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志端 颜祖侠
广州是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清代中国对外通商的重要口岸。广州十三行的行商是一批活跃在清代中晚期从事对外贸易的商人,他们是经清政府授权垄断对外贸易的群体,以出色的商业才华拓展海洋商贸,加速广州发展成为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前期对外贸易的中心,在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创立了辉煌业绩。从清康雍乾时代到道光年间一百多年间,广州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闽籍行商:如泰和行颜亮洲、同文行潘振承、怡和行伍秉鉴、义成行叶上林等。他们在十三行的海商贸易中拼搏创出一番事业,成为行商中的佼饺者。他们既是从闽入粤的福建同乡,又是十三行海商贸易的盟友,更是儿女亲家。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十三行的颜、潘、伍、叶四家闽籍行商保持着历代联姻的传统,他们在广府地区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网。
从清康雍乾时代到道光年间,广州十三行活跃一群来自福建的闽籍商人。他们大多数来自福建闽南地区,有的先人明末清初随着福建的移民潮从闽入粤谋生,有的则在雍乾盛世时看到广州的商机入粤投身商海做生意。据梁嘉彬先生考证:“在洋行十三人中,有十二人原籍福建……十三行行商多为福建,诚属事实。”。[1]历史资料说明,十三行存续一百多年间闽籍商人众多,且名列前茅者也多数为闽商。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有:来自福建晋江安海的颜亮洲、伍秉鉴;来自福建同安的潘振承、叶上林。这四家闽籍行商先后在十三行创立各自的商行,颜亮洲约在雍正十二年间(1734)创立泰和行,潘振承约在乾隆九年(1744)创立同文行;伍秉鉴之兄伍秉钧 在乾隆五十七年创立怡和行;叶上林在嘉庆元年(1796)创立义成行。颜亮洲是十三行早期行商首领;潘振承及儿子潘有度,伍秉鉴与儿子伍崇曜分别担任多年十三行总商;叶上林是十三行四大富商(潘、伍、叶、卢)之一。这群闽籍行商都是十三行不同时代举是轻重的代表性人物。
探究这群闽籍行商为何会聚首于广州十三行经商,得从福建移民史说起。福建人多地少,素有“三山六海一分田”之称。明清时期,福建尤其是闽南地区随着人口增长生存的空间日益狭窄,人们为生活只有离乡背井远走他乡,其中广东沿海、东南亚则是福建移民的落脚点。颜、潘、伍、叶这几家福建人是随移民潮入粤并分别落籍广东南海、番禺。在福建老家闽南地区的厦门、月港、安海曾是对外贸易兴盛之地,西方葡萄牙人、荷兰人及英国人东来也多涉足该地区。闽南地区历来有向海外移民、进行海洋贸易的传统,闽南人经商理念较强,也以在外经商闻名于世。因此当清政府允许殷实人家充当行商从事对外贸易时,这群福建移民则捷足先登,毅然投身行商之列,逐渐成为十三行行商。闽南人移民到他乡仍然保留着浓厚的乡土观念,闽南话成为相互之间凝聚、联络乡情的重要纽带。为能在十三行长久立足,创造一番业绩,这群闽籍行商自然而然抱团、相互扶持。为壮大家族的实力,他们选择通过联姻,缔结儿女亲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作为增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这群闽籍行商通过历代联姻的方式,在十三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随十三行的兴盛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人,亦随十三行衰落而退出历史舞台。
颜潘伍叶四家闽籍行商先后来自福建,相同的乡土文化,操同一地方方言,从闽迁粤聚居省城,有的甚至在福建老家时己相识,可谓知根知底,入粤后自然就相互走动。四家都是十三行行商,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相当,在讲求婚姻“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颜潘伍叶四家逐渐形成儿女婚配的最佳选择。据不完全统计,从清乾隆时代起至光绪年间,颜潘伍叶四家相互联姻长达一百多年,缔结婚姻多达几十宗,潘有度、叶上林(即叶廷勋)均为颜家女婿,且他们祖孙几代人都娶颜家女为正室夫人,潘正亨、潘正炜、潘光赢、叶梦麟、叶梦龙等为颜家外孙,潘飞声是颜家的曾外孙。
近年,颜潘伍叶四家后人有幸相聚一堂,通过核对家谱、家族资料,确认了各家之间的姻亲关系。其中《颜氏家谱》[2]记录最为详细。现存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颜叙[吾]续修、冯成修进士参与修订的《颜氏家谱》专门设立一篇迁粤女派,详细记录了颜家女儿姓名、出生、婚嫁等事项。正是迁粤女派的纪录,有助揭开了封尘二百多年的历史,颜潘伍叶四家相互联姻,繁衍后代,开枝散叶,在广府地区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网。
根据颜家后人与潘家后人核对《颜氏家谱》与《潘家族谱》,[3]颜潘联姻纪录如下:
1.颜家女儿嫁入潘家
颜端颜亮洲孙女嫁潘有度(潘振承四子),颜端为潘有度配室,去世后与潘有度合葬。潘有度与颜端生二子,长子正亨,四子正炜。
颜金鳌(颜亮洲玄孙女)嫁潘师琦(潘振承曾孙,潘有度孙,潘正炜五子) ,颜金鳌为潘师琦配室,无子女。
颜熙(颜亮洲曾孙女)嫁潘恕(潘振承曾孙),颜熙为潘恕配室,去世后与潘恕合葬。潘恕与颜熙生一子,名为光瀛,后为广东文化名人潘飞声之父。
此外《颜氏家谱》有下列记录:颜蝶(颜亮洲曾孙女)嫁潘鳌,颜金娟(颜亮洲玄孙女)嫁潘仕忠;颜杏(颜亮洲玄孙女)嫁潘泽霖;颜飞霞(颜亮洲笫六代孙女)嫁潘旗龄。经潘家后人确认:潘鳌、潘仕忠、潘泽霖、潘旗龄为潘振承弟弟潘振联后人。
另外,潘正炜的配室颜夫人及笫五夫人颜氏均为颜家女,但《颜氏家谱》无两位夫人出嫁记录。据估计,潘正炜配室及第五夫人是颜亮洲旁系另一支颜氏家族之女儿(有说潘正炜因配室颜夫人去世再续娶颜家女作填房)。
2.潘家女儿嫁入颜家
据《颜氏家谱》记录,有以下七位潘家女先后嫁入颜家:潘氏嫁颜时[旬][4](颜亮洲四子);潘联嫁颜叙清(颜亮洲曾孙);潘氏嫁颜廷锋(颜亮洲曾孙);潘氏嫁颜绍麟(颜亮洲玄孙);潘媛嫁陈际升(颜亮洲玄孙);潘氏嫁颜斯智(颜亮洲堂弟颜亮起孙);潘氏嫁颜叙西(颜亮洲堂弟颜亮起曾孙)。由于潘家无女儿出嫁记录,因而无法确认上述潘女嫁入颜家哪些是出自潘振承家族。
根据颜家后人与伍家后人核对《颜氏家谱》和《安海伍氏入粤族谱》,[5]颜伍联姻记录如下:
1.颜家女儿嫁入伍家
颜金带(颜亮洲玄孙女)嫁伍延焜(伍秉鉴曾孙,伍元芝孙子):颜金带是伍延焜配室,生一子: 德惠。
颜梦菊(颜亮洲玄孙女)嫁伍光祖(伍家入粤第二房后人)颜梦菊是伍光祖配室,无子女。
根据《安海伍氏入粤族谱》记载:老长房伍铨,配室为颜氏;大房伍承纶,配室为颜氏。但《颜氏家谱》无上述两位颜夫人出嫁记录,估计两位颜夫人是颜亮洲旁系另一支颜氏家族之女。
2.伍家女儿嫁入颜家
伍涧(伍氏家族后人)嫁颜斯综(颜亮洲孙子):伍涧为颜斯综配室,生一子:叙奎。
伍耳(伍氏家族后人)嫁颜叙适(颜亮洲曾孙):伍耳为颜叙适配室,生二子:迪光,际秋。
此外《颜氏家谱》还有伍菩提嫁颜上达(颜亮洲玄孙);伍氏嫁颜际南(颜亮洲堂兄颜亮起玄孙) 。上述两位伍夫人是否伍秉鉴家族后人仍待查。
另:颜家入粤始祖澄吉公之妻伍夫人,也来自福建晋江安平(现安海)。由于年代久远,《安海伍氏入粤族谱》未能查到伍夫人出嫁记录。因颜、伍为同乡,初步估计伍夫人是安海伍氏之女。
根据《颜氏家谱》和叶廷勋(叶上林在家谱中用名为叶廷勋)后人提供的资料及《叶氏家谱》[叶官谦纂修,民国13年(1924)],[6]颜叶联姻的纪录如下:
1.颜家女儿嫁入叶家
颜[冬](颜亮洲堂兄颜亮起次子颜时明之女)嫁叶廷勋:颜[冬]为叶廷勋配室,去世后与叶廷勋合葬。叶廷勋与颜[冬]生二子:梦麟、梦龙。
颜皆(颜亮洲孙女)嫁叶光寅。
颜金兴(颜亮洲玄孙女)嫁叶官莹(叶廷勋曾孙,叶梦龙孙):颜金兴为叶官莹配室。
颜佑(颜亮洲玄孙女)嫁叶姓。
上述颜家女婿叶光寅及颜佑的叶姓丈夫是否叶廷勋家族后人仍待查。
2.叶家女儿嫁入颜家
据《颜氏家谱》载,以下10位叶家女先后嫁入颜家:叶氏嫁颜斯绾(颜亮洲孙);叶氏嫁颜斯缃(颜亮洲孙);叶氏嫁颜叙軿(颜亮洲曾孙);叶氏嫁颜叙述(颜亮洲曾孙);叶氏嫁颜叙添(颜亮洲曾孙);叶氏嫁颜镇镛(颜亮洲玄孙);叶氏嫁颜际源(颜亮洲玄孙);叶氏嫁颜斯楫(颜亮洲堂兄颜亮宪孙);叶氏嫁颜斯礼(颜亮洲堂兄颜亮起孙);继配叶氏嫁颜斯礼。由于叶家未提供嫁女记录,上述叶氏是否全部为叶廷勋家族后人仍待查。
十三行兴衰经历了一百多年,闽籍行家族的联姻也延续了一百多年。他们联姻始於十三行,也随着十三行终结而逐世递减。十三行像一条红丝带把闽籍行商连在一起,姻缘的缔结使这班闽籍行商家族共同走过休戚与共的道路。历史机会创造了中国清代对外贸易的辉煌,而闽籍行商相互联姻、互对亲家,则是这段历史的一个特殊社会产物。十三行闽籍行商联姻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联姻关系到家族的兴旺和延续,向为闽籍行商家族所重视。因此这种联姻带有特定性、地域性、延续性、多边性等特点。
封建社会缔结婚姻关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闽籍行商家族联姻讲究的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各家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家族财富。虽然清朝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但十三行的行商毕竟是清政府任命的官商,有别于一般商人。当时十三行虽仍有其他闽籍行商,但颜潘伍叶四家是十三行不同时期的行商领袖,既有威望又富甲一方,互对亲家并非偶然。而颜潘伍叶各家均推崇儒家文化,鼓励子弟走科举之路,读书出仕,以科举成功为荣,各家均出过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国学生、太学生、邑庠生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知识的积累,文化的沉淀,使颜潘伍叶各家先后成为清代广东地区的书香世家,家族社会地位逐步提高。从家族财富看,当时四大富商家族潘伍叶三家都榜上有名。颜家在十三行早期曾在行商排名中名列前茅,乾隆四十五年(1780)“商欠事件”后跌入低谷,后又东山再起,颜家子弟多人成功走上科举路。综观当时各家联姻记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门当户对”的婚姻配对,使各家学有所成、事业成功的子弟都获得美满姻缘。
颜潘伍叶四家先后来自福建闽南地区并落籍广东南海、番禺(现广州) , 大家都有着深厚的家乡情结。从家乡到异乡,相同的乡土文化,相通的家乡语言,相近的生活习惯,大家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与福建老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顺理成章地使这群在粤谋生的闽籍行商结成群体。思乡时共聚一堂诉乡情,在十三行做生意拼博时又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孩儿们从小就是玩伴、同窗学友。这种同乡的亲密关系,使儿女成年后互对亲家,共结秦晋之好。其实各家都保留闽南人的婚俗习惯,择偶娶妻首选闽南老乡,当然颜潘伍叶家的儿女是最隹的选择。在清代大户人家妻妾成群的现实中,颜潘伍叶家族的女儿嫁入夫家多为配室(即正室),在夫家地位较高,去世后与丈夫合葬。由此可见,在婚嫁中各家都保持了相互尊重的传统。
任何婚姻都是始于单向的男婚女嫁,而家族的历代联姻多数是从单向走向互动,双方家族成员相互联姻。颜潘伍叶家族间的联婚并非是单纯两个家族的联姻,而是四个家族间的相互联姻:颜潘、颜伍、颜叶联姻;潘伍、潘叶联姻;伍叶联姻等。这是一种多边形式的联婚模式,也形成了潘颜伍叶共同互为姻亲的血亲关系,可谓亲上加亲。日常的相互交往,亲友的生辰死忌,家族间的红白喜事,各家亲友都会到场,共同分享喜悦及分担忧伤。在《颜氏家谱》中曾记载进士颜[椁]格夫人生日寿宴时,姻侄伍元芝、外甥叶梦龙都参加了贺寿,并写有恭贺的寿文。可见当时亲友的往来是十分密切的,并一直延续了几代人。
颜潘伍叶四家相互联姻贯穿于十三行持续期间,长达一百多年,形成了历代通婚的传统。 根据《颜氏家谱》记载:颜潘最早的联姻记录是乾隆期间颜端嫁潘有道,颜叶最早联姻记录是乾隆期间颜[冬] 嫁叶上林。颜潘伍叶四家联姻在嘉庆、道光年间达到高潮,在同治、光绪年间逐步减少。颜家颜端嫁潘有道、颜[冬]嫁叶上林都是在颜家泰和行鼎盛时代缔结的姻缘,颜家女嫁入豪门也属门当户对。但更多宗的婚姻是缔结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颜家破产之后,潘伍叶家仍与颜家联姻。如果没有多年互对亲家的历史,没有深切的了解和信任,一般家族是不会与破产家族联姻的。不过颜家子弟很争气,不少人成功走上科举路。嫁入豪门的颜家女都先后安排娘家后辈嫁入潘伍叶家,而嫁到颜家的潘伍叶家女也会安排娘家后辈嫁颜家的科举才子。值得一提的是,潘家、叶家对颜家女情中独钟,潘有度祖孙三代均娶颜家女为正室;叶上林与曾孙亦娶颜家女为正室。如此周而复此,一代接一代,构成了十三行这群闽籍行商长达一百多年的多代联姻史。
闽籍行商联姻的特点是带有时代的烙印,既有当时封建社会讲求“门当户对”的特式,闽南移民的乡土情怀,又有亲上加亲的多边形式联姻,于是造就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联姻奇迹”。
闽籍行商带着“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的进取精神踏入十三行,诚信经营,凭着独到的眼光、大胆的决策和出色的商业才能,在海商贸易中取得成功,在十三行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而闽籍行商家族相互联姻对十三行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首先有利于在十三行中结成亲密的盟友关系。颜亮洲当过早期行商首领,潘振承、潘有度、伍秉鉴、伍崇曜当过多年的总商。他们既要协调好清政府和外商及行商行的利益关系,又要处理好中外纷争的各种难题。行商领袖看上去风光荣耀,实质上是承担了很大的责任和风险。要当好行商领袖,就要获得众的行商支持。这班以联姻方式所组成的群体,就是最忠实的商业盟友。在十三行存续的一百多年间,颜潘伍叶四家编织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网,相互帮助,结成亲情互助的联盟。正是这种原因,潘家、伍家几代人一直稳座总商宝座,互为依赖与支持。同时,闽籍行商间亦是相互扶持。伍国莹的兄弟伍国钊曾是颜家泰和行的掌柜,叶上林曾是潘家同文行账房先生。1790年代中期,叶上林资金短缺,向潘有度求助(叶、潘均为颜家女婿)筹集资金订购茶叶,潘有度助叶渡过难关。在鸦片战争中,潘正炜等人带头奋起抗英,其表弟颜金铸,堂表弟颜嵩年亦积极参加抗英斗争。潘正炜获“毁家纾难” 的美誉,颜金铸等人亦获清政府的嘉奖。颜潘伍叶四家闽籍行商,他们共同经历十三行的兴衰,与十三行荣辱与共,是推动十三行不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
其次有利于后辈的成长。这群闽籍行商经商致富后,都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各家族都尊崇儒家文化,从第二、第三代起,己逐步从一般的行商家族转变为书香世家。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家族中长辈女性 (母亲、祖母) 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知书识礼的才女嫁入夫家,有助于提升家族的文化品位。当年颜端嫁入潘家,正值潘家向儒商转化的年代,她对正亨、正炜两兄弟的培养倾尽了毕生精力。正亨、正炜喜爱书画与收藏,是与母亲颜端从小对他们的熏陶与引导分不开的。颜端娘家园林别墅“磊园”、“静观楼”专贮古今书画和金石作品,藏书阁中环列图书三十六架,藏书数万卷,其父颜时球及兄弟们都爱吟诗作画,颇有儒雅之风。正亨、正炜后来成为广东鉴藏大家,是与颜端秉承颜氏家学再传承予后代有关。集潘家、颜家、叶家血统于一身的潘飞声,其实也是承传了潘颜叶家的家学而成为民国时期的文化名家。颜潘伍叶成为书香世家后,亦继续联姻,后人在浓郁的文化气氛及书香环境中成长,从小饱读诗书,部分人成功走向科举路,荣登仕榜;而大多数人也学有所成,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知书达理的人。这在文化不普及的清代封建社会,颜潘伍叶各家后人能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得益于父母的远见和家族的栽培。颜潘伍叶四家族历代联姻,各家先辈成功人士成为后辈的榜样,亲友间的相攀互联、相互影响和提携,也扩大了颜潘伍叶四家族在社会影响力。
再次有利于提高家族的社会地位。闽籍行商颜亮洲、潘振承、伍秉鉴、叶上林都是十三行成功的商人,但是各家族谱中对先人经商的经历仅寥寥数语,未有过多的笔墨。而族人参加科举并获官衔者、著有诗书传世者则有较详细的记录,可见在当时重文轻商的社会,商人地位是较低的,商人富而不贵。要提高家族社会地位,从富转贵,挤身于上流社会,各家族子弟就要读书出仕,科举扬名,颜潘伍叶四家族第二、第三代几乎同时走上科举路,而科举未成名者,也走上学人之路,多以儒雅为业,并自食其力。这一历史现象,其实与各家子弟相互攀比、不甘落后有很的关系。各家后人都出现标杆式的人物:如颜家的颜(椁)格(进士)、潘家的潘有为(进士)、伍家的伍崇曜、叶家的叶梦龙。颜潘伍叶四家族从第二、第三代己开始商儒结合,家族中获取科举功名者众,文人雅士喜爱的书画、收藏、刻书等都成了各家子弟的爱好。亲友之间的往来,吟诗作对,互赠书画,分享收藏等,这些活动无疑提高了族人的文化品味。如潘正炜、叶梦龙这对表兄弟就是文坛的密友。在清朝的中晚期,颜潘伍叶四家族己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分别成为当时有名的书香世家。
十三行颜潘伍叶四家闽籍行商历代联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经营了一百多年的十三行在咸丰六年(1856)的一场大火中降下了帷幕,十三行的行商也退出了历史舞台。颜潘伍叶四家族之间的联姻也逐步减少,先辈们以联姻方式结成的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网逐步解体。到了后来,昔日至亲的后人也变成陌生的路人。屈指一数,这段历史距今也二百多年,抚今追昔,十三行行商曾在推动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作出过辉煌的业绩,在中国对外贸易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十三行颜潘伍叶四家闽籍行商联姻史在这段历史上留下颇有意义的一页。
注释:
[1] 粱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4、5页,1999。
[2] 颜叙[吾]乾隆四十九年(1784)重修《颜氏家谱》(由颜亮洲后人颜祖侠提供)。文中所及《颜氏家谱》均出自此版本,不一一注明。
[3] 《潘氏族谱》(节录)(由潘振承后人潘刚儿提供)。
[4] 文中姓名有()符号的表示电脑无此字,只能用同音字代替。下同。
[5]《安海伍氏入粤族谱》(节录) ,由伍秉鉴后人伍凌立提供。文中所及《安海伍氏入粤族谱》均为此版本,不一一注明。
[6]《叶氏家谱》,民国13年(1924)叶官谦纂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