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复习四部曲

2019-12-13 01:33吴凤云庄砚华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出题名著整本书

吴凤云 庄砚华

近年来,名著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热点,逐渐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尤其是部编教材实施以后,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被温儒敏教授秉持的理念——“阅读量上去了,孩子的语文不会差”所打动,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名著阅读教学中去。不仅如此,名著题成为每年中考各省市语文试卷上一道不可或缺的“大餐”,也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形成“倒推”之势,名著阅读不再是放任自流,而是逐渐进入课程化。

不少一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孜孜以求地探索了名著阅读的各种课型和方法,力求摆脱名著阅读以往出现的情况——泛阅读和假阅读,这些,都为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做了很好的奠基。然而,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平时的功夫荒废不得,临考前的复习也很紧要。

所以,为了实现名著阅读中语文素养和考试成绩的双赢,我们还要积极备考,做好应考策略。

一、明确考纲是前提

首先,要明确《考试说明》对名著阅读版块的要求:识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明确了这些,就知道复习的重点应围绕文学常识、故事情节、独特感悟、品味语言等几方面来进行。

另外,明确当年名著阅读的考查范围也很重要。了解范围后再复习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但教师尽量不要主观臆测,随意取舍。比如《红岩》这部名著,河北省中考2017年、2018年都考过了,2019年它仍在考查范围内,有的教师可能会推测今年不考了,就不复习了,我觉得这种做法要不得。

二、熟悉文本是基础

记忆与遗忘是一对孪生兄弟,即使平时的名著阅读做得扎实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难免会忘记。我们需要在复习时利用一些手段快速点燃学生记忆的火花,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

1.导图梳理法。快速浏览,然后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整本书内容,非常利于学生俯瞰全书,内化吸收,理清思路,容易记忆。比如,我在带领学生复习名著的时候,每本备考名著都要带着学生利用导图梳理主要人物(性格及涉及的情节)、艺术特色、阅读感受等,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记住这本名著的内容。

2.重换标题法。给书里的章节拟标题,既可以高度概括章节内容,又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比如,阅读《红岩》,学生拟的标题有“第十三章 龙光华壮烈牺牲,同志们绝食追悼”“第十四章 叛徒出卖,江姐被捕;游击救援,特务得逞”“第十五章 江姐忍受毒火熬炼,明霞拯救监狱之花”。再比如阅读《简爱》,第九章原标题是“海伦之死”,学生复习时重新拟题为“疾病袭击洛伍德,海伦吻别小伙伴”,第十章原标题是“登报求职”,学生重新换的标题是“谭波结婚离开洛伍德,简爱求职奔赴新人生”。这些高度凝练的标题的拟写,表明学生已经读透文本,便于记忆。

3.心理复燃法。这个方法模仿的是心理意向学习法,心理意向学习法指的是把新的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场景联系起来,实现知识整合,提升我們的记忆和理解。这个心理复燃法指的是把学生以前读书时做的作品,比如读书笔记、手抄报、人物档案、小论文等,与现在需要复习的名著联系起来,从而唤醒学生的记忆,便于复习的方法。比如,我们读《红岩》时,曾经给人物做过档案、根据文本给人物写过诗歌和剧本,这些我都保存下来了,这本书我们是初二读的,到中考复习前,我把这些作品发给同学们,同学们看到当年自己亲手做的作品,很容易唤醒对这本书的记忆,从而达到良好的复习效果。

4.分散学习法。分散学习法就是不临时抱佛脚,不临时突击,把一本书的知识有计划有间隔地复习完,这样复习虽然慢,但是细水长流,利于学生长期掌握知识,在考试中发挥出色。比如复习《水浒传》这部大部头名著,我是以人物串情节,把书中主要英雄分散开,有计划地一周复习两个人物,利用几周时间复习完。

5.知识竞赛法。这种方法娱乐性强,学生最喜欢,不过,每个学生都是双重角色,既是考官又是选手,也就是说,每个同学要认真读书,然后出题和备考。这种复习方式,由于学生出题水平有限,有时需要老师点拨出题内容和形式,不可钻牛角尖。比如,复习《简爱》这部书,我采用的是这种复习方法,有的学生为了把对手考住,出的题是:海伦去世以后,她的墓碑上刻了哪两个字,这就是钻牛角尖了。我指导学生,可以这样出题:你觉得最能体现海伦与简爱友情的情节是什么,或者通过阅读简爱与海伦的友情,你对友情有何看法。这样出题是在引导学生读书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

三、审清题意应切记

通过复习,学生们已经准备好知识储备,如果审题不清,就会南辕北辙,因大意而失荆州,导致我们滴水不漏的复习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复习时我们要教给学生审题技巧。审题,应该抓住关键词,洞悉出题者的目的。比如,一道中考模拟题是这样的:请从主题角度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拟个副标题,一个学生没有抓住“主题”二字,拟成了“一部记录保尔成长历程的书”,这是从情节角度拟的,不能得分,如果拟成“一部教会我们顽强的人生教科书”“一部使我们变得意志坚定的励志书”等等,都是可以的。还有一道题是这样的:文学名著的书名寄寓着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请从下面任选一个,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A.《骆驼祥子》,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孩子就忽略了“书名”二字,理解成全书了,选《骆驼祥子》的,不仅写了祥子的勤劳、忍耐,还写了他后期的堕落和颓丧;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仅写了保尔的性格和精神,竟然还写了保尔的成长经历。这些,就是审题不清的结果,都会因此丢掉相应的分数。

四、答题有法得助益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写语意明确的句子;第二要严谨,做到有理有据。有些同学在答题时因为图快或者不严谨等原因,明明是知道答案的,却往往得不到满分。举例来说,如果是考情节的题,应该写出与这个情节相关的起因、经过、结果,比如:请叙述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故事情节,这道题至少要答三句话:唐僧师徒因为要过火焰山,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起因)铁扇公主因为红孩儿的事不肯借扇,把孙悟空扇走,悟空从灵吉菩萨那借来定风丹,再来借扇子。(经过)最后,悟空变身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逼迫她借扇,却借了一把假扇子。(结果)缺了哪一个点,这道题都会相应地减掉一分,有的学生明明很喜欢看《西游记》,这些情节都烂熟于心,偏偏答题时不写起因或者不写经过,丢掉了可惜的一分。再比如,如果给一部名著加个副标题,我们答题时可以从情节和主题两方面考虑,答题的格式应该是个偏正短语的形式。如给《骆驼祥子》拟副标题,我们从情节上可以拟成“一个旧北京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故事”,从主题上可以拟成“一部体现祥子从奋斗到堕落的血泪史”,不管从哪方面拟,应该是偏正短语的形式。

总之,读名著不是为了考试,但是考试却可以检验读名著的效果。上海师大附中的余党绪老师认为,“整本书阅读或可成为语文教改的发动机”。而任何一项教改,如果不落实到学生成绩上,都难免被人诟病为空中楼阁。所以,我们做语文教师的,才要想办法让学生在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既能获得审美愉悦和精神启迪,又能获得考场上的战果和佳绩。唯有这样,才能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和提高考试成绩的双赢。

猜你喜欢
出题名著整本书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棉和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