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时期劳动保障制度的新变化

2019-12-13 20:59
法制博览 2019年25期
关键词:保障制度党和国家社会保障

陈 宇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社会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作为“助推器”、“减震器”和“安全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生活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关乎每个人的生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处于一个新起点,改革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关乎民生,进一步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在整个中国的改革事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支撑着经济改革与社会转型的必要且重要条件。最近40年,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全面且深刻的变革,开创出了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之路,从计划经济时期的旧社会保障制度转变成了市场经济时期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为全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与变革提供了中国经验。但当前仍有诸多问题与挑战需要面对,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改进和完善新时期的劳动保障制度,真正构建出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为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建立起了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划分出了两部分——城镇和农村,不同区域实行不同的保障制度。在城镇实行的是覆盖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劳动保障制度,以及针对除了上述人员以外的“三无”人员的社会救济制度。在农村实行的是合作医疗制度和五保制度。经过40年左右的改革与发展,旧时期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基本消亡,转型成为了新型社会保障体系。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可靠性和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企业单位负责转变为社会保障。在旧时期社会保障制度实行时,社会保障由单位负责,所有的保障机制的费用均是由国家承担。但是,由于当时国家经济水平发展有限,农村居民基本上未拥有社会基本保障。城乡不同的劳动保障制度造成了劳动力交流壁垒,阻碍了市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市场的重要地位体现在方方面面,劳动保障制度改革也与市场息息相关,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均是由市场调整,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相继改革完成。例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市场决定了各项保险的价格,个人与单位承担不同的缴费比例,政府根据政策会给予相应的补贴。

2.保障制度的范围不断扩大,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高。上世纪80年代国家只是开始逐渐探索如何建立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到如今国家相继建立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失业保险制度。党的十八大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全面建立起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1993年,党和国家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当年参加退休费用社会统筹的人数8964万人,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7924万人、1100万人和550万人,但参加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仅仅540万人,并且大多数的劳动者不能享有全部社会保障。党的十八大后,党和国家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各项社会保障的覆盖人数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9.25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已经超过13.5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参保。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达到2亿人左右,覆盖了绝大多数职业群体。

3.公共服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如今,国家建立起了五级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和服务网络,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无差别覆盖,不留死角。利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并且推动了数据的共享与交流,弱化了地域壁垒,增加了市场劳动力流动性,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从上述几点可以看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准确的把握住了人民的需要,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益。虽然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十分充分,但是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与缺陷,党和国家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改善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之处,最终建立起完善公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保护人民的基本权益。

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十九大上,党提出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并且为社会劳动保障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指明了改革方向。2018年国务院机构进行了改革与重组,这同样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脚步,进而为深化社会保障改革提供了组织保障,但要使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变得更加成熟,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我国基本国情为基础。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最主要的国情。党和国家要结合这个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相关阶段建设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制定合理的社会保障政策,保证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改革成功,惠及全体人民,使每个人的权益受到更好更全面的保障。

2.社会保障主体多元化。政府是社会保障的唯一供给主体,随着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政府承担的职能越来越多,相对于政府增加的需要承担的职能,政府的工作效率增长过于缓慢,导致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成本与日俱增。我们可以看到,英国与美国政府同样遇到过这种问题,两国政府不约而同的进行改革,将部分社会保障职能分离出政府并推向社会,除了政府,非政府组织、非盈利机构等都成为了提供社会保障职能的主体,帮助该国政府度过改革的难关。提供社会保障的主体多元化,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并且提高了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增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效性。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相关法律。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下来,并且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法律基础,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当性。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通过法律的引导,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并且规范其发展,不能无方向的乱发展。同时要加强和完善监督和追责制度,保证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健康的发展。

4.充分利用“互联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数据十分庞杂,对于数据的交流与共享十分困难和不便,各地域间由于各种原因,例如操作系统不同等等原因,数据无法达到互相传递与共享的地步,进而造成了地域壁垒,使劳动力市场无法达到自由流动,使劳动者无法根据自身情况挑选地域与行业,这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起“互联网+”技术,使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相关数据可以在不同地域和行业间共享,突破地域壁垒和行业壁垒的限制,达到数据共享与交流,使地域和行业不会成为限制劳动力市场交流的“绊脚石”,从而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使劳动人民的权益得到最大的保障。

猜你喜欢
保障制度党和国家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农村住房保障制度设计
一图看懂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对我国建立老年长期护理保障制度的思考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中日生活保护制度比较及对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启示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