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构成课程三段式教学设计研究

2019-12-15 20:54熊泽秀
大观 2019年11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空间建筑

◇熊泽秀

一、课程目标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是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是有关空间设计初步的综合训练课程,以建筑及环境设计的相关内容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建筑类型、等级、结构、空间、尺度等的基础知识,建立设计基本要素的知识框架,了解查阅相关设计资料集、设计规范等方法。从基本形式要素(点、线、面、体)出发,对相应的建筑要素(立柱、轴线、墙面、空间)做了分门别类的理解和研究,从而引出空间理论的基础和建筑及环境设计中应该注意的原则,分析古今建筑名作,说明形式要素及其基本组合原理,具体对空间形式和空间的设计进行训练。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初步理解空间概念,学会理解和体会空间的要求;达到鉴赏建筑空间的要求;达到能用作图方法解决空间尺度问题的要求;达到掌握基本建筑形式的造型法则(平面与立面构成)的要求;达到掌握绘图知识及表现方法的要求;达到理解人体尺度在空间塑造中作用的要求;达到用模型的方式进行思考,以模型制作来训练空间想象力的要求。

二、三段式教学实施

(一)激发兴趣——积木分解与组合

空间构成设计课程针对于刚进校的大一学生开设,设置在空间绘画基础课程之后,属于基础教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宽泛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在未来设计课程中思路延展过程中的众多选择性,如果没有对设计学科的思维拓展,学生也许只会用固定方式思考问题。如何启发学生自发地拓展四维空间和思维方式?首先要把学生对“固有”问题思考的标准重新定义,如建筑可以像抽象雕塑,室内设计也可以模仿绘画创作,造型的生成也可以渗入观念,空间也可以悬浮在半空中。

对于刚接触设计的学生而言,兴趣才是激发他们设计创造力的源泉。于是设计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积木设计,从积木的二维平面升级到三维立体模型的思考。在空间构成设计上,从二维向三维转换的过程,是空间创作的根本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转化成积木的模型语言,绘制并构成,在一个立方体中进行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从立体、空间构成出发,思考将自己设计的积木搭建成何种更加复杂及有故事性的新的空间,使其感受到空间的丰富性并不是“量的增加”,而是利用空间形态来丰富。学生的思索最终通过一张版式表达出来,让他们在版式上感受到“理性分析+推演”才是空间范畴,才能做出一个完整的空间设计。

空间造型就像吃一个苹果的全过程,刚开始吃的时候,是“造型的减法”,吃到一半,是“正负形”,转着咬的是“立体造型”,从一边吃到另一边的,是“二维造型的单维度生成空间”,未吃到一半的时候,总体上是“空间实体”,将要吃完的时候,是“空间虚体”,吃到最后的苹果核,由于每个人的吃法不同,可以成为“雕塑创作”,如果苹果核都扔掉了,就只剩下“空间观念”。

这个阶段要让同学们理解什么是空间,需要以手工模型的制作方式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平面构思到立体构思,从二维勾勒到三维构建的过程,使学生感知立体造型、空间造型的思维方式与观察方式,学会用模型的方式思考,并引发学生对于众多后置专业知识的思考。

(二)叙述空间——将故事和光引入空间

对于视觉语言来说,“看”的意义大于“思考”,学生通过数步数、数行走的轨迹得到不同的点和线、面,学生通过分析点、线、面的特征,加入空间叙事性,构思完整的三维空间。学生在不断体会、不断完善这个故事怎么讲,先讲什么,再讲什么,什么为主,什么为辅,等等。从士兵的角度培养他们形成将军的思路,最终完成整体的叙事表达。通过分析不同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作品,学习大师对同一载体的不同表达方式,讲出不同的故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结合光影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层面的故事思想。光作为空间的材料,也可以和其他材料一样通过对属性的研究与尝试,成为空间的一部分,而且通过光自身的多变、偶发,可以尝试创作超越功能主义,上升至艺术、哲学表达。

以光为语言,空间为载体,用空间与影像的记录,探索光表现的未知和尝试表达“光—空间—时间”的更多可能性。用影像的方式表达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已经在建筑设计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让·努维尔擅长用空间表达语言的拓展促进了学生对设计与艺术众多交汇问题的思考。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的内部采光,不仅满足了功能,更满足了体验者对宗教的精神诉求。空间的属性已经超越了细节、色彩、质感而存在,当自然光融入空间,空间可以以层次、材料、投射、折射、镜像等更多元化的形式存在。符号化、物质化的同质,拉近了二者的距离,从表达的融合考虑,空间需要更灵动的表达方式,取代视觉对“静态”的定义,空间是有生命的,因为空间有了光的参与,唯一可以在视觉呈现的方式,也许就是动态影像。空间在表达上依赖于现场感,就像众多的建筑空间需要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空间与人的对话。用光的语言,围绕人对光与空间的感受,把视觉感受与心灵感受、精神感受结合起来,借助光在空间中的表现,在作品中确立了“居住机器=理性主义+浪漫主义”的空间美学。

反思空间创作中涉及的众多问题,把课题精炼为“单体形态的生成、型与型的关系、空间造型的虚与实”三个部分。

(三)转换空间——二维立体主义构成变三维模型

1998年10月30日的那场安藤忠雄先生对话贝聿铭先生的谈话中,两个人也谈到现代建筑的历史起源问题,贝聿铭先生认为现代建筑开始于立体主义,他认为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更多的是依靠视觉的经验,人的观察可以从静态的平面转化为三维立体或动态画面,建筑便是一个很好的从人脑中的二维平面构思,经过施工变成三维立体的实物实例。建筑既是可以容纳人们活动的场所,是人们聚集的场地,它同样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和代表,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现代主义时代的画家,希望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于工业进步的看法,通过他们的作品去展现工业时代对他们的冲击,建筑的二维平面也一样受到当时绘画的影响,所以他认为现代建筑并不是起源于赖特或者是勒·柯布西耶,而是起源于毕加索时代的立体主义,认为是毕加索、格拉斯、布拉克等人开启了现代建筑的大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艺术尤其是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艺术形式对现代建筑及体现其存在的空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立体主义最初可能只是一部分艺术家自己的爱好,或者他个人对所见所闻看法的分析,但他却在无意中点亮了正在黑暗中摸索现代建筑的建筑师们的思想,给他们提供了一条可参考的光明之路,他们都在推翻传统,寻找更加简化的表达方式,所以立体主义对现代派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这样一个历史起源问题也是值得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探索的。

在这一个阶段的教学当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起源的问题,笔者引入了立体主义绘画的二维平面向建筑三维空间转化的思考。学生找来众多抽象绘画作品,康定斯基、杜尚、蒙德里安都在其中,按笔者的要求打印成黑白,在画面上选取画面中图形语言的局部作为生成空间的元素。在理解绘画作品的过程中,笔者也会给学生讲解大量的视觉图形作品,例如平面图形设计、LOGO设计、摄影、现代绘画、雕塑,甚至是欧美的MV视频。学生们一开始的时候不理解老师的意思,很困惑,在他们的理解当中,做模型就是做建筑,建筑就是固定的一定要有门窗或某种功能形式的场所,笔者不断强调建筑是没有固定形态的,只需要从众多大师的绘画作品中找到空间创作的契机,如图形或图块,将这些提炼出来变成模型语言,结合在他们的脑子里的、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思维方式,以及挖掘用以抒发思维各种可能性的“语言”。就像有的大师讲的,作为老师所能做的,就是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动性。也许课程结束之后,他们会在上网聊天、翻看杂志的瞬间,不由自主地关注素材的收集、元素的积累。

三、结语

用理论结合实践,引导学生学会用手工制作模型的方式思考。学生往往会因为第一次接触空间创作而无从下手,迟迟无法迈出第一步。“不要想太多,再动手实践,边做边调整”是老师反复倡导的,设计基础阶段,“动手实践+亲历过程”比在草图上构思更有成效。

尽管课程结束了,笔者还是需要不断梳理自己的想法,怎样更好地将空间构成三段式教学更加完善地运用到课程实践当中,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时间。在课程当中,怎样带着刚步入大学、带着强烈的热情接触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去爱上自己的专业、爱上自己的选择,甚至以后会喜欢上设计,让他们知道设计并不是仅仅是未来谋生的职业,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笔者不断思考:空间构成设计该如何教、怎样教,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如何让学生感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对设计有更多的思考,等等。

学生时常会问,模型是否应该做成像建筑的样子,笔者的回答永远是建筑没有固定的样子,你赋予它什么样子,它就是什么样子。教学是快乐的,因为教与学的过程中,从学生身上可以体会出最有生命力的思路,找到社会发展与设计发展最紧密的关系。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立体主义迷宫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行走的贾科梅蒂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