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它对于教学的目的、内容、实施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将核心放在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课堂还给学生上。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了“大数据”时代革命,对于人类数感意识、数据分析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级的要求。小学数学计算能力作为迈向高级数学的根基,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初步思维意识和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引导作用。但是,小学生天性粗心好动,很难在计算中集中精力,因此,本文依托新课改形势下热门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在分析目前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游戏模式、展示模式以及投影模式三个角度提出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计算能力
计算问题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末,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会遇到不同难易程度的计算内容,而且数学计算教学也占据着数学课本的大面积篇幅。掌握好计算能力有助于小学生从小养成专注高效的数学处理能力,依托计算过程还可以转变和提高小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这不仅仅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技能,也是一项有效提升小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信息技术与数学计算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下枯燥的课堂气氛,通过丰富多变的计算过程提高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热爱程度。
1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现状
计算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作为学好数学的基础元素,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兴趣度不高,传统单一的课堂练习或者课后题海战术的巩固模式,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积极性。同时,很多小学生对于数学计算的基本口诀等知识掌握匮乏,比如加减法或者乘法口诀等基本元素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根基不牢稳,后期遇到复杂的多步运算问题自然就会漏洞百出。经常出现以下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式计算时位数没有对齐;加减乘除运算时结算过程正确但是结果错误;遇到一些化繁为简计算时无从下手等。
2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2.1 游戏模式,提高小学生计算兴趣
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对于低龄化的小学生而言,数学这门枯燥的学科很容易让他们丧失主动探究意识,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数字以及枯燥的练习过程,很多小学生常常半途而废,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生动趣味的引导特点,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计算有关的游戏模式,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兴趣。
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计算时,前面已经简单接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在针对本阶段的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已有的乘法计算能力,迎合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多媒体播放一些对应的游戏内容。很多学生都喜欢冲关的小游戏,数学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寻找一些类似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游戏,比如模仿“找宝盒”的游戏过程,设计一些寻宝排除障碍的计算过程。先从简单的个位数、两位数计算开始,然后逐渐递增到三位数的乘法算式,这样不仅给小学生一个计算熟悉和递增的练习过程,还可以引导小学生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摸索出三位数的乘法秘诀。为了能顺利打开宝箱,小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展开攻关合作,大家纷纷出谋划策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式。最先获取正确答案的小组可以得到闯关游戏的一个小奖励,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邀请这些解答出来正确计算结果的学生讲一讲他们的计算思路。
在游戲中展开计算教学,在游戏中摸索计算技巧,在游戏中总结计算经验,这些紧张竞争的游戏环节,一下子激发了小学生主动参与计算的兴趣,学生们学起来也得心应手。
2.2 展示模式,引导小学生计算参与
信息技术中蕴藏着丰富强大的教学引导优势,可视化的教学演示过程对于计算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播放效果,可以将一些抽象或者复杂的计算题型,通过一步一步明确清晰的结算步骤展示给小学生观看。引导小学生在边看边摸索中紧跟教师的解题思路,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参与能力。
电子白板是一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便捷辅助模式,可圈可点的教学演示效果可以让小学生更明白老师针对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同时,针对计算中一些重点容易出错或者难点问题,都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标注出来。这种可演示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生更直观地观看数学教师如何规范书写。比如针对一些简便计算的题目:125×25×16的计算演示中,数学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的屏幕上逐步写出简便运算的步骤:125×25×16=125×25×2×8=125×8×25×2。教师的每一个运算,都同步显示在大屏幕上供学生们观摩研究。
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计算演示教学过程,学生们可以瞬间明白面对这类题型的计算时,自己需要从哪一个数字的拆分上入手,拆分后又如何兼顾简便运算中的法则进行两两组合。紧跟着教师的这种步骤演示教学法,小学生可以化繁为简更清楚地理解此类题型的计算技巧,同时步步紧跟的演示也提高了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效果,更激发和鼓励了小学生参与到计算中。
2.3 投影模式,督导小学生计算准确
粗心大意是目前小学生数学计算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计算正确率低下也是让教师头痛的问题。针对这种常见的计算现状,数学教师可以开启公开化互动批评的课堂教学策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投影模式,将学生们的日常课堂作业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
比如,在小数的加法计算中,数学教师先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律,提醒学生们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随机在课堂中布置一些小数计算的题目,等所有同学的计算题目完成后,数学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手动批改作业的形式,挑选班级中几名同学的作业在班级中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让班级中的所有同学都来当一次“小老师”,从这些同学的计算结果中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计算结果明明正确,但是漏写了小数点的符号;有的同学小数点的符号位置不对;还有的同学小数点的书写不规范等。
通过这种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学习过程,被展示学生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存在哪些计算上的问题,今后更好地做到书写规范,计算结果准确。而这些给出修改意见的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也容易总结和发现关于此类计算问题经常会出现哪些差错,给自己也起到借鉴警示作用,督导他们今后更认真对待小数的计算,减少失误发生率。
3 结语
不同小学阶段的数学计算要求各不相同,对于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运算能力也不尽相同,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数学教师应该熟悉和把握学生的内心学习需求,在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优势,创设出一些丰富、趣味、多变的课堂计算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步步为营,从计算准确率、计算思维能力、计算书写规范等方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稳步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的思维见解能力,为小学生后期更复杂多变的计算奠定坚持的基础,同时培养小学生成为一名思维敏捷、运算高效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伟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30):46-47.
[2]朱香平.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研究[A].教育理论研究(第二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3]卢洪星.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09):105-106.
[4]蒋宏伟.浅议牢牢把握新理念,精心组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8(27):78.
作者简介
蒋志红(1984-),女,汉族,本科,教师,天津人,天津市滨海新区古林街油建海滨第四学校,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