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 陆烨
国电电力北仑发电公司是华东电网主力发电厂,为长三角经济提供着强大的绿色能源。 (刘季江 摄)
6月20日19时14分,历经35个小时启动试验,完成48项操作,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有限公司(简称公司)3号机组顺利并网。由此,一二期500千伏升压站改造项目顺利完成,不仅打造技改项目的“北电样板”,也开创国内同类型改造的先例。
7台燃煤机组,524万千瓦装机,其中6台机组与500千伏母线直接相连,公司的“体量”在华东电网无疑是重量级的。
为配合电网改造,一二期4台机组的GIS设备需要更换14个断路器、84台电流互感器、15面控制柜以及所有隔离、接地开关动态密封件等,期间还需要进行7次机组启停操作。
近1个亿的改造费用,6个月的改造工期,分4个阶段实施,如此大规模的改造,如果机组全停,必然影响电网安全,怎样才能既完成改造任务,又能兼顾安全与效益?公司项目组早在一年半前就着手谋划。
技术人员查阅大量资料,与华东网调、浙江省调、华东电力设计院、ABB设备厂家等反复研究讨论,最终确定采用分部停电、分部改造、分部实施、分部投运的改造模式,这在国内同类型改造中尚属首次。
1月31日,改造正式实施。“我们要举全厂之力,打造‘北电样板’。”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项岱军提出明确目标。改造时间跨度大,涉网操作极为复杂,然而公司总工助理、改造领导小组副组长倪霄峰最担心的“还是安全”。干了30年的电气工作,参与过无数次技改,而这一次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
兵马未动,方案先行!按照惯例,重大涉网改造方案均由浙江省电科院编写。此次改造4个阶段都要编写不同的方案,且现场情况千变万化,经过慎重考量,项目组成员主动请缨:“自己编写方案。”理由只有一个:“我们更熟悉设备!”
方案能不能通过华东网调审核?能不能在实际操作中做到万无一失?面对种种质疑,倪霄峰和他的团队有压力,更有自信。
几经修改,拿着第一阶段的停机方案,倪霄峰、王利强等人赶往上海,按照华东网调意见,他们在会议室连夜修改。经过充分沟通交流,最终通过审核。
编写第一阶段启动试验方案,让年逾50的柯荣备受煎熬。“方案的每一步操作,在我心里演习了无数次。”为了写好方案,他10余次修改,等到方案“出炉”,眼眶早已布满血丝。而他却说:“越是艰难,越要发挥党员作用!”
56项操作方案、专项方案、应急预案,凝聚着项目组成员的智慧和心血,为整个项目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也实现了公司自主编写重大技改方案的零突破。
今年是集团公司“责任落实年”和“风险预控年”,随着“百日会战”全面启动,项目组对“安全与责任”,有着更深的理解。
现场管理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点,也是薄弱点。如何结合实际,坚持目标导向,精简管理流程,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项目组经过充分酝酿,探索具有“北电特色”现场管理制度。
一开工,项目组就落实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比如提前1天确定工作计划;每日召开开工会和收工会;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每月召开领导小组分析会;建立微信群实时通报交流。其中,每天5张表成为安全“特色菜”。开工前,项目组向断路器安装组、就地柜安装组、密封件安装组和气室充放小组4个小组的负责人发工作表,既有工作内容,也有安全措施。总包方、施工方、调试方和设备厂家共同签字。收工会上,相关人员再次确认签字后,上交工作表。施工方项目经理周辉还要填写工作日志表,并及时上传微信群。
“每天做什么,怎么做?每个人都很清楚!”周辉这样说。60多名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升压站改造通行证”,填写出入登记单,改造内容实施“看板管理”,因为目标明确,责任到位,边界清晰,周辉觉得“干活很舒畅”,还“取到了安全管理的真经!”
改造期间,公司4台机组处于单母线运行状态,安全风险极大,也给运行管理带来严峻考验。“我们采取15项特殊措施,确保每个细节万无一失!”运行部主任林志峰这样说。随着现场改造的不断推进,运行人员及时修改操作票、规程和图纸,仅现场标识标牌就更换1000多块。组织专工、运工参与现场设备巡查,每天至少1次以上;在机组启停时,安排平时3倍以上力量参与网控操作;邀请华东网调、浙江省调、厂家专家进行现场授课;结合单母线运行方式,实施反事故演习、桌面推演和现场考问……
“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项目组集中团队智慧,多管齐下,多点发力,使项目实现安全、质量、进度齐头并进。
改造如同“老房子翻修”,相比基建项目,施工难度更大。项目组成员大胆创新,优化工艺,提升管理效益。
“我们不迷信权威。”负责电气一次改造的顾永红说话很有底气,而他的底气来自和“洋专家”的一场较量。
此次改造,ABB公司提供所有断路器设备,并负责现场安装指导。然而根据厂家技术人员的方案,安装1个断路器就需要1天半,影响施工进度。顾永红等人通过仔细观察、现场模拟、改进工装、优化流程,结果1个断路器半天安装完成。14个断路器,仅安装环节就节省时间14天。消息传到ABB公司,对方立即组团前来北仑学习参观。
第一阶段接地闸刀检修进入最后时刻,顾永红突然得知“局放探头接口元器件漏气”,他立即要求工作人员检测相邻设备,结果发现有4个元器件出现漏气。“这是共性问题,必须更换元器件,确保设备可靠性。”顾永红心里很清楚,现场工期非常紧,如果更换设备肯定增加工作量,但他没有丝毫犹豫。确定方案后,他和同事精心测试,不断优化安装工艺,仅用3天时间完成第一阶段42个接地闸刀探头接口元器件更换,比计划提前4天完成。
如果说电气一次设备像人体骨骼,那电气二次设备就如神经系统,既要做到正确动作,还要确保异常情况下,及时启动保护功能。而让电气二次设备负责人、党员李旭凯犯难的是,运行20多年的老机组,很多图纸与实际有出入。500多张图纸,李旭凯在现场一一核对、标注。有些设备位置低,他不是蹲着,就是趴着,常常一干就是半天,一天下来,累得直不起腰。就这样,他一共修改50余处,确保正式改造图纸准确无误。
每次进入启动调试阶段,负责电气二次设备的柯荣和李旭凯分头蹲点,严密监视,为保证设备回路正确、元器件反应正确、逻辑信号正确,常常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一次,现场正在实施一次设备通压试验,调试单位人员报告说“电压59伏”,但故障录波器的信号显示只有57伏。“可能是压降的关系吧。”对方这样解释。“不对!肯定有问题。”柯荣放下电话,去就地查线,结果发现零线对地电压有2伏,这就意味着零线接触不良。深入检查后,原来是端子松动造成故障的。
141个日日夜夜的鏖战,无论是项目组成员,还是运行、监理人员,他们默默坚守、连续作战,成功应对一次次急难险重的考验,以工匠之心,实现近400项涉网操作的安全生产零异常,以责任和担当,在北电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画卷上,刻上厚重而亮丽的一笔!
北仑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更换接地快刀模块。 (张梦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