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博物馆精品文物鉴赏

2019-12-13 07:22白林云杨彩艳
卷宗 2019年32期
关键词:汉代铜镜

白林云 杨彩艳

摘 要:照镜子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事,镜子里体现出时代文化和个人喜好。爱美之心自古有之,古人用什么照镜子呢?以鄂尔多斯博物馆一面汉代“家常富贵”铜镜为例,简要阐述铜镜里照见的生产力水平和历史文化潮流。

关键词:铜镜;鄂尔多斯博物馆;汉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怎么知道自己的外表美不美呢?当然是照镜子。当今照镜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家里有镜子、商场里有镜子、电梯里有镜子、车里有镜子、镜子无处不在。即使没有镜子的时候,很多人也会拿出手机随时照一照。那么爱美之心自古都有,古代人如何照镜子呢?《庄子·德充符》:“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诗经·广雅》:“鉴谓之镜”。古人以水为鉴,即盆内盛水照容,普通人用陶器盛水,贵族用铜器盛水。用铜器盛水发现铜打磨后不用盛水也可以照容,所以有了铜镜。即有了后来唐太宗李世民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大家都知道的这个名句。

古代常常在衙门的大堂上见到“明镜高悬”的巨匾,它的字面意思不难理解,是说明审案官员清正廉洁慧眼如镜,但也偶尔能看到“秦镜高悬”,那难道秦朝铜镜才最明亮吗?这里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常用它来照宫中人,一旦发现了谁心存邪念,就严厉惩处。它当然无法用来照人的肝胆,秦始皇利用人们对铜镜的敬畏心理和神秘感,妄称他的宝镜能照人肝胆,说谎者以为在铜镜面前无法掩饰,自然会神色慌张,于是被认为有邪心。因为此镜出于秦,故被称为“秦镜”。

铜镜是指用铜、锡、铅等金属成分铸造的青铜镜。两汉时期包括新莽时期的铜镜的合金比例是比较稳定的,铜的含量为66%~70%,锡23%~24%,铅4%~6%。由于汉镜含锡量高,有利于铜镜表面抛光。铜镜中加入一定量的铅,是因为铅溶液环流状态良好,有利于热溶液平均流注,有助于镜面干整,减少气泡,提高铸造文字和花纹的清晰度。汉代铜镜由于锡、铅量的增加,其质地硬,色泽多是深灰色和银白色,纹饰和装饰的表现手法全面创新,使铜镜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变化。

该镜直径16.8厘米,厚0.6厘米,重820克,器型完整、保存状态稳定。镜背半球形钮,内穿圆孔;圆形纹钮座内有十二连珠并蒂纹围绕着钮,钮和钮座各有一小块绿锈;内区十六连弧纹;外区铭文隶书“家常富贵”,草叶纹围绕四乳钉在铭文相间中布局,没有底纹,简洁舒朗;边缘是较厚的十六连弧纹。镜面一般显微凸,表面光洁平滑,以供照面之用。

镜形:圆形。镜形是指镜子的平面形状。如圆形、方形、长方形、八角形、菱形、葵花形、桃形、钟形、亚字形、有柄圆形、有柄花叶形等形状。古镜绝大多数为圆形,方形次之,少数为长方形、葵花形、菱花形和带手柄的。因为圆在中国古代是丰满、完整、吉祥、美好、富足的象征,在汉语中团圆、圆满是祥和的词语。

镜面:是指镜子的正面。镜面一般显微凸或平坦状,表面光洁平滑,以供照面之用。古代有个磨镜的行业,专门从事磨镜面为生的服务业,就是当镜面不再光泽照人的时候需要磨镜。这个行业随着铜镜不再使用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镜背:即镜子的背面。铜镜的背面大致可分为有纹饰、无纹饰两种。无纹饰者称为素镜。镜背是古代铸镜大师们施展才华的主要部位,从几何纹饰到花鸟鱼虫,从神话传说到百姓生活包罗万象。

半球形钮:镜钮是指镜背中央有一凸出带有穿孔的物件,称之为钮。钮的作用可供系带悬挂固定(镜台上)或手持之用。

铭文:隶书“家常富贵”,均匀的分布在外区中,运用四分法顺时针平均分配在外区。字迹清晰,隶书柔韧,美观大方。汉代铜镜的特点之一就是使用铭文较多,有“修相思”、“大乐富贵得所好”、“见日之光”和“日有憙,月有富”等作为首句。“与天无极,与地相长,富贵安,乐未央,长相思,勿相忘”、“与天无极,与美相长,欢乐如志,长毋相忘”、“与天相寿,与地相长,富贵如言,长毋相忘”和“与人无极,天必利之,富贵安乐,幸毋相忘”等等多种多样。十二连珠并蒂纹:汉代铜镜的特点之一就是钮座十二连珠并蒂纹,即十二个圆形图案相连和柿蒂纹结合,围绕钮一圈。

十六连弧纹:该镜内区和边缘整体来看是两个同心圆,内侧都是十六连弧纹,汉镜常见的把圆分成若干区域有四等分、八等分、是二等分、十六等分,汉代铜镜的边缘流行使用十六等分的连弧纹。

草叶纹:两叶草纹,茎细叶圆。在铭文间四个乳钉纹各围绕一周,茎互相相连,与铭文、乳钉纹形成一个整体装饰外区,成为乳钉纹和铭文的辅助纹饰。

乳钉纹:该镜外区四乳钉纹,均匀分布在铭文间。汉镜常见的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乳钉纹是汉代铜镜的特点之一。

镜缘:是指镜背的边缘,该镜十六连弧纹缘。常见的有卷缘、宽缘、三角缘。靠近镜缘的纹饰称为镜缘纹饰。如素宽缘、锯齿纹缘等。

汉“家常富贵”镜,显而易见,镜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物质生活品质的追求。铜镜同样是代表一个时代的冶金鑄造水平和历史文化潮流。

汉镜中体现的历史文化潮流中长寿是自古以来每个人追求的目标,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人们还不关注来世来生,只是执着的重视今生今世,关注长命百岁的同时还要追求荣华富贵。《孝经·圣治章》引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汉代初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在铜镜文化中得以体现。与儒家思想并存的道家思想一直以来是影响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思想,这也在铜镜文化中体现“天大、地大、人大”即后人所谓“天、地、人”三才之说。

此镜和鄂尔多斯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鄂尔多斯在汉代称作“河南地”、“河套”、“新秦中”等,是自古以来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交融的地区之一,战国至秦汉,北方匈奴和中原政权争夺的地方。从鄂尔多斯博物馆收藏的汉镜来看,汉代本地区的汉族和匈奴民族的历史遗迹大量共存的事实,正是说明当时汉匈民族之间的分分合合,交错融合的历史时期。当然铜镜只是铜器中的一个分支,大量考古发现、藏品研究和史料记载证实,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点点滴滴。

参考文献

[1]《汉镜文化研究(上下册)》北京大学汉镜文化研究课题组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年4月第一版

[2]《我国通史(修订版)》白寿彝 总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白林云(1980-),男,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博物馆,大学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博物馆建设。

杨彩艳(1981-),女,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博物馆,大学本科,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智慧博物馆建设。

猜你喜欢
汉代铜镜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