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自拉美国家进口战略研究

2019-12-13 08:15任保显
中国软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开放度中拉拉美

任保显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一、引言

目前,巴拿马、阿根廷等6个国家正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巴西、委内瑞拉等7个拉美国家已正式加入亚洲基本设施投资银行,中国也正在积极参与“两洋铁路”的设计和修建,拉美已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一带一路”建设倡导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创新合作模式,“贸易畅通”构成了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拉高层互访频繁,中国于2008年和2016年两次发布《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用以规范中拉关系的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与拉美双边贸易额稳步增加。然而,中拉贸易整体平衡下的事实是国别贸易的极度不平衡。通过对1982—2017年中国与拉美33个主权国家国别贸易总额和差额的分析,共有27个拉美国家在对华贸易中处于逆差状态,其中20个国家的贸易失衡度达到60%以上,13个国家达到85%以上。中国向拉美出口的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如电机和电气设备、机器和机械器具等;而中国自拉美进口多为资源类产品,如铜、铁矿石、原油等。而且,向中国出口较多的国家主要是委内瑞拉、智利等与中国政治关系较好的国家,而拉美9个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均很少对中国出口。中国对拉贸易实质上处于“整体平衡,国别失衡”、“出口容易,进口较难”的状态。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能否通过“政策沟通”达到“贸易畅通”,通过中拉政治关系的良性发展实现中国自拉美进口的不断增加呢?本文利用中国与拉美33国1982—2017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拉美各国开放度水平考察政治关系能否驱动并优化中国自拉美国家的进口,进而为中国对拉美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二、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一)理论机理和研究假说

良好的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有其内在的理论机理。首先,降低贸易成本。高层互访等良好政治关系信号的释放,可以增强政治互信,促进文化交流,加快信息流通,降低因政策、文化、汇率、信息等产生的无形交易成本。其次,减少企业外部风险。双方政治关系融洽,往往会降低制度性风险,增加贸易的稳定性。再次,增加政府采购,固化互惠贸易政策。良好的政治关系可以增加政府购买,或者通过政府援助等提高贸易伙伴的产品供给能力。最后,有效提高投资水平,带动双边贸易。高层访问不但可以直接生成贸易订单,还会达成一系列投资协议,间接增进双边贸易。此外,稀有矿产、石油等特殊商品的贸易,因涉及国家安全对政治关系反应敏感。由此提出假设1:中国与拉美各国的双边政治关系有利于中国自拉美国家的进口。

一国开放度是涵盖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维层面的全面开放状况,既是其参与国际分工的体现,也是影响其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层面,高开放度国家往往具有外向型的市场,营商环境较好,信息更为透明,法律法规健全,对外经济交流频繁,更利于吸引外资,从而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政治层面,高开放度国家领导人往往在国际舞台上更为活跃,与其它国家政治和经济关系更为密切,更容易参与全球和区域贸易组织,从而带动对外贸易的增长。文化和社会层面,高开放度国家往往具有更多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民众对开放具有正确的认知,更易于输出和接受外来文化和商品。由此,提出假设2:拉美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正向促进中国自拉美国家的进口;假设3:政治关系对中国自较高开放度的拉美国家的进口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二)文献综述

多数学者研究发现良好的政治关系可以促进双边贸易的增长[1-2],从是否结盟、使馆数量、高层互访等角度测量的政治关系都与贸易成正相关关系。邸玉娜等(2018)认为政治距离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重要因素[3]。吴先华等(2018)研究发现,中日钓鱼岛政治争端事件显著减少了中日贸易额,并对中国经济造成系统性影响[4]。在能源类产品贸易方面,Kashcheeva等(2015)提出石油等能源产品的贸易对政治关系变化反应最为敏感[5]。刘宏曼等(2018)研究发现政治关系显著影响中国能源进口的持续期[6]。而程中海等(2017)研究发现OFDI与中国自欧亚地区的能源进口呈负相关关系[7]。关于开放度与经贸的关系,中国与高开放度国家更易于开展贸易,陈浩等(2019)研究发现,欧洲国家的开放度与中国对欧投资呈正相关关系[8]。

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具有理论和现实基础。江时学(2018)认为拉美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是可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涵盖拉美[9],且已经“深入拉美腹地”,“一带一路”的成功所形成的“连锁效应”已经在拉美产生影响[10]。在中拉经贸关系方面,多数研究发现中国与拉美贸易存在互补关系,拉美对中国的出口虽然存在出口单一化的问题,但显著促进了拉美经济增长,拉美国家如果做好中拉合作的长期规划将继续实现双赢[11]。毕晶(2015)指出,政治互信是中拉贸易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频繁的中拉高层互访标志着中拉贸易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12]。王效云(2018)研究发现中拉贸易成本不断下降,地理位置、制度差距以及区域组织等是影响贸易成本高低的重要因素[13]。

当前研究集中于中国对少数拉美国家的出口,缺少中国自拉美进口及其影响因素的文献。实际上,一些拉美国家对中国出口额较小有着深层的政治原因,因此有必要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视角研究开放度和政治关系对中国自拉美进口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拉美国家开放度测度

由于初级产品出口在拉美对外贸易中占有较高比重,贸易依存度不能准确测度拉美国家的真实开放水平,而拉美各国的开放情况又是研究中国自拉美进口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测度开放度的众多方法中,以Low(1998)建立的涉及一国GDP、人口、人均GDP的模型使用最为广泛[14],本文沿用该模型并借鉴许统生(2007)[15]的处理方法,将模型设定为:

ln(TIit)=γ0+γ1ln(GDPit)+γ2ln(popit)+γ3ln(GDPit/popit)2+εit

(1)

其中,TIit是i国在t年的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GDPit是i国在t年的GDP;popit是i国在t年的人口数量,GDPit/popit是i国在t年的人均GDP。对各个变量取自然对数以减少异方差。

本文选择拉美33个主权国家为研究对象,根据数据可得性选择时间为1982—2017年。基于考查期内拉美经济波动较大,拉美一些较小国家与中国贸易量较少且具有偶然性特征,同时考虑到高层互访、建立外交关系具有前期宣传及后继影响,本文对所有变量均进行三年移动平均。数据均来自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GDP和人均GDP数据是以2010年为基期的美元不变价格,个别缺失数据根据其相近五年平均增长率进行估计。

首先对(1)式进行混合最小二乘法回归,各个系数都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R2等于0.88。构建以下公式:

(2)

使用公式(1)的回归所生成的残差,借助公式(2)可以得到在给定GDP和人均GDP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潜在的”开放水平。最后,我们通过对比实际TI指数与“潜在的”TI指数,得到拉美33国的开放度水平。构造方程如下:

(3)

由公式(3)计算出的贸易开放度指数表明拉美33国与拥有同样GDP、人口、人均GDP的国家所具有的“正常开放度”的偏离。如果指数大于1,则该国高于正常开放水平,小于1,则该国低于正常开放水平,等于1则该国达到了“潜在的”正常开放水平。拉美主要国家在1982—2017年的平均指数值见表1所示。

(二)模型设计、变量和数据

1.模型设立。参考蒋冠宏(2015)[16]、邸玉娜(2018)[3]的指标选取方法,在引力模型基本框架下,并结合中国自拉美国家进口的产品特征引入新的变量,对模型扩展如下:

lnIMijt=αij+β1ln(Yit/Pit)+β2lnYjt+β3Growthit+β4ln(Yjt/Pjt)+β5lnDisijt+β6Relijt+β7Openjt+β8Resjt+εijt

(4)

表1 1982—2017年拉美主要国家开放度和贸易依存度平均指数

其中,被解释变量IMijt为t期i对j的进口额,αij为常数项,β1,β2...β8为待估参数,εijt为随机扰动项。Yit/Pit表示t期进口国i的人均GDP,Yjt表示t期各出口国j的GDP,Growthit表示t期进口国i的GDP增长率,Yjt/Pjt表示t期各出口国j的人均GDP,Disijt表示t期i和j之间的经济距离。Relijt表示t期i和j之间的政治关系,Openjt表示t期出口国j的开放度水平,Resjt表示t期出口国j的资源丰裕程度。同时,对其中方差较大数据取自然对数以减少异方差。

2.变量与数据。被解释变量lnIMijt。中国自拉美各国的进口额,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缺失数据使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和《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上卷)》进行补充。为解决贸易量为零的问题,本文首先对进口额加1,并利用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以2010年为基期进行平减后再取对数。

核心解释变量Relijt。此处以两国是否建交和高层互访为代理变量,借鉴Nitsch(2007)[1],张建红等(2012)[17]的做法对该变量进行赋值。当年中国与该国处于正式建交状态,取值1,没有建交,取值0。当年中国国家主席或总理出访该国,每人次取值3;其它国家级领导出访该国,每人次取值2;部长级官员出访该国,每人次取值1;以下几种情形做“降级”处理,分别在原分值基础上减掉1分:两国元首在第三国会面,仅出席会议或开幕式等活动,路过过境,非正式访问等;其它重要民间组织访问,每次取值1。拉美各国各级别领导对中国的出访赋值方法同上。建交与高层互访得分之和为该国该年度总体得分,数据根据外交部网站信息整理统计。

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ln(Yit/Pit)和市场潜力Growthit以及出口国的经济规模ln(Yit)和经济发展水平ln(Yji/Pjt)。经济规模和市场潜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间会更多地开展国际贸易。数据来源于WDI,数额单位用2010年美元不变价格。

距离lnDisijt。本文以CEPII的Gravity数据库中利用贸易双方主要城市的人口分布状况进行加权后得出的地理距离为基础进行调整。原因如下:其一,距离成本是随时间变化的;其二,使用固定效应估计时地理距离不被识别;其三,本文截面国家全部集中于拉美地区,无明显距离变化;其四,拉美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多位于离中国较远的南美洲地区。本文借鉴蒋冠宏等(2012)[18]、Kimura等(2006)[19]的处理方法,首先使用地理距离乘以国际油价,使距离在年份上可变,然后用贸易双方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进行加权。国际油价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

开放度Openjt。开放度高的国家更依赖国际市场,更易于与中国发生贸易;此处取上一节计算的开放度数值。拉美各国资源禀赋Resijt。资源丰富的国家更倾向于对中国进行出口;此处使用拉美各国燃料、矿产品和金属出口总和占GDP的比重来衡量;数据来源于WDI。所有数据选取的样本区间为1982—2017年,截面数据选择拉美33个主权国家。

四、政治关系影响中国自拉美进口的实证分析

模型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有解释变量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为0.53;方差膨胀因子(VIF)最大值为2.59,远小于10;说明模型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一)全样本分析

本文首先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方程(4)进行回归,在对变量逐个添加过程中,核心解释变量政治关系Rel系数始终为正且保持显著,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说明中国与拉美各国的政治关系显著地促进了中国自拉美各国的进口,回归系数介于0.068-0.079之间,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如表2第(1)-(2)列所示两个模型回归结果。考虑到面板数据时间区间较长,进行沃尔德检验和Breusch-Pagan LM检验发现样本数据存在组间异方差、一阶组内自相关和组间同期相关。因此,此处分别利用面板校正标准误差(PCSE)和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再次进行估计,前者结果较为稳健而后者估计更有效率。(1)-(6)列的回归结果显示,三种估计方法下,rel和open变量都至少在10%临界水平下显著,说明中国与拉美政治关系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国自拉美各国的进口,并且拉美各国的开放度与中国自拉美各国的进口额之间也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假设1和假设2得到证实。

根据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贸易理论,中拉贸易完全可以按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的模式顺利开展,但由于第三方市场的存在和贸易产品的特殊性,一些拉美国家限制其对中国的出口。因此,增加对拉美战略资源的进口必须坚持政治先行的战略部署。

表2 基于不同回归方法的全样本回归结果

注:括号里为p值,***、**、*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表相同。

表2显示,中国人均GDP、GDP增长率和拉美各国GDP的系数为正且均十分显著,与引力模型预期符号相同,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市场潜力的扩大和拉美经济规模的增加都有利于拉美对中国的出口。中国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中国购买拉美资源类产品和特色产品提供了可能,拉美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其矿产、原油开采能力的提高,从而扩大对中国的出口。拉美人均GDP的系数为负且比较显著,说明拉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中国自拉美的进口。20世纪80—90年代,拉美经济发展缓慢,投资较少,主要靠消费拉动。进入21世纪,拉美各国实行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着力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其国内消费,对投资形成抑制,从而导致其出口能力的下降。

资源变量系数为负且均比较显著,与预期结果相反,说明拉美资源丰富的国家反而更少地向中国进行出口,资源被出口到其它国家,说明拉美资源丰富的国家更容易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控制。进一步证明了通过政治关系促进中国自拉美进口的必要性。

(二)分组估计

为了深入地剖析不同拉美国家之间的异质性,对拉美各国进行分组并重新进行估计。

1.基于贸易差额进行分组。鉴于多数拉美国家对中国在贸易上“只进不出”进而导致中国与拉美国家国别贸易严重失衡的事实,有必要根据双边贸易差额对拉美国家进行分组估计。利用中国与拉美33个国家1982—2017年的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差额的计算结果,将33个国家分为顺差国家组和逆差国家组,其中,逆差组国家仅包括阿根廷、巴西、委内瑞拉、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6个国家,中国对其余27个国家均实现了顺差,列入顺差国家组。顺差组的回归结果显示,核心解释变量Rel在第(1)和(2)列的回归中系数均为正值,数值略大于全样本回归结果,系数均具有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1982—2017年中国自上述27国的进口,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关系推动的结果。相反,逆差组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政治关系并不能带动中国自逆差组6个国家的进口(见表3)。

2.基于开放度分组。为了考查政治关系在不同开放度水平国家间的不同作用,此处基于拉美国家的开放度水平进行分组。先将1982—2017年拉美各国的开放度水平进行平均,然后利用其均值的中位数将33个国家分为两组,大于和等于中位数的国家列为高开放度国家组,小于中位数的国家列为低开放度国家组。结果显示,高开放度国家组核心解释变量rel在1%临界水平下显著,说明政治关系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国自高开放度水平国家的进口。而在低开放度国家,变量rel回归系数为负且显著,说明政治关系的加强减少了中国自这些国家的进口(见表3)。由此验证了假设3。

表3 分组估计结果

(三)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

1.内生性讨论。虽然面板数据可以解决因遗漏变量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但双边贸易对政治关系也存在促进作用,比如,高层互访可能是基于双方贸易而采取的政治行为,因此,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政治关系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外生变量。本节利用面板工具变量法,借助于二阶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估计(GMM)对模型重新进行估计,采用内生解释变量rel的一阶滞后(L.rel)为工具变量,很明显,L.rel既满足与政治关系rel相关,又不会影响已经发生的贸易量,即与被解释变量的扰动项不相关的外生性特征。如表4第(1)-(2)列所示,2SLS估计结果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基本相同,滞后一期的政治关系在1%临界水平下显著,只是系数略微偏大。第(3)-(4)列利用GMM估计的系数与全样本回归结果大体相同,在10%的临界水平下显著。开放度open在每次估计中均具有1%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基于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是可靠的。

2.稳健性检验。为进一步检验上述结论的稳定性,此处分两步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首先,变换估计方法。早些年份一些拉美国家与中国贸易往来较少,出现零贸易值问题,可能导致对进口贸易额取对数后再进行OLS回归出现估计偏差问题。采用泊松伪最大似然(PPML)估计法是国内外学者解决此问题常用的方法[20-21],此处利用PPML估计法对模型重新进行估计。其次,变换核心解释变量赋值方法。此处依次使用高层互访vis和是否建交dip对核心解释变量进行替换,并利用PPML估计法分别对模型进行估计以检验其稳健性。如表4第(5)-(7)列所示,使用PPML估计方法所得出的估计结果与上述估计结果基本一致,核心解释变量系数始终为正且至少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PPML估计的各变量系数要低于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这与郝景芳等(2012)[22]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在考虑了零贸易值问题之后,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政治关系、高层互访和是否建交均可以显著地促进中国自拉美的进口,本文的核心结论是稳健的。

表4 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结果

注:模型1和3中仅包括引力模型基本变量,其它模型中包括所有解释变量。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1982-2017年数据,通过构建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在不同开放度水平下政治关系是否有助于促进中国自拉美33国的进口。结论表明,以高层互访和是否建交为代理变量的双边政治关系和拉美各国的开放度水平均可以显著促进中国自拉美各国的进口;双边政治关系对中国自拉美国家的进口在“高开放度国”和“顺差国”表现更为显著;借助于2SLS、GMM和PPML回归方法,并分别采用高层互访和是否建交来度量的双边政治关系对于中国自拉美进口的促进作用依然稳健存在。上述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作用。

第一,建立中拉高层互访机制,增强政治互信。充分发挥高层交往的政治引领作用,保持双边领导人互访和在多边国际场合的高层接触,完善中拉政府间对话与磋商机制,发挥双方高层协调与合作委员会、经贸混委会、政治磋商等机制的作用,保持双边立法机关、政党及地方政府的密切交往,确保高层互访成果的实现和落实。不断释放中拉贸易“共商、共建、共享”和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进而增进中拉友好关系,增加政治互信,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高层出访不仅可以释放两国政治关系加深的信号,还可以为宾主双方政界、企业界人士提供重要的政策和经贸信息,有利于通过“政策沟通”,达到“贸易畅通”。

第二,制定国别贸易政策,突出进口的重要战略地位。基于拉美对华出口商品的特点,应摒弃出口重于进口的传统观念。在坚持互惠互利的原则下,深化同拉美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和商会协会的合作,推动中拉企业界交流,实现合作共赢。探讨建立长期稳定的中拉双边贸易机制,促进中拉双边贸易健康平衡发展。对于“顺差国”和“逆差国”以及具有不同开放度水平的国家,政治关系对于中国自拉美国家进口具有不同的促进作用,应制订不同的贸易政策,突出企业的贸易主体作用,坚持以能源、矿产等自然资源进口为重心,附带扩大对拉美非资源类产品的进口,维持国别贸易的平衡,增加拉美各国对华贸易信心,减少贸易摩擦。

第三,推进对拉外交工作,加快贸易便利化进程。目前拉美仍然有9个国家未与中国建交,占全球未与中国建交国家总数的一半。建交意味着政治关系的重大改善,是影响中国自拉美进口的重要因素。中国应围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在开展与拉美大国外交关系升级的同时,加快与拉美小国的建交步伐。并以建交为突破口,以中国与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的自由贸易区为依托,加快与哥伦比亚等国自贸协定的谈判进程,充分利用各类贸易便利化安排,打破对华出口限制,有效减少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

第四,开展人文交流互学互鉴。人文交流是影响拉美各国对中国开放市场的重要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开放度显著地影响中国自拉美国家的进口。因此,要促进中拉文化高层交往,维持文化主管部门沟通机制的正常运行,开展双边文明对话,加强教育、科技、卫生、旅游等多形式、全方位、深层次的人文交流。鼓励中拉“文化交流年”、双边高水平国际艺术节和视觉艺术展览等活动的举办,增进中拉人民心灵相亲相近。加强中拉之间文化产业合作,支持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创作更易于被拉美民众接受的文化形式,增加文化产品的受众面和影响力,借助“民心相通”,达到“贸易畅通”。

猜你喜欢
开放度中拉拉美
没有非洲拉美裔历史的国家拉美裔传统月是不完整的【精读】
推 手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中拉媒体人共话“命运共同体”
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第十届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举行
经济开放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