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儿童全息阅读是相对于单一化阅读的一种兼具全面性、立体性、真实性的阅读实践活动。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建构学校阅读、家庭阅读、社会阅读三位一体的儿童全息阅读课程体系,开展儿童全息课程的实践探索,改变传统单一的阅读样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融通、校内与校外的融合,实现从书本阅读走向生活阅读,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形态,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儿童全息阅读课程;学校阅读;家庭阅读;社会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11B-0017-04
“全息”,是一种三维摄影摄像技术,能全面、立体地呈现出事物的全貌、本质。同一种事物,用普通摄影技术和全息摄影技术拍出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创造性地提出了儿童全息阅读概念,建构儿童全息阅读课程,以提升儿童阅读素养,促进儿童自主学习。
一、儿童全息阅读内涵解读
儿童全息阅读是相对于单一化阅读的一种兼具全面性、立体性、真实性的阅读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基于主题进行社会感知式的、综合式的、体验性的自主学习。它是以环境打造、资源整合为基础,以多样化的课程形态、阅读方式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的阅读方式变革。
就其发展目标来说,全息阅读践行“通过阅读的教育”,着眼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与精神生命的成长。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以批判性思维、交流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等为核心的阅读素养,引领学生过有德性、有尊严的美好生活,实现全人教育。
就其阅读方式来说,全息阅读是“全时空”状态下“全人员”共同参与的“全领域”阅读。这是一种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从外控式阅读走向内生式阅读,从单一性阅读走向综合性阅读,从功利性阅读走向指向素养发展的可持续阅读,从书本阅读走向生活阅读。
就其阅读思维来说,全息阅读是一种整体关联式阅读,注重阅读材料的整体性,从单一思维向整体思维转变;是一种思辨式阅读,注重透过现象关注本质,从片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转变。全息阅读将阅读过程中单纯的认知转变为认识、实践、价值并重的状态。
就其阅读样态来说,全息阅读是一种泛在性、全科性、实践性的阅读,旨在让学生身边的各种信息、各种载体向学生的阅读打开。在此过程中,全息阅读打破了学科壁垒,打开了生活视界,让学生在阅读中生活,在生活中阅读。
二、儿童全息阅读课程价值探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快捷、方便、形象的电子读物使人的阅读时间、阅读场所和阅读情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点状化、割裂化阅读不利于阅读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人精神的全面发育。面对这样的现实,三井实验小学尝试建构儿童全息阅读课程,旨在用书本为学生打开世界,用阅读引领学生的成长。
1.有利于找回迷失的阅读价值
阅读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为了精神生活,为了健康那一半的生命”[1]。全息阅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更在于通过阅读,培育学生的完整人格,發展学生的全面素养。儿童全息阅读关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尤其是家庭阅读、社会阅读以及学校阅读后的延展行动,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用阅读中获得的素养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精神成长。通过儿童全息阅读课程的建设,引领学生真正热爱阅读,成为终身阅读者,以阅读指引美好生活。由此,儿童全息阅读课程建设体现了教育本真的价值追求——启迪智慧,教人向善,学以成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学生成为独特的精神自我与有活力的生命个体。
2.有利于促进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儿童全息阅读课程是基于语文学科又超越语文学科的,是在单篇阅读基础上,基于儿童的发展,对组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阅读、生活阅读进行了整体架构。儿童全息阅读课程无论是阅读内容还是阅读能力要求,都努力呈现出螺旋上升的格局,改变传统单一的阅读样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融通、校内与校外的融合。由此,儿童全息阅读突破了学科限制,实现了从学科教学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变,从关注单一知识、技能向关注综合素养的转变,从学科内学习向跨学科学习的转变。这一课程的实施,使得学校课程校本化实施形态更加多样,让学生多了一些不同课程类型的学习经历,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3.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儿童全息阅读课程强调阅读环境的全方位覆盖,建设班内与班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时时处处可阅读的“全时空”阅读环境。从单一的接受性阅读转向综合的探究性阅读,建构起阅读对象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多通道联系。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的介入融合,打破学科壁垒,新的创造将更多地从学科融合中迸发。从个体阅读走向社群阅读,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固有方式,实现在互联网上大规模交互性在线学习,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打通学习时空的界限。从书本阅读走向生活阅读,改变静态阅读,实现了阅读的动态发展。全息阅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面向世界,让世界成为儿童阅读的一本大书[2]。
三、儿童全息阅读课程体系建构
自2006年起,学校便启动了儿童阅读课程建构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0版本的“阅读本位”到2.0版本的“素养提升”再到3.0版本的“生活融通”;从语文课程实践研究到跨学科实践研究再到融通生活实践研究。最终,我们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儿童全息阅读课程体系(如图1)。
儿童全息阅读课程体现了学校“求原教育”理念,即回归人的教育、回归儿童的教育,实现回归教育本原的阅读。儿童全息阅读课程让阅读贯穿学生生命成长的全过程,覆盖学生生命成长的全领域,以期实现通过阅读的教育。儿童全息阅读课程实现了学校阅读、家庭阅读、社会阅读三位一体,三者相互链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共同实现对教育本原的回归。
四、儿童全息阅读课程实践探索
1.学校阅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学校是实施儿童全息阅读课程的主阵地,学校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至关重要。学校阅读课程主要从学科领域类阅读、主题活动类阅读、学校环境类阅读三个维度开展实践探索。
学科领域类阅读课程主要涵盖语言文学、数学逻辑、科学技术、艺术审美四个学科领域,主要采用学科内全息阅读、跨学科全息阅读、整本书阅读等阅读方式。学科内全息阅读一方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还指向人的精神发育,不同学段确定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目标。譬如,语文学科的阅读,一、二年级阅读以具体形象的图书为主;三、四年级增加文字读物,引导学生巩固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五、六年级增加不同题材读物,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形成个人阅读倾向。学科内全息阅读的主要策略包括:整体关联式阅读——从整体出发,确定阅读教学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文本中的综合信息,解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比较思辨式阅读——在阅读中引领学生探讨思辨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准确性、创新性;主题探究式阅读——围绕一个阅读主题,提出关于这个主题的假设与判断,然后深入研讨文本,提取信息,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进行有目标的探究。跨学科全息阅读通过跨学科融通与整合,实现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其策略主要包括:内容导向式阅读——基于整本书寻找信息源,追求整体化,建构书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促进全素养的提升;问题导向式阅读——阅读中围绕核心问题进行的跨学科阅读,以寻求对问题的解决;任务导向式阅读——教师根据阅读材料的价值与学生的成长需要,确定阅读的总任务,各个学科都围绕总任务来进行阅读、开展活动。在整本书阅读中,围绕必读书目进行了课时重组,并初步探索出导读推荐课、阅读交流课、跨界融合课、生活拓展课等四种课型,将阅读从课堂拓展到生活中,实现从文本走向生活,从单一走向整合,从操练走向探究,从统一走向多元。
主题活动类阅读采用纵横交错的方式展开。横向是全校学生共同参加年度阅读活动,结合整本书阅读教学主题和学校传统活动(如期初、期末主题阅读)、校园文化活动(如年度读书节)、校外研学活动等,系统规划并组织实施主题阅读。纵向是让阅读与品格提升相辅相成,在一至六年级分别开展“阅香识书”“阅读童话”“阅育青苗”“阅创科技”“阅享旅行”“阅品梦想”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打开世界,提升品格。
让阅读随时发生,是学校环境的设计理念。学校环境类阅读课程基于“学校是一本打开的立体书”的理念,建设了“一馆”“一园”“五廊”“十方区角”。“一馆”指儿童全息阅读体验馆。在体验馆中,学生通过“任务选择—自主阅读—合作探究—汇报展示—深思体验”的路径进行游历,获得个体阅读感知与群体阅读感悟的交互。“一园”指儿童全息阅读园。学校设计、建设了儿童全息阅读园,营造浓郁书香氛围,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浸润。“五廊”指五条儿童全息阅读长廊。学校将围绕“求原”文化理念及儿童全息阅读主题设计每层楼的全息阅读长廊,长廊主题分别为文字之源、文化之源、历史之源、自然之源、生命之源,形成层层有主题、处处可阅读的全息阅读环境。“十方区角”指十处儿童全息阅读区角。学校充分挖掘走廊、区角空间资源,每层设计两个阅读角,形成十个阅读区角,全面覆盖校园[3]。除此之外,学校还打造了“阅·颜”“阅·韵”“阅·创”“阅·动”等区域,把阅读与学生不同领域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让阅读真正融入学生的校園生活。
2.家庭阅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家庭是实施儿童全息阅读课程的重要支持力量,家庭阅读课程与学校阅读课程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有助于儿童全息阅读真正扎根。家庭阅读课程主要从亲子文本阅读、亲子体验阅读以及阅读环境建设三个维度开展实践探索。
亲子文本阅读包括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学校提倡家庭每月亲子共读一本书,组织家庭阅读交流会,填写交流记录表装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亲子体验阅读主要包括家庭阅读小剧场、家庭阅读旅行。家庭阅读小剧场主要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阅读成果、深化阅读体验。譬如,为了参加新学年期初课程中的“全息阅读中的我”角色扮演活动,家长带领孩子利用家庭阅读小剧场进行角色设计和排演,有些孩子还在家长的组织下扮演一本书里的群像。在开学典礼上,学生有的扮演雪夜上梁山的林冲,有的扮演《青铜葵花》中的人物,有的扮演女版哈利·波特……经典作品里的经典形象走到同学们的面前,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点燃了他们的阅读热情。全息阅读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不仅要阅书,还要阅世阅人阅社会。家庭阅读旅行就是让父母带孩子“行万里路”,饱览大好河山,遍阅大千世界,感受社会风情,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素养。在家庭阅读环境建设方面,学校提倡并推动家庭开辟阅读小天地,有条件的设一间书房,无条件的置一个书架,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3.社会阅读课程的实践探索
社会是实施儿童全息阅读课程的广阔天地,社会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利于儿童全息阅读全时空、全领域开展。社会阅读课程主要从场景式阅读和项目化阅读两个维度开展实践探索。
学校周边一公里范围内有丰富的高校、场馆、企业、城市景观、历史遗存等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学校建设了五大实践类阅读基地:高等院校(常州工学院、河海大学)、学习场馆(图书馆、科技馆、规划馆、文化馆)、城市景观(恐龙园、江南环球港、新区公园、新龙生态林)、科技企业(动漫基地、天合光能、星宇车灯)、历史遗存(青果巷、东坡公园、红梅公园、常州三杰故居)。利用这些基地,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沉浸式体验、主题式探究,开展丰富多彩的场景式阅读活动,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和阅读领域。
项目化阅读具有主题明确、内容全面、活动丰富、方式多元、成果系统等优势。在社会阅读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组织学生实施博物馆课程、研学课程等项目化阅读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譬如,在“阅读常州”研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学生所生活的城市作为一本立体的书,用课程的视角来规划城市阅读路线,设计了“看自然风光”“寻历史古迹”“访名人故居”“传非遗文化”“品人文意趣”五大主题活动。以摄影、版画、素描等多样的方式展现城市风光;以制作常州名人宣传册为任务,在瞻仰瞿秋白故居、漫步青果巷中感受常州英杰的不朽风采,探究常州名人传奇;以领略非遗文化魅力为目的,了解、体验留青竹刻工艺。学生在行走中,从多个角度去阅读常州,从而爱上常州,让心灵在家乡土壤中扎根。
儿童全息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指向“全人”的课程建构,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发展了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了学科教学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学校育人模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儿童全息阅读课程体系,丰富了学校的课程形态;以全息阅读为抓手,引导学生“学如穿井、追本求源、向往高远”,深化了学校求原文化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梁衡.我们为什么阅读[N].人民日报, 2007-04-07(4).
[2]徐燕娟.着眼于儿童的精神成長——儿童全息阅读的校本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 2018(41):9.
[3]徐燕娟.小学全息阅读校本化实施路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 2019(5):74.
责任编辑:杨孝如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hildrens Holographic Read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XU Yanjuan
(Xinbei Sanji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Changzhou 213000,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single-style reading, holographic reading is a kind of reading activity characterized by comprehensiveness, three-dimension and authenticity. Our school has constructed the trinity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childrens holographic reading, including school reading, family reading and social reading. Meanwhile,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hildrens holographic curriculum, changed traditional single reading styles, and realized the connection in and off classroom, and the integration on and off campus. Besides, we have achieved the changes from book reading to life reading, enriched schools curriculum types, and improved students core accomplishments.
Key words: childrens holographic reading curriculum; school reading; family reading; social reading
*本文系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全息阅读:创新儿童成长方式的校本实践”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9-09-09
作者简介:徐燕娟,常州市新北区三井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000)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常州市特级校长,主要研究方向学校课程管理、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