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展开逻辑及其蕴涵维度

2019-12-15 09:09邢宏钰
法制博览 2019年26期
关键词:正义马克思资本

邢宏钰

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展开路径

(一)资本原始积累与空间正义

马克思对于空间正义的描述是建立在现实社会非正义现象的批判,重点研究的领域在于资本家在资本积累的原始过程中对工人的盘剥压榨。[1]资本原始积累的内在本质就是生产者逐渐与生产资料相割裂,少数人以很快的速度积聚了大量货币。马克思指出,参与资本原始积累的两个主要条件就是土地和货币。土地意味着农民的发展空间被掠走,从而城市和乡村逐渐对立;货币意味着这世界上一些地区不得不沦为殖民地,失去自己的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了经济政治地理的“中心——边缘”空间对立格局。

土地掠夺是整个原始积累过程的初始阶段,英国“圈地运动”就是一个例子。工业革命推动英国毛纺织业获得空前发展,需求扩大造成了羊毛价格飙升。资本家和封建贵族,开始利用权力强制占用农民的土地,用篱笆或者围墙把地圈起来饲养羊群。以至于发展到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政府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权益,甚至颁布法令使这一行为合法化。失去土地的农民面临着被饿死的境况,大多数沦为乞丐甚至行窃者;另一方面,工业化起步早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工业化起步晚的农业国家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形成殖民压迫。[1]新兴资产阶级对海外进行掠夺,同时也加紧对国内民众的剥削。

(二)资本区域化扩张与空间正义

资本区域化扩张的主要表现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非正义性的侵占或掠夺行为。[2]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的一般性聚居空间。城市较之于乡村更适合为资本的运转提供滋养。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不仅仅满足人类生活的基本要求,更多的是承载着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城市具有积聚更多资源发挥更大效益的优势。这些优势也为城市与乡村逐渐对立提供了温床。

城市与乡村的对立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先进与落后的对立,乡村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生产方式主要是小规模粗陋的土地耕作,与之相匹配的是落后的生产力;城市的生产方式则以手工或工业生产为主,与之相匹配的是较之于前一阶段更高阶更发达的生产力;第二,文明与野蛮的对立。城市较早地实现了体脑分工,因而被视作是文明的产物,反观乡村还在较大程度上受到自然的限制,因而较之于城市具有野蛮性。第三,乡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城市发展势必会占据乡村的空间,这也是城市化的结果之一,从而导致大量人口涌向城市,结果是,城市大工业使城市最终战胜了乡村,乡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附庸。[1]

(三)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空间正义

在资本运转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剩余价值会导致市场饱和、产品过剩。这时候资本家的眼光就会从国内投入到还未开拓的海外市场,工业文明也在输出过程中遍及到世界各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下,生产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它革新了民族国家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民族国家的传统文明。[3]这种非正义行为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文化殖民主义”,它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宣传到世界各地。

资产阶级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输出成为资本拓展市场的一种新途径。在文化产业背后不仅仅只是某种艺术的传播,更多的是文明的力量。如果这种文明成为政治的工具,那么其内涵则超越以前的单纯,甚至于变成文明空间的侵略。只有尊重不同空间的不同文化文明的差异,才能使文明继续保持其初心,保留其本真的价值。

二、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的三个维度

(一)生产空间正义

马克思指出,交易的正义性体现在它是作为自然结果而产生的,并且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生产方式关乎于正义的重要意义,是衡量正义的重要标杆。马克思对生产空间正义的研究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制度上,将空间生产纳入现代经济学精神之中,从历史的逻辑来解释人类历史的演进。

资本主义的发展存在着相当多的非正义性现象。宏观分析中,马克思表示资本的运作空间受到空间资本化引力的影响而逐渐扩张,从城市内部的失调到不同地区的失衡,最终导致全球范围内空间生产失衡。微观上分析,城乡空间二元对立和土地资源开发对城市发展进程具有重要影响。马克思认为空间正义包含着平衡人类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空间、区域空间与全球空间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空间正义就要消解空间分隔与利益分化,推动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涌动。

(二)分配空间正义

空间分配非正义最重要的表现是“用现代化的大工业城市来代替从前自然成长的城市”。城市空间为资本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环境,城市化进程逐步推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出了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景象:一方面,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资本的盲目扩张给空间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空间对现代城市和人类生活进行了重构,结果之一就是牺牲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外部的富有和内部的贫穷。社会财富由一个阶级生产出来,但是这个阶级却遭受着贫穷,而另一个阶级把财富据为己有并且对财富生产者的不幸表示漠视。分配制度的演进是伴随着生产方式进步的,要根据社会现实的发展来进行调整,要始终与当时的生产力相适应,同时要把人的需要作为分配考量的原则之一。马克思指出按劳分配要到共产主义社会,那就是说到那时候就会很少出现分配不公平的现象。这说明,分配制度的变化是正义是衡量社会先进性的标准之一,分配空间正义是社会应有的分配状态。

(三)价值空间正义

价值空间正义的核心就是通过规范社会生活,为每一个人争取发展权,享受平等自由的权利,提高人的尊严和社会价值。马克思认为,价值正义问题的核心在于利益关系的调节。正义的价值观源于社会物质的空间生产与生产主体即人的关系中。马克思指出,资本只会驱使每个劳动者发挥出最大限度的劳动力,却没有给他们提供可以稍做休息的时间。因此马克思想通过实现空间正义来消除非正义。

从价值的视域出发,价值空间正义应当体现三个特征:第一,空间的存在、建立、发展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空间聚集了大量的人口和物质财富,它首先具备的功能就得是满足生活需要,然后再考虑精神需求。第二,空间在满足人类发展需要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空间环境和人类需求之间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是一部改造自然的历史,与此同时也创造自己的生存空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把人类锻炼出更强的改造自然的能力,空间也就能为人类提供更多的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出现了,空间危机出现,人地矛盾尖锐。因此,空间正义的终端追求和根本价值应该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价值空间正义的本质,则是构建以人为核心和发展动力的空间。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间内部甚至于空间本身都产生了一些非正义现象,亟需正义思想来解释,维护空间正义就显得尤为重要。空间正义思想凝集了过去有关正义问题的学说中的精髓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次重要尝试。同时重新审视空间正义思想有利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良好发展,稳固根基,始终坚持我们的正确方向,确保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必要空间。

猜你喜欢
正义马克思资本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VR 资本之路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