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等专业人才的基地,营造良好的高校教学氛围,建设和谐校园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为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高校相关负责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对此,本文立足于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促进二者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和谐高校;校园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者简介]刘潇(1986-),男,汉族,山东费县人,临沂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教育、音乐。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11-0059-02
前言: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立足于建设和谐校园的视角下,如何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它既关系着学生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也关系着高校教学环境的和谐友爱。在这个基础上,应积极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观念,积极探索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新策略、新路径,从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开展。
一、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一)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在宣传马克思主义主要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心理思想特点而进行的时事政治以及理想观念教育,从而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①。在这个基础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原理为指引,强调对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以及思想要旨的教授,经常涉及到建设和谐校园的诸多具体内容,可以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打下理论基础,作为高校和谐校园工作开展和建设推进的重要指导。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人才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全面了解了国家最新政策②;另一方面,有力地提高了管理者的思想素质,使其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完成自我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从而完善了管理者队伍,促使完善相应的思想政治管理措施,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的教育环境
和谐校园是一个符合人性规律与教育规律构筑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③。建设和谐校园实现相互理解、沟通,相互合作、交往,最终形成和谐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基础上,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和谐校园建设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利环境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可以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一定程度上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便利的人际关系基础和校园环境基础。
2、和谐校园建设促进师生素质的有机提高
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进行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又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会有意无意地对教师的言行进行模仿,故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升。
3、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师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和谐校园以人为本,是一个公平正义的民主化校园,它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教学活力的迸发,开发师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在和谐校园观念深入人心的同时,维护校园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得到广泛认可,有效地激励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
二、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民主化校园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是紧密联系的,高校应注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④。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规范教师的言谈举止,从而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于潜移默化中建设和谐文明校园。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加强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最关键的是转变传统管理观念,注重“以学生为本”的新管理理念的运用,从而推动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增加在校师生的教学及管理的良好体验⑤。大学生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大学生的价值观渐趋成熟但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此,高校应有意识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机制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现实学习生活中,高校相关负责人员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优化服务、解决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使管理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认同感。最后,高校还可以借助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高校学习生活变得井然有序,学生之间和谐共处,共同推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二)立足思想教育,发挥多元化的作用
1、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发挥理论基础作用
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国家政策方针的细致分析和宏观把握,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有力的基础和理论框架。和谐校园构建要求对国家政策方针有着持续性、及时性的解读和分析,这恰恰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达到的效果,对此,相关高校负责人应有意识的关注最新的国家政策方针,并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科学性、多视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授课,为开展和谐校园构建活动提供理论基础⑥。同时,高校还可以激励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加深自身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仅仅局限于对国内研究结果的探究,还应积极关注国外的最新政治动态及国际走向,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世界面。
2、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更多的人才
和谐校园的建设受到建设主体能力的影响,高校通过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和谐校园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建设条件,高效高质量的推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对教师的言谈举止进行规范性强调,通过提升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推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贯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主体定位的确立,充分营造师生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和谐教学关系。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高校领导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提升他们进行科学决策的潜力。除此之外,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学生群体素养的普遍提高,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建设和谐校园打下基础。
3、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促进正确三观的形成
个人的三观通常是指导个人行为的心理趋向,良好三观的构建和树立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实现和谐教学、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基础⑦。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的关键学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让学生明白世界、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找到恰当的人生定位,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全面、辨证、发展地看待世界和人生,从而积极配合高校工作,推动和谐校园构建。
(三)打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1、打造和谐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校园人文内涵的体现,是贴近学生心理诉求的关键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采用多元的方式进行和谐校园文化的宣传,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群众基础。例如,高校可以举办“我的和谐校园观”“和谐校园——你我他的统一”等主题的宣传和谐校园文化的活动,如:辩论赛、青年演讲、手工宣传画比赛、校园文化游园会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结合进行潜移默化地校园文化输出,使和谐校园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从而加强了对建设和谐校园的心理认同感。
2、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和谐校园环境包括校内及校外环境两个部分。校内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教育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增加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⑧;校外方面,学校应积极和派出所、保安、警察等取得联系,保证师生在校园周边环境的安全,打造和谐的校内外环境。
三、结束语
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相关,二者互相影响,互相补充。高校在建设和谐校园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内到外进行和諧观念的渗透,于潜移默化中推动高校的建设发展。通过对和谐校园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可知,二者的紧密合作,可以使高校建设活动高效发展,同时基于二者关系提出的策略,有利于推动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高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和谐校园文化的打造以及和谐校园氛围的营造,从而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实现高校和师生的共同健康发展。
[注释]
①盖逸馨.和谐校园视域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2):81-83.
②史悦军.和谐校园构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J].科技经济导刊,2017(20):208.
③吴美玉.基于和谐校园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文存阅刊,2016(6):114-115.
④王悦.大学思想政治工作在和谐校园建设视野中的分析[J].华夏教师,2017(5):6-6.
⑤马肖华.论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4):26-30.
⑥魏向阳.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高校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措施[J].河南教育(高教),2014(2):22-23.
⑦袁艳红.和谐校园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1):81-82.
⑧张鑫.高校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