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土默川

2019-12-14 04:14陈吟
鹿鸣 2019年10期
关键词:乌鱼

陈吟

从事创作多年,相继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百余万字。现为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

1

接到去土右旗参加笔会的通知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我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游走奔波,在人口密集的喧嚣繁华中明争暗斗,在浮云往事中徜徉流连,却真的忘却了曾经有过的记忆和向往。一位作家说:在千万时光流转之间,一棵树能记得所有的光阴——那些热烈的、悲戚的。如此,我的记忆只于生活有关。

放下手机的一刹那,脑海里竟然迸发出一道闪光——梳着两条长辫的我和同学在黄沙弥漫的田野上,一面聆听着老师对新农村的远大设想,一面眺望着远方,脑海里描摹出一幅生动鲜活的宏伟蓝图。那时,正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做有知识的新农民是我们每一位学生的必由之路和不二选择。那时,我们踌躇满志,为将来的愿景和理想暗暗攥紧了拳头。

40多年前在土右旗将军尧学农的情景,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中。

那个春天,我还是一名初中生,和年级里的一干人,扛着行李和脸盆,被四五辆解放牌大卡车运到了土右旗将军尧,然后被分派到各个村子里。我和4位女生被安排到一家只有一位小媳妇的农户家。“这是云姨。”队长指着眼前那位个子不高,细眉细眼,笑眯眯的小媳妇说。眼前是一个院子,并排着两间砖混土房。房间里一个红躺柜,一口大缸。一铺画着墙围子的大炕,我们5个人将睡在这里。

黄沙漫漫的春天里,一杆红旗插在望不到边的田野上,我们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学农劳动,和农民一道开始垒堰、挖渠、积肥,一起开会,一块儿收工。我们像当年的干部一样,在老乡家吃一天饭,交一斤粮票和3毛钱。真是春天浩荡风,风如一匹不知疲倦的马,昼夜不停地肆意奔驰,满眼尽是黄沙和萧肃。最不适应的不是一天的劳累,而是每天糜子米酸粥和酸菜,一周后,每个人的胃就相继提出抗议。最让我们难以接受的是拌莜面的咸汤,是直接从酸菜缸里舀出的腌菜水,表面布满一层白醭,用勺子一撇,然后倒入炝好的葱花、花椒、辣椒,蘸上刚出锅的莜面,就是一顿饭。皱起的眉和日减的饭量让我吃饭这家的大婶不安起来,她端过一碗粉条海带丝汤,说是邻居家来了客人,特特意给的。大婶安慰我说:咱们现在的条件还不行,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

20多天里,吃的最好的饭是素糕和腌猪肉烩菜。青黄不接的春季,没有任何新鲜蔬菜,烩菜除了一年到头家家都储备的土豆外,就是晒干的西瓜皮条。那种吃起来略有甜味,嚼着艮吱吱的西瓜皮,经过风沙的锤炼和太阳的检阅后,满腹的汁水紧缩成白生生的纤维,在猪油汤的翻滚浸润下,晶莹透亮,饱含着农家特有的质朴和实在。一人一大碗,吃得汗珠子顺着鼻子尖滚落到碗里。这味道深刻在脑海里,竟成了我至今喜爱的菜肴之一……

2

土默川南临黄河,北依大青山,一望无垠,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纵然在新闻报道和电视中有过不少了解,纵然脑海里曾有过无数的想象和精致的勾勒,但当我踏上土默川这片广袤的土地时,还是被眼前迷人的景色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惊。

土房、土路、尘土飞扬的景象,早已被鳞次栉比的建筑、宽敞如砥的公路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霓虹闪烁的街市所替代。博物馆、民俗馆的规模和宏大,不仅气象万千,更彰显了一个地域的资源富足和文化底蕴。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夏风徐徐,荷叶田田。一朵朵粉红、洁白的荷花亭亭而立,碧绿的莲蓬如背书的童子,摇头晃脑中展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年景。荷花塘里时时有水波闪动,灵动起一池微漾,牵起大家追逐的目光。农人一脸灿烂地说,荷花塘里养着小龙虾呢。过一段时间,城里人的餐桌上,就会有咱们的小龙虾了。

“看看,这是我们的水稻。”整片的水田里,稻子在微风中摇曳出绿色的波涛。一群群毛茸茸的小鸭子拽着胖胖乎乎的小屁股,在稻田里欢快地游着,时不时地将头扎在水里觅食。这是“稻蟹共生”立体化养殖模式。

谁能想到,昔日的盐碱地成了今天的米粮川?

“在黄河边的盐碱地里不仅种出了水稻,还养殖了螃蟹、虾。”。改良盐碱地的成果令人大开眼界。25家鱼塘串联成线,实现了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以上。6元钱一斤的有机大米,成了抢手货,不仅令北方人感叹,也令种植的农民感慨。

在杨家圪堵的鱼塘边上,镇长指着一个连着一个的鱼塘,高兴地告诉我们,从山东引进的乌鱼养殖经验,开始了在“碱滩地里养乌鱼和螃蟹。”这种不用打氧气的乌鱼,因营养价值高,适应能力强,利于养殖而深受欢迎。杨家圪堵第一期开发了260亩的池塘,已经有了不小的成色。水面上一掠而過的乌黑鱼脊,在阳光下闪出黑粼粼的光。“好大的鱼呀!”人们惊呼道。“是呀,每条六七斤呢。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吃到我们的乌鱼了。瞧吧,你们今年的火锅里,一定少不了乌鱼。”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带动了村民致富,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丰饶了农民的腰包。

“未来,我们将进行集约化种养殖。”镇长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

3

行进在土默川广袤的土地上,眼前一片片绿油油的玉米、高粱、土豆、荞麦,还有一眼望不到头的果园,瓜园,令人心醉的同时,有了五谷丰登的欣慰。我知道,这是人之本,国之本。

一阵细雨飘过,空气中泛起了土腥味和庄稼、植物混合的气息。我知道,这是我的祖辈心心念念追随的气息和生机,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放眼望去,黛青色的大青山下,村庄掩映在泼墨般的庄稼中,白墙红瓦,整齐壮观。笔直平整的路边,一排排杨树、槐树、柳树随风欢呼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景象,激起心里阵阵涟漪。

徜徉在大雁滩景区,弥漫的果香让人“沉醉不知归路”。成排的果树一眼望不到头,墨绿的枝叶间闪烁着或红或金黄的笑脸,迎接着每一位游客。烈日将满腔热情馈赠大地,蒸腾的原野上,呈现出迷人的风光。

摇曳的荷花,枝蔓下硕大的瓜果,真实动人得令人欢呼雀跃。

在这个鲜艳欲滴的季节里,曾经为之担忧焦虑的的心情为之放飞。

4

小雨初霁,天空湛蓝,洁白的云款款成任人想象的画卷,与生机勃勃的大地互相呼应着。

在大葫芦头村民的戏台上,农民演唱会正在进行着。台上的演员是来自台下的农民。她们身着艳丽的服装,用最原生态的歌喉唱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周边的农民随意坐在空地上,乐滋滋地欣赏着歌舞,拉着家常。

土右旗是文化部命名的二人台文化艺术之乡,有人人都是歌手的美誉。诞生于清光绪年间的二人台,来自于民间,因曲调优美、语言风趣形象被百姓喜闻乐见,因唱者多、听者众,传唱快,被广为流传。在土默川,老百姓的生活离不开二人台,高兴时,劳动时,聚会时,都会扯开嗓子就唱。建国后,乡间的小曲被发扬光大,成为艺术瑰宝,登上了世界最高的音乐殿堂——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

一边欣赏着台上的节目,一边和坐在四轮车上抽烟的两位老农聊天,正说着今年的年景时,身边一位穿着花衣裳的妇女探过头来,笑呵呵地说,他家好光景呢。孩子大学毕业在城市买了大楼房,他在俺们村里也住上了小二楼。土地都托管了,俺们也过上城市里退休人的好日子了。那妇女一口金灿灿的牙,引起几位摄影爱好者的关注,照相机手机齐刷刷地围过来。望着镜头,她干脆哈哈大笑起来:俺们日子舒心着呢!

想起了云姨。

几天功夫,我们成了亲密的一家人。她亲切地叫着我们的名,教我们认识农具、粮食和农作物。每天傍晚,我们在各家吃完晚饭后回到云姨家,不大小屋里,欢歌笑语声不断。我们帮她挑水,洗衣服,帮她剪发。没有零食的夜晚,她拿出家里不多的白面,烙成小餅,或把豆子、玉米粒放在沙子里炒熟,给我们加餐。围坐在一起,我们边吃边听她唱山曲,讲故事,讲传说,竟没有时间想家。分别时,大家竟有了万般不舍。接我们的卡车前站满了欢送的乡亲们。云姨站在卡车下抹眼泪,我们在车上哭成泪人。“秋天一定来,一定来吃瓜呀。”她挥着手,一遍又一遍地叮嘱着。回到学校,我们开始了通信。

算起来,云姨也已年逾古稀。现在是否早就进城了?或是也住进了新农村的二层小楼,过着比城里人还惬意的生活?

傍晚,彩霞满天,想象着云姨坐在宽敞的院子里,抿一口九峰纯粮酒或地缸发酵的莎白,伸手摘下一颗果子,一口咬下去,淋漓的果汁和着清香的酒液,将天边的一片霞光贴在满是菊花的脸上。一杯酒下肚,小曲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从“敢叫日月换新天”到“喜看稻菽千重浪”,我们的国家接受了风霜雪雨,踏过了崇山峻岭,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此刻,站在这坚实而肥沃的土地上,远处飞溅的歌声和嘿呦嘿呦的号子声,渐渐晕染着漫天的朝霞,大地呈现出迷人的缤纷色彩……

猜你喜欢
乌鱼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鱼绣的历史传承与技艺风格
内江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
北安乌鱼绣:在“博物馆”外传承
乌鱼
全产业链养乌鱼特色火锅店连锁11家
江苏首批引进的白乌鱼在赣榆繁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