音乐的开篇采用了独特的表现方式从钢琴逐渐引入大提琴,运用钢琴的高音衬托音乐的感情线,并运用大提琴的带有花型的弹奏对音乐情感进行延伸,从而使声音极具律动感并将音乐的情感完美的表现出来,极大的提升了音乐的代入感。

三、大提琴音乐语言的运用和演奏方法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与我国民族音乐那种婉转相比,西方的民族音乐因其演奏乐器的特性多了一分干净利落。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对乐器使用纯熟,对于每一个音都处理的恰到好处,十分干脆没有一丝拖沓。而大提琴则作为西方民族乐器的一个艺术瑰宝为西洋乐器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有专家评论:“我国音乐家创作出的大提琴作品从根本上保留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灵魂',因此在欣赏这类作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给人一种十分亲切的感觉。”

四、现当代大提琴作品对音乐语言的灵活运用

随着现代音乐的快速发展,传统大提琴演奏作品也开始慢慢的融入了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听觉感受,这也是我国大提琴创作的一个发展潮流。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特定时代的音乐创作潮流背景之下,所谓的传统创作方式和手法都会因大环境的影响产生出新的创作方式,使得传统音乐能够在新时期也能够顺利的发展。我国当代大提琴演奏家在进行创作中所需要探索发掘的问题还有很多,大提琴的创作发展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旅途要走。

五、演奏现代中国大提琴作品演奏的体会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优秀的作曲家他的思考方式注定与常人不同,在创作过程中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融入自己的理念,最终构筑起一个宏大的音乐空间。”近现代大提琴作品的创作就是按照这个理念进行发展,这就给予作曲家们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一)充分表现东方人的精神面貌以及中华民族的情感

近现代中国大提琴作品的创作都是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结合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进行创作。因此对于演奏者来说想要能够充分表现出作品表现的情感,就要去深入的了解作品本身,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更加深入的文化内涵,可以跟创作者进行探讨了解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经历与情感,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大提琴将作品中的中国元素表现出来,使得作品的感情能够得到充分释放。

(二)重视中西结合,广博吸纳艺术营养

使用大提琴可以进行的创作方式多种多样,演奏者的品味和表现力对于作品的表现也有巨大的影响。到了今日,每种乐器自身拥有的文化身份都开始渐渐淡化,因此这也使得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能够很好的相互交融。然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新时期的音乐受众主要以青年为主,因此作曲家在进行的创作的过程中要去更贴近现实,表达的情感也许适当的欢快。演奏者再表演的过程中也要注重推陈出新,使用更加丰富的演奏技巧使得作品更加具有吸引力。只有去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接触大提琴,才有机会使更多的人进入艺术的殿堂,接收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总而言之,近现代中国大提琴作品创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不断努力才能将这门艺术逐步发扬光大,让其恢复昔日的繁荣。

六、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大提琴等古典乐器的发展逐渐趋于平稳,融合现代元素的音乐作品也越来越多,大提琴音乐发展的整体环境偏向于健康,在这种背景下作为演奏者更应该努力的进行创作努力将现代元素融入古典乐器作品中提升现代大提琴作品的质量。

猜你喜欢
大提琴作曲家演奏者
小小作曲家
科学大众(2022年9期)2022-06-05 07:27:30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艺术品鉴(2021年18期)2021-12-01 10:36:52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1:46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10:12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影剧新作(2018年4期)2018-07-27 01:18:24
浅析钢琴演奏过程中如何放松
黄河之声(2016年22期)2016-02-03 07:59:25
器乐演奏者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探析
北方音乐(2015年19期)2015-07-04 01:23:45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