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中《托卡塔》中特色的和声应用

2019-12-13 07:15侯淑倩
北方音乐 2019年22期
关键词:和声

【摘要】王建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钢琴家,尤其是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上拥有显著成就。研究王建中先生钢琴曲创作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其中对于他早期的一部作品——《托卡塔》的研究却寥寥无几。本文对《托卡塔》中的和声手法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充满民族特色的和声语言。

【关键词】托卡塔;和声;五声调式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王建中的音乐创作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其中,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其创作生涯的早期。此间他完成了几次角色的转换,由学生变为教师,又由教学岗位转入创作领域。就创作而言,这一时期的一些实践和尝试为他后来的成功积累了许多经验。

《托卡塔》创作于1966年,是王建中早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早期的创作思维与技法特点。作品的主题借用了上海郊区的田歌和劳动号子音调创作而成,在形式上借鉴了西方“托卡塔”这一古老的音乐表现形式,并融合以中国五声性的旋律音调,使其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格。该曲使用了三部性的曲式结构,曲中的旋律发展手法则是由同主题的各种变奏构成;最常用的和弦材料是三度结构的和弦,也是王建中早期作品中的共性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五声纵合化和弦出现。

一、中西结合的调式特征

我国作曲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钢琴作品都有一些共性,其中,就有将西方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间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方式,既拥有西方古典和声的规范、典雅,以及近代新兴起的作曲技法的尝试,又体现出浓厚的中国风格。王建中这首《托卡塔》在调式调性的处理上就遵循了上述特征,既有功能性的调性布局、多调性的初步探索、复合调式的熟练运用,又将这些元素与五声调式联系起来,将中西方和声之间的界限打破,并将其融合。

(一)复合调式

该曲最有特色的和声手法之一当属复合调式的创作手法了,几乎占据了全曲三分之二之多的篇幅。所谓复合调式,即“是由同宫系统的不同调式纵向结合构成。它可以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调式旋律的复合,也可表现为不同调式的旋律与和声的复合。复合调式可分为五度关系、三度关系与七(二)度关系三种类型。”在《托卡塔》中,出现最多的是上方声部羽调式的旋律与下方声部徵调式和声的复合,属于七(二)度关系的复合,也是复合调式中最不常用的一种复合方式,除此之外,还出现了三度关系的角/徵关系的复合。

从表格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A部、B部及再现部有很大一部分是以复合调式的形式出现的,且以不同宫系羽/徵调式的复合为主,在每一段的最后复合调式总会回归到统一的调式中去。

(二)以功能性为主的调性布局

《托卡塔》使用了三部性的曲式结构,由于该曲的篇幅较长,调性布局也相对较为复杂,具体的调性布局如表格1所示。

观察表格1可得知,《托卡塔》的主调式为E宫调式,虽然引子部分是从A宫系统开始的,这体现出属调向主调方向上五度的功能性进行,同样,旋律由b商通过变宫为角的方式转到E宫系统#c羽调式,也是上五度的进行方式。呈示部转至中部时,由主调E宫调式转为上四度A宫系统,中部的A1段再次出现时,则是由B宫系统转为上四度宫系E宫调式,在中部的结尾,由A宫系统转为E宫系统开始再现,这里在引子到呈示部、呈示部到中部以及中部转回再现部的结构性位置中,均使用的是四五度的调性布局,体现出作者带有西方传统调性音乐之功能性调性布局的印记。

在调性不稳定的中部里B段主题的部分,出现了A宫-B宫、#C宫-bA宫-B宫这样二、三度的调性进行,体现出色彩性调性布局的特点。

(三)双调性

在中部的B2部分出现了由复合调式进一步发展而形成了复合调性,使调式调性进一步复杂化。“多调性,即复合调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调性作纵向重叠构成。其中,两个调性的复合,一般称为双调性。”“多调性是20世纪音乐中新的调性处理方式之一。”“它的特点是在一首乐曲或一个段落的不同层次中,不同的调性同时作纵向的结合。”

在中部B2开始的部分(129-134小节),上方旋律为#g羽调式,是由B1部分中A宫系统通过变宫为羽的方式转到B宫系统,而下方的一连串的固定音型则由E宫系统的5个骨干音构成,调性为#f商,转调手法则是通过A宫中以变宫为角的方式转入E宫调式。E宮与B宫系统为上下相差五度音程的调性关系,这样的调性之间协和程度较好。

二、调式化的和声进行

(一)角和弦的缺席

《托卡塔》中调式化的和声进行几乎都是围绕着宫、商、徵、羽和弦进行,唯独没有角和弦的出现,这是该曲的一大特色之一。

例如谱中的另57-68小节,选自主题的第六次和第七次变奏,中声部加入了三度音程,用以加厚旋律,低声部的大二度和音为曲子增添了更多的民族乐器色彩,而和声则是徵、宫、羽、商和弦的进行,没有角和弦的出现。

(二)固定音型

在《托卡塔》的和声进行当中,有时会插入大量以固定音型出现的和声,“固定音型是指以固定的音群形态为单元,在音乐进行中连续多次(三次及以上)出现的,具有个性化旋律和节奏的音型。”“多声部音乐中,固定音型随着音乐的发展与其他声部同时进行,无论其他声部如何扩展,固定音型坚定不移地持续进行,在给音乐以持续发展动力的同时,既巩固音乐内部逻辑结构又紧密连接各个声部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类似固定音型用法的是劳动号子、新疆歌舞音乐等。《托卡塔》的主题音调就借用了上海郊区的田歌和劳动号子的音调创作而成,其固定音型以下行四音组为主,节奏均匀而铿锵有力,有模仿人民劳动时规律干活的感觉,固定音型都是出现在中声部与低声部中,与上方旋律声部融合在一起后产生一人唱众人和的氛围。

三、总结

这首王建中早期钢琴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也间接地反映了其当时的创作风格。一、在西方体裁的基础上,以中国民间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二、和弦结构、调式调性及和声进行等在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基础上加入五声调式和声元素,使中西方作曲技法很好地融会贯通;三、在中西方和声技术相得益彰的同时,又大胆地运用20世纪新兴的作曲技法进行创作,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又兼顾了可听性。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写作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侯淑倩(1995—),女,汉族,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键盘和声与理论分析)。

猜你喜欢
和声
塞缪尔·巴伯钢琴组曲《纪念品》之《华尔兹》作品分析
浅析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巧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风之谷》配乐作品中和声与画面的融合分析
浅析电子制作MIDI音乐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析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春之歌》分析
浅析布索尼《C大调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