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婷
摘 要:卢梭与裴斯泰洛齐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基本对人性的不同解读,在赞同“顺应儿童天性”的基础上,各自曾在不同时代不同角度下论述了对自然教育的理解。分析和比较这种不同,有助于我们重审历史价值,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儿童教育。
关键词:卢梭;裴斯泰洛齐;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思想起初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提教育须适应人的自然发展,后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又从教育学的角度将其理解为“教育要适应自原则”。欧洲启蒙运动对法国思想家卢梭与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都产生极大影响,都阐明了“教育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的道理,但因对人性的理解偏差造成了不同的自然教育观。
1 卢梭与裴斯泰洛齐的人性论
卢、裴二人有着对人性论的异样解读,这也造成二人在自然教育观上的思维区别。
1.1 卢梭:“人性本善”
卢梭所处的时代正值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这一场具有生命力的思想运动倾向于从思维的理性出发攻击一切腐朽僵化的东西,反对现存的制度、政治、艺术、宗教。卢梭却看到这个时代背后的腐朽。[1]他批判文明的发展不但没有促进道德进步,反而产生了倒退。他心中美好的古典时代是注入道德的乌托邦,但现实中却没有建立起合适的土壤。真正的“人”都被掩饰包装起来了。[2]在他的观念中,人性原本是善的,这是卢梭整个教育理论的基础。在他看来,“自然”主要是指保持事物的原有面貌。教育的作用就是保存这种天然的纯气,不被污染。因此,卢梭倡导培养一种“自然人”。[3]这种“自然人”并非是原始社会之人,而是善与人相处、能自食其力的文明人。
1.2 裴斯泰洛齐:“善恶皆有”
裴斯泰洛齐的人性论,是基于他看到的人性矛盾。与卢梭不同,他不认为人的天性被本来就是不完善的。他将人性分为动物性、社会性、道德性三种。动物性状态的人将所有物当做只为自己的存在,仅考虑自身感官享受;社会性状态的人则将所有物看作是契约关系的创造物,有权对其提出要求;道德状态的人则是把所有物看作脱离个体需求和社会关系的存在,当这些东西对内在完美产生影响时才会选择得到或是抛弃[4]。这三种不同的状态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人在自然状态下是纯洁的,进入社会状态时开堕落,而在道德状态中又克服了自私重获完美。这个逐级上升过程就是人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他还认为人具有保存自己本性的低级天性和具有认识真理、学会爱人、听从良知、实现正义等的高级天性。[5]高级以低级为基础,两者互动活跃。因此,教育不是单纯地遵循自然,而是应该纠正自然,通过教育促使其向上发展,提升人性。[6]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2 自然教育的“自由”与“社会化”
在自然教育中如何实现个体在社会与自身存在中的价值,是卢、裴两者在教育观上的核心差异之处。
2.1 “自由”之争:“无等级适应天性”和“分等级适应天性”
在卢梭看来,人人都是自由且平等,像是培养王公贵人的封建社会就是违背了自然的,因为自然并不会制造贵族。他反复强调:“各种等级的人都是一样的”。[7]任何人不可剥夺这种权利。人和人的不同只存在在他们的语言和外表。教育不应该因人们的等级、财产和职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而应该使一个人的教育适应他这个“人”。
与此相异,裴斯泰洛齐则认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教育。在他看来,诸如贵族和农民,他们的天赋力量各不相同,将来从事的职业也必不同。为此,每一等级的人所受到的教育也应当有所不同。只有受到适合自身地位的教育,国家与社会才会安宁和谐。[8]很显然,在他看来,人和人的天赋力量不同,等级自然有所不同,所受的教育也应当不同。
2.2 “社会化”之争:“远离世俗的童年”和“历经社会的童年”
卢梭认为好习惯的获得取决于通过维持其自然特性而为步入社会做准备,即使必须投身社会中来时,也尽量符合自身的思想和内在。用世俗和礼仪来成“善”的想法是一种幻想。因此,孩童期的教育最好远离具有罪恶的城市而选择环境单纯的乡村。
在裴斯泰洛齐观念中,自然人纯粹是为自我而生存的人,社会人是因共同协议而与他人联系在一起的人,道德人是抛开原始需要和社会义务,从自身的内在价值观看待事物的人。他最高目标的培养目标就是造就道德人,但并没有否定自然人和社会人的存在价值。这就是裴斯泰洛奇的“自然教育”,它不同于卢梭的自然教育,尽管他也认为社会状态虽存在堕落,但仍旧是完成教育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教育无须逃避社会。
3 小结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卢梭呼吁不分等级适应儿童天性,是他对天然人性的尊重。而裴斯泰洛齐主张将教育分等级的思想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他又强调人是社会中不可分割的存在。总的来说,无论是培养“自由率性的自然人”,还是“追求完善的自然人”,我们只有在尊重个体天性的同时,重视自身存在的社会性,才能更好地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阎宗临.欧洲文化史论要[M].文化供应社.1948.p112
[2]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商务图书馆.1978:p5
[3]张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p30
[4]阿图尔·布律迈尔. 裴斯泰洛齐选集(第二卷)[M].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P194
[5]余中根.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研究[M].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9:p68
[6]郑轩.西方自然主义儿童教育思想:发展与创新[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09):184-186+188.
[7]卢梭.爱弥儿(上卷)[M],李平沤译,商务图书馆.1978:p360
[8]李艳,李艳,张立昌,等.基于不同人性论的卢梭与裴斯泰洛齐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比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0):19-22.
作者简介
張玉婷(1995-),女,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