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缅两国自古以来是友好邻邦,近年来随着两国经贸往来的发展、人文交流的深化,依托于云南的区位优势,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尽管滇缅两地职业教育在留学生教育、职业培训、合作办学上开展较早,已初具规模且不乏亮点,但同时也存在特色不鲜明、办学能力建设不足及境外办学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风险等问题。本文认为,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等策略,打造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品牌,深化滇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能够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提升云南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力。
为适应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需求,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我国职业教育要加快国际化步伐,全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发展。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我国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不断推进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探讨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对深化中缅人文交流、实施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战略、扩大中国职业教育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拥有着面向“三亚”、肩挑“两洋”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省份。云南省的教育事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以职业教育为例,初步建立了从中职、高职、本科直至研究生教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仅以中职在校学生为例,根据《云南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6年云南省职业教育中学在校人数17.3万人,比2005年(14.08万人)增长18.6%。近年来,云南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职业院校整合资源,不断探索与周边国家开展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缅甸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人力资源开发程度较低,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据201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HDI),缅甸位列全球187个国家中的第150位)。为改善这一现状,缅甸自2015年民盟执政以来,在教育上,强调要尽力改善民生问题,民盟领导人更是多次强调教育当中“职业教育是重中之重”。但由于经济发展的落后,缅甸职业教育发展与中国存在巨大的差距,缅甸政府迫切希望加强与中国特别是与之接壤的云南省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通过互派留学生、职业培训、合作办学等方式开发缅甸的人力资源,这为深化滇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随着中缅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缅甸留学生到云南的就读人数呈逐年增长态势。
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缅甸留学生在云南高校就读人数为2711人,比2014年(795人)增长241%[1],缅甸来华留学生的学历层次也逐渐多元化,覆盖了非学历的汉语进修生及专科、本科、硕士等学历学生。通过政府、学校的奖学金政策,吸引了一部分想要留学但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缅甸学生来云南各类职业教育院校就读。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缅甸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全球生产链底端产品的生产逐步向缅甸转移,缅甸作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区域,对操作型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基于学成回国就业的考虑,很多缅甸留学生选择实用性更强的学科。缅甸来滇留学另一个重要亮点是选择是中缅边境的“国门大学”就读。所谓“国门大学”是指分布在与国外直接接壤地区的大学。如中缅边境的德宏职业技术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等“国门大学”利用业缘、地缘、人缘、亲缘优势,相比缅甸职业教育具有学科门类全、专业课程建设好、教学质量高等差异特色,并创新了富有边疆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拓缅甸留学生市场,吸引了大批缅甸学生来校学习。
为了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小语种人才的需要,云南省各高校加强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高度重视缅甸语人才的培养。据云南省教育厅统计,目前云南省共有12所高校开设了缅甸语、应用缅甸语专业,在读学生1000多人。这些教缅语和学缅语的师生,通过云南高校与缅甸高校的校际交流协议及国家汉办外派教师到缅甸高校留学或教授汉语,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缅甸的曼德勒外国语大学、仰光外国语大学等,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国际汉语专业的部分硕士研究生也被外派到缅甸高校、华文学校进行国际汉语教学实习。
在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两国之间的职业培训,可以更快捷更高效地达到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为了对接缅甸实际需求,云南省依托外交部、教育部在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建立的3所“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和云南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缅甸等国家设立的5个驻外工作处平台,积极为缅甸提供职业培训。
在汉语师资培训方面,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国家汉办、国务院侨办及云南省侨办的支持下,多年来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对缅甸汉语教师的培训,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汉语教师短缺的现状。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通过开设研修班、成立培训基地、合作建立培训中心等,开展行业、专业、技能等培训,为缅甸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适合缅甸经济发展同时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如农业技术、旅游、烹饪、摩托车维修、IT人才等培训。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云南省也为缅甸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提供培训。如缅甸民盟高级智库人才研修班、政党交流研修班、缅甸开发区建设交流研修班、缅甸进出口检验检疫交流研修班、缅甸农村发展交流研修班、缅甸禁毒警察研修班等,通过两国之间多层次、多途径、多内容的职业培训,为缅甸政府、政党人员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深化了两国政府及政党间人员的交流,全面推进了双方的务实合作。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教育承担着独特的使命。滇缅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推进“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将云南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举措。据云南省教育厅统计,目前云南省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本科层次以上有10项,专科层次有9项,特别是滇缅合作办学走在全国前列。如云南大学从2000年开始率先全国与缅甸福庆学校合作在缅甸举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函授大专班,共培养了近500名本土汉语教师。在此基础上,2016年11月,云南大学与缅甸曼德勒缅中友好协会签署在缅甸曼德勒合作举办云南大学“中缅友好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协议,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为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2017年1月,云南师范大学与缅甸曼德勒恩瓦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共建的“缅甸云华职业师范学院”在缅甸曼德勒正式揭牌成立,学院主要为当地培养汉语师资。2017年12月,云南民族大学澜湄国际职业学院在中缅边境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奠基开工仪式,学院将联合澜湄六国的大学共商共建,以澜湄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全面建设成为一个应用型、高品质、服务定制化的高级职业人才培养基地,2018年已经实现了2个专业120名学生的招生。
有经验的厨师,会将雪里蕻、榨菜、冬菜切碎后与海鲜原料同蒸(别的烹饪技法也行,但是以蒸为最宜),不仅入了咸味,这些咸菜本身的香味也为成菜增色不少。建议的做法是将咸菜切碎成末,加入油爆炒出香,淋在焯水后的原料上,上笼蒸制成熟。
目前云南高校与缅甸学校合作举办了2所孔子课堂。如云南大学与缅甸福庆学校合作举办的孔子课堂,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集汉语教学、汉语国际推广、文化研究、职业教育、民间交流、公共外交平台于一身的多功能办学实体,在做好汉语国际推广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通过高效务实的转型建设工作,将孔子课堂的功能从单一的汉语教学转向融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国别研究、学术交流及为中资企业服务为一体的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及职业教育机构。
滇缅职业教育合作办学起步早,成效明显。在办学形式上从最初的函授到如今逐步建立起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联盟,办学模式不断优化,办学理念也更符合两国的实际情况;就办学的教学内容而言,从最初侧重语言教学向“语言+技能”的职业教育转变;就办学的规模而言,合作办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截至2018年5月,仅云南大学缅甸福庆孔子课堂就在全缅甸设立了54个汉语国际推广教学点,年均培训人次3000多人,培训对象包括缅甸高校学生、中资企业缅甸员工、僧侣、军人、政府公务员等。近期,随着缅甸政府教育对外合作办学的政策进一步松动,据缅甸投资与公司局(DICA)网站发布的消息,缅甸投资委员会(MIC)2018年4月20日通令,宣布国外投资者可在缅甸开办职业与培训学校,这标志着缅甸教育的对外开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云南各类职业院校应抓住机遇,加快滇缅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步伐。
尽管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正朝着更宽、更广、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受云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云南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省份相比,职业教育对外辐射的能力还有待加强。随着“中缅经济走廊”的加快推进,云南要真正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教育中心,还需要不断提升云南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综合实力。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指各职业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优势,是区域特殊性的特殊反应,是典型事物的典型反映。近年来,虽然云南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但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一是与周边省份相比,由于特色缺乏,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区位优势受到弱化,云南周边省份的职业教育将逐步对云南形成竞争态势。如广西借助“东盟教育博览会、东盟职业教育联展”等,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项目,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并且广西有9个国家设置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两个培训基地,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吸引了许多缅甸留学生前往广西就读。二是从云南职业教育参与国际竞争角度来看,就缅甸而言举办职业教育的国家有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泰国等,这些国家凭借本国政府的大力支持、雄厚的办学资金、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及成功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经验,使得云南对缅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必将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色缺失,势必影响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但如能发挥云南的特色,以特色为引领,以特色为抓手,以特色求发展,就能形成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新的发展空间。如缅甸是农业大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是解决缅甸民生问题的关键途径,而云南一直以来为解决农业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云南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与缅甸极为相似,对缅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解决缅甸民生大计,云南的农职院校则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特色发展应结合两地实际情况,对接两地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打特色牌,破解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困境与障碍。
国际化办学能力的建设是我国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急需解决的难题。国际化办学能力,从宏观上看,涉及人才培养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服务社会能力;从微观上看,涉及办学者的管理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语言能力、专业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开展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国际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是第一要务。
目前,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在教师层面上的国际化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语言能力不足。就现状而言,云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使用缅语教学,语言能力不足使师生之间沟通交流受限。二是教学能力不足。教师的国际化教学能力,是指完成国际化教学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达成教学目的所具备的条件和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由于缺乏国际化教学实践,教师的能力无法发展,因此教师需要积累国际化教学的实践经验,而这恰恰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最欠缺的。三是国际化教学资源开发不足。职业教育国际化教学需要开发国际化的教学资源,包括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等,由于云南高职院校的教师对缅甸人才需求的状况、职业教育的特点、体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缺乏了解,在开发对缅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上力不从心。四是国际化的教学水平有限。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主要是要为当地培养国际化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对缅甸开展职业教育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都与国内现有状况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在开展国际化的办学中,由于文化的差异,教师还必须具备跨文化的教学能力,这也是云南职业教育教师不具备的。
缅甸政治的复杂性、经济的落后性以及文化的差异性都会给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带来巨大挑战。从缅甸政治的复杂性来看,在民盟执政之前,长期是军人执政,民族冲突不断,由于国内局势混乱,复杂的政局使缅甸在教育上实行“闭关锁国”,强调教育的民族化、大众化、普及化[2]。缅甸教育一直以来存在教育工作者缺乏、设施落后、办学不规范、质量不高等问题。2015年民盟执政以来,大力改革教育制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但由于政府对教育采取中央集权控制,使得缅甸各高校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时缺乏自主权,缅甸职业教育开放程度不高,国际化程度较低,使得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从经济落后性来看,缅甸是东南亚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自然条件较好的一个国家,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水、林业及农业资源。缅甸年轻人口众多,有着充裕的劳动力资源,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坐拥金山”的国家,却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落后导致缅甸职业教育发展滞后,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支持较少,难以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对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从文化差异来看,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利益诉求不同,历史上留下的恩怨也很多,因而民族问题也是影响缅甸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宗教、地缘等因素所带来的文化冲突无形之中增加了境外办学的风险。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全面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事业发展,应尽快制定《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发展规划》,以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为宗旨,提升中国职业教育质量,扩大中国职业教育的影响力,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规划设计。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我国政府教育部门应在双边或多边人文交流的机制框架下,积极推动区域内双边多边学历学位互认,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第三方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发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标准。借鉴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经验,推动制定与国际接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打通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关键环节。出台措施鼓励各职业院校开展国际专业认证,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治理水平。在省级层面上,应尽快制定与澜湄国家的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规划,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全面推进区域内云南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工程。在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中,结合两国职业教育发展实际需求,两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沟通。由于缅甸在1948年独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缅甸的教育体系受英国的影响较深,我们在对缅开展职业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要深入探讨英国职业教育模式对缅甸的影响,开展缅甸劳动力市场、职业教育政策、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准入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推动滇缅职业教育“互联互通”。完善制度保障措施,规范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办学流程,在增进了解、加强合作、资源共享、经验共享、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学生培养、留学生互派等方面开展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持续健康发展。
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形成“多层次、宽领域”格局。但是近几年,广西、贵州等省区利用国家支持的对外交流合作等各种平台,在职业教育国际推广上投入的资金比云南多,并且积极探索与东盟职业教育合作的新领域。而云南是多民族边疆省份,贫困面大,相比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滞后,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除了利用好云南的区位优势外,还必须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滇缅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要着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搭建云南国际化职业教育集团、区域性国际职业院校联盟等平台,立足区域、融入区域、服务区域,植根当地,体现特色,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协同创新,提升服务“一带一路”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昆明学院牵头成立的云南应用型高校联盟为依托,打造云南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资源共享平台、研究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培养培训平台、跨境职业教育合作办学平台,通过职业教育国际化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云南应用型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二是以云南民族大学牵头成立的澜湄国际职业学院为基础,推动与澜湄国家及缅甸职业院校合作机制建设,在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的合作框架下,通过共建共商实现合作共赢。三是推动“国门大学”建设,建立中缅边境“国门大学”联盟,提升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水平。中缅两国有长达2100多公里的边境线,云南有6个州(市)与缅甸直接接壤,在中缅边境分布着7所“国门大学”。建立联盟可依托区位、地缘、留学成本、招生、文化、语言等优势,协同共进,抱团前行,开辟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途径。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本着互利共赢、互学互鉴的共建共商原则,中国有责任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及人才培养助力,担负起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重任。中国职业教育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中,成为与我国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因此,我们在推进滇缅职业教育交流跨境合作办学中,应当构筑中方院校-跨境企业-外方院校融合发展路径,创新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在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进程中,面临国内外的多方挑战,在此背景下,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要有所突破,需实施品牌战略。品牌是国际化教育理念自内而外的“质变”体现。职业教育品牌与普通教育品牌有所不同,更注重“职业性”,品牌价值体现在为社会、企业培养了多少适合经济发展的人才,既关注知识创造,却更强调技术与社会服务能力,关注教书育人但不以学历为唯一衡量标准[3]。滇缅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品牌建设要突出滇缅职业教育的特色,以国际化的价值理念为内涵和支撑,明确品牌定位,关注两地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围绕支柱产业与特色产业开展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出适合当地需求的灵活的职业教育培养培训的方式,以特色求生存,从而推动滇缅职业教育国际化战略实施向更深层次进行。如“语言+技能”“专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本土化教师国外培养与国内培养相结合、华文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与公共外交相结合、境外实习与境内实训相结合等模式,这些都是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已有的成功经验,需进一步挖掘总结,形成品牌优势。通过主动作为、创新作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品牌项目。
推进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前提是做强自身,关键是能力建设,重点是提质增效,核心是人才培养。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方向,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域、更远的眼光认真谋划,创新工作思路,既坚持认真总结已有的成功经验,又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寻找不足、出新招,既遵循教育规律,又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做好滇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这个典型样本,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参照,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担当起新时代的新使命。
注释:
[1] 王世赋.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郑毅会见缅甸职业教育代表团[EB/OL]. http://www.zjchina.org/platform/service/zxnews/shtml/201610/10511.shtml,2016-10-27.
[2] 马勇,刘俊玮,马克力.面向东南亚云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探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6-12-13.
[3] 石芬芳,李望云.湖北省职业教育品牌建设的理论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