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秦皇岛及其境内的山海关在祖国的版图上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秦始皇入海求仙”“孟姜女哭长城”“徐福漂洋过海,带领500童男、500童女,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这些历史典故给这块燕赵沃土披上了神秘的色彩。魏武帝曹操的《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唐太宗李世民的《春日观海》,“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一代代天之骄子,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秦皇岛写出了大气磅礴、拍案叫绝的诗句,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与之相媲美的民间歌谣也在这一带民间广泛流传。
小时候,外祖母就教过笔者一首《跑关东》的歌谣,至今记忆犹新。歌谣是这样唱的:“打个包袱 /上东山(即东山里,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吉林的长白山一带)/起了火车票 /冒黑烟 /秦皇岛啊山海关 /玻璃崴子满洲站 /沟帮子拐弯到了奉天 /过了黑河呀 /去上东山 /小媳妇哇/守活寡呀 /看你是难不难哪,哈嘿!”
20世纪30年代,日本入侵中国,为了掠夺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首先在东北三省修筑了铁路。秦皇岛、山海关,才有了火车站。那时,中国老百姓特别穷,吃不饱,穿不暖,男的不能养家糊口,都纷纷去闯关东,到东山里去打瓣子(就是劈木材。那时没有多少煤矿,火车燃料靠烧柴)。男人跑关东,坐火车要途经上述这些火车站。因此,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这一带老少都会唱这首歌谣。
以前,秦皇岛是渤海边上的一个渔村。因为秦始皇在这里入海求仙而得名。上溯到明清时期,这里不过是渤海边上一个较大的渔港集镇。秦皇岛、山海关是通向东北三省的咽喉要路,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新中国成立后,秦皇岛有“小上海”之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秦皇岛被国家列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秦皇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山海关呢,是历史上遐迩闻名的边塞重镇,明长城东端起点。虎踞龙盘,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在中国近代史上,山海关也是百孔千疮。无论是吴三桂引清兵,打败起义军李自成,还是日军入侵华北,都是从这座雄关长驱直入的。
抗日战争时期,山海关流传着一支歌颂东北抗日将领张学良的歌谣。这支歌谣简洁通俗,合辙押韵,巧妙地运用顶真的修辞方法,讴歌了张学良和山海关人民抗日救国的英雄事迹,鞭挞了日本侵略者丧心病狂狂轰滥炸,杀害无辜百姓的野蛮行径。这支歌谣也是外祖母唱给笔者听的。
“张学良 /本姓张 /骑着洋马挎洋枪 /洋枪有手准儿 /专打日本鬼儿 / 日本鬼儿 /真不善/坐着飞机扔炸弹 /一直扔到山海关 /山海关/闭城门 /炸死不少中国人 /中国人 /齐抗战 /父子当兵上前线 /土枪火炮二棒子 /专打鬼子王八蛋。”
歌谣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把张学良的威武英姿,日本鬼子的穷凶极恶,以及全民抗战、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听后不禁使人啧啧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