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莉
雷锋生于旧社会,长在新中国。这个苦孩子沐浴着新中国的阳光长大成人,新社会提供的物质精神文明环境让他倍感幸福。像所有年轻人一样,雷锋也喜欢时髦的衣服,也会随着时尚潮流走,但是党的教育、部队的教育让他很快理解了勤俭建国、艰苦朴素的道理。他自觉地把自己微薄的津贴积攒下来,用于支援国家建设、救助地震灾区、帮助家里有困难的战友、辅导自己的学生。雷锋用最质朴的方式节俭自律、克己奉公、爱人利他。这种“节俭”观体现了新中国建设者们身上最优秀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倡导的新时代美德。毫无疑问,当代中国仍然需要倡导“节俭”精神。这既是为了在人与人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也是为了在人与自然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生态关系。20世纪70年代,国际著名学术组织“罗马俱乐部”发表了一份震惊世界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这份报告宣布了一个结论:如果人类不能节制自己的过度消费、过度享乐的欲望,按照耗费地球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发展模式发展下去,这个星球将会遭遇增长的极限。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人们对这份报告有各种解读,但是,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基本共识。所以“节制人类无限的享乐欲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为美德,而“放纵人类的贪欲,无止境地掠夺与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则为恶行。西方社会经历了千年宗教禁欲的折磨之后,出现了一段追逐享乐的纵欲时期,但是人们很快意识到了它的危害,并不断发出警告,意在谋求“禁欲”“节俭”与“放纵”“享乐”的平衡。所以,中西方的道德取向有许多共同的内涵。
中国优秀的道德资源告诉我们,俭能养德。从古至今,无数道德楷模都在践行这一道德规范,并影响着许多普通民众的道德心理与道德追求。珍惜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一餐一米、一衣一衫,拒绝虚荣矫飾、远离物欲膨胀,戒奢尚俭、欲不损德,选择一种简单质朴、自然恬淡的生活,让人生少一份羁绊、多一份轻松,抵制非理性消费、讲究科学健康,这种趋势正逐渐成为许多人自觉的道德追求。正是因为有了这份自觉理性的“节俭”,我们的物质生活才能日趋走向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