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军旅诗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9-12-13 11:05颜秉刚
政工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军旅官兵军人

颜秉刚

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军旅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在精湛优美的字里行间,闪耀着历代先贤尽忠报国、舍生取义、英勇杀敌、抵御外侮的思想光芒。习主席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古典诗词情有独钟、素养深厚,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和强军思想都充分汲取了蕴含其中的尚武思想、战斗精神、兵法谋略、治军智慧和为将之道。他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明确提出:“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对我们如何学习、研究和运用军旅诗词,加强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也指明了方向。

一、充分认清军旅诗词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军旅诗词描写战争之史、军旅之事、军人之思,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中大量的军事实践,在传统诗词文化中逐步发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美学品格和思想内涵。一是饱含着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思。纵观军旅诗词的历史长河,亘古不变的爱国情怀始终是时代的最强音。从“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的义无反顾,到“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南宋·文天祥《扬子江》)的坚贞不屈,从“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唐·李贺《雁门太守行》)的拳拳志气,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的耿耿忠心,反映的是一代代军旅诗人忧国忘死、前赴后继的悲壮画面,读来令人感动、令人深思。二是深藏着催人奋进、矢志打赢的战斗气息。军旅诗词述兵史、写兵事、连兵心,描写的场景宽广宏大、行动疾如利剑,富于战场气息和战斗作风。比如王昌龄写下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等诗词名篇,始终充满着昂扬向上、慷慨杀敌的精神意志。三是充裕着豪迈刚健、慷慨激昂的胸怀境界。军旅诗词往往熔铸了军人特有的阳刚之美、力度之美,鲜有靡靡之音、低回往复的作品,即使是思乡、怀人也写得潇洒爽丽、不同凡响。比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范仲淹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秋思》),虽是沉郁之思,但也别具一种辽阔、刚健之美;“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等直抒胸臆的作品,读来更觉慷慨、雄壮。

二、深入挖掘和发挥军旅诗词在培育新时代革命军人中的积极作用

积淀在军旅诗词中的爱国情怀和战斗精神,丰富广博,意蕴深邃。学好用好军旅诗词,能够滋养官兵心灵,激发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的热情,强化官兵热爱军旅生活、投身强军事业的意志信念。一是坚定价值追求,熔铸忠诚品格。“诗言志,歌咏言”,军旅诗词往往蕴含着诗人、词人的品格和追求。“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表达了报国从军、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明·袁崇焕《边中送别》),描写了军人特有的人生追求。当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古代军人高尚的精神世界,会油然而生保家卫国的神圣情感,这对我们培养军人爱国主义情操、巩固强化军魂意识都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二是强化战斗精神,培养军人血性。浩瀚的军旅诗词中,不乏宣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的佳篇力作,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唐·高适《燕歌行》)、“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唐·马戴《出塞词》)。回首古代将士们为保家卫国而迸发的顽强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始终是我们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支撑。重温这些热血沸腾、铿锵激越的壮丽诗篇,感受古代军人的尚武意识,可以有效激发官兵不畏强敌的高昂士气,锤炼不怕牺牲的顽强意志,锻造敢打必胜的无畏精神。三是涵养英雄气概,砥砺操守品行。英雄形象是历代军旅诗词所讴歌的主要对象,遍阅历史长卷,处处闪耀着具有磅礴气势、悲壮情怀和威慑力量的英雄豪杰。我们学习军旅诗词,就是要学习“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唐·李世民《还陕述怀》)的淡泊名利,学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正气歌》)的豪迈境界,学习“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的无畏气概,在诗词中品读军旅诗人的高洁人品和高尚情操,指引和激励官兵经受诱惑考验、勇于担当尽责、甘于牺牲奉献。

三、切实运用军旅诗词提升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和成效

习主席高度重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强调要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新时代军队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从军旅诗词中汲取营养、创新方法、融入实践,使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传统文化的深沉魅力和持久生机。一是抓好诗魂与军魂相结合,突出主题性。学习、研究和运用军旅诗词,要注意围绕部队当前担负的具体形势任务,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抓好爱国主义、战斗精神培育等重点环节,广泛开展诗教、诗评、诗论和诗歌创作等活动。同时利用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灯箱文化等载体,在军营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用军旅诗词所包含的气节、精神感染人、鼓舞人、熏陶人,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二是抓好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突出时代性。近年来,诗词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诗词文化类电视节目火爆荧屏,也得到广大官兵的喜爱。对此,我们可以因势利导,一方面组织官兵集体收听收看这些节目,另一方面举办本单位的“诗词大会”,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推动诗词文化大步走进军营、走进岗位、走进战位,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官兵“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和品格。三是抓好“正能量”与“接地气”相结合,突出实效性。集中收集汇编一些内容激昂、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贴近官兵生活的军旅诗词作品,制作成小册子、口袋书,利用晚点名、班务会等时机组织官兵吟诵、讨论。同时,开展“饭前朗诵一首诗词、睡前背诵一首诗词”等短平快活动,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技术开设军旅诗词专栏,通过多种形式见缝插针提高诗教效果。通过长期持久的文化熏陶,把诗词中蕴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融入官兵血液,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猜你喜欢
军旅官兵军人
军人母亲
军旅青春正步走
胸怀军旅梦
本期主题:军旅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军人就该这个样
军人伪装效果逆天
军旅雅士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