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金融体系的法律因应

2019-12-13 20:59李香慧
法制博览 2019年25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高质量现代化

李香慧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3

一、问题的提出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为了顺应现代化发展的潮流,赢得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更为了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我们必须形成现代化的经济体系。现代化金融体系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所占地位显赫,应如何从现代化金融体系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建设,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现代化金融体系的特征

面对上述问题,更需要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现代化金融体系,就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一,现代化金融体系,一定是一个具有创新力的体系。通过创新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从而使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康发展,更要确保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地位。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质量强国等,这些是与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相一致的。

第二,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一定是一个协调平衡的金融体系。这既要求实体经济、人力资源、科技创新协调发展,更要使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各个区域的生产要素要协调分配,生产要素跨区域能够有效的进行流动,地区间资源配置不平衡和不协调的结构性矛盾都能够得到有效化解。其中各区域的金融资源要素更能够合理配置,不断提升区域要素供给的质量水平,这样才能加速现代化金融区域的形成过程。

第三,现代化金融体系,一定是以普惠人民为中心的金融体系。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思想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我们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达到共同富裕。我们必须牢牢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进行发展,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我们要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根本的动力。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三、传统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我国现代化金融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金融产品服务供求还不匹配。一方面,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之间存在不匹配。另一方面,同质化的金融供给与人民群众面向“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中国已经逐步迈入中等偏高收入国家,人民群众对于资产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传统金融体系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结构不合理、质量不够高,不能满足人民对多元化、高质量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不少P2P网络理财、互联网众筹等异化成为非法集资的手段,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杠杆率部门间分布还不平衡。从一定意义上讲,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杠杆率过高必然影响金融发展质量。据统计,2017年我国杠杆率为248.9%,在全球处于中等水平,风险总体可控。但分部门来看,杠杆率分布不平衡,对金融发展质量的影响较大。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达163.6%,高于国际警戒线,部分“僵尸企业”债务风险突出,积聚了潜在的金融风险隐患;政府部门杠杆率为36.3%,名义上较低,但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规模较大,部分地区隐性负债规模甚至高于法定政府债务余额,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重大风险之一;住户部门杠杆率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加杠杆的速度较快。

社会融资结构还不合理。从国际上看,拥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以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是发达金融市场一个共同特征。在我国社会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以及直接融资中的股债融资结构都存在明显失衡的现象,制约了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社会融资结构以间接融资为主,并高度依赖银行信贷融资,势必对银行信贷形成刚性需求,助长银行机构粗放式扩张的冲动,进而推动了宏观杠杆率上升。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以债券融资为主,而债券融资仍然属于债务性融资且尚未完全打破“刚性兑付”,不利于控制宏观杠杆率;资本性融资长期以来发展滞后,未能充分发挥对创新驱动和效率变革的重要助推作用。

金融对外开放还不充分。改革开放实践证明,越是开放的领域越有竞争力,越是不开放的领域越容易落后且不断积累风险。目前,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与经济大国地位仍不相匹配,与实现自身发展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人民币汇率弹性仍显不足,各方对汇率波动的适应能力不强、容忍度不高,仍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国内金融政策自主性。

四、推动现代化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推动现代化金融高质量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时之功,必须坚持谋全局、谋长远,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既从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出发明确重点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找准破解难题的主要措施。

培育高质量的金融组织体系。培育高质量的现代金融组织,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牢固树立金融为民的经营理念。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调整发展重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紧紧围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紧紧围绕实体经济需求,坚持民生为重、服务为先的理念,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产品种类、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对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需求。二是要加快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积极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建立健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规制和监管,严格规范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三是要加强资本管理。坚持金融机构资本必须来自实体经济的原则性要求,加强资本真实性管理,强化资本充足率对于金融机构发展规模和边界的限制,以及对风险的损失吸收缓释功能。完善宏观审慎资本管理,强化逆周期资本缓冲和系统重要性附加资本要求,筑牢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火墙。

打造高质量的金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金融市场在资金融通、财富配置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效率,重点发展好资本市场、资管市场和保险市场。一是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着力推动股票市场发展,完善上市公司再融资制度和退市制度。发挥国家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更多民间资本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积极发挥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股权撬动作用,支持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发挥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防控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促进资管业务规范发展。按照资产管理产品的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产品嵌套环节,打破刚性兑付。三是推动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丰富保险市场主体,促进保险中介市场完善,强化保险市场竞争程度,更好地发挥保险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增长“助推器”的作用。

建设高质量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构建高效、透明、规范、完整的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是统筹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法律基础,明晰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业务边界和管理规则,将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纳入到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内,建立对金融市场设施统一的管理规则和指引,建立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注册、登记、认证等准入制度,发挥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自律监管作用,保障金融市场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二是持续推进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兼顾国内支付和跨境支付安排,不断完善支付清算系统,着力提升支付清算效率、降低支付清算成本、提高支付清算安全。深度对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发展,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金融科技投入体系,着力释放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加强金融监管科技的研发与运用。

形成高质量的金融开放体系。坚持自主、有序、平等、安全的方针,稳步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营商环境,加快形成金融业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坚持金融业是竞争性服务业的基本共识,遵循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继续深化市场准入改革,积极推进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实现中外资平等对待,同时全面推广负面清单制度,坚持清单内透明依法、清单外公平开放,引导内外资机构形成明确的市场预期。二是坚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相互配合,协同推进对外开放。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继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研究通过“沪伦通”等方式联通境内外资本市场,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深度融合。三是坚持金融开放与风险防范并重,推动金融开放程度与金融监管能力相匹配。加强内外资机构一体化审慎监管,建立健全外资股东筛选机制,积极引入稳健长期持有的海外战略投资者,维护国内金融企业稳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深入推进金融开放,大力培育竞争机制,充分利用外资在治理结构、资本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先进的管理理念,提升中资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五、结语

在习总书记的讲话里,“现代金融”所包含的“现代”是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现代”紧密相关的,需要体现中国特色、中国国情,不能简单国际对标。建设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需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服从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项工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需要不断探索。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高质量现代化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远虑与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