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江地方戏曲的现状

2019-12-13 18:38江西省九江市文化馆江西九江332000
流行色 2019年5期
关键词:九江剧种剧团

何 沫(江西省九江市文化馆,江西 九江 332000)

根据80年代末的一次对九江地区地方戏曲的调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九江地区曾有专业剧团达到近二十个,地方戏曲剧种十多个。到了今天,专业剧团已尽消失,多数剧种也已实际消亡或濒临消亡。目前仅剩的几个剧种,如:“修水宁河戏、永修丫丫戏、德安潘公戏、星子西河戏以及武宁、瑞昌采茶戏”等剧种也同样面临尴尬局面或面临着没有传承而自然消亡的危机。目前九江地方戏曲剧种消亡的颓势仍在恶化中,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力量阻止这一文化滑坡的趋向。保护濒危的地方戏曲剧种、剧目,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戏曲日渐流失的现实情况之下,要像抢救保护文物一样抢救保护这些“活文物”,九江地方戏曲拥有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浓厚的文化精神,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对这些宝贵的地方戏曲剧种有必要尽快进行抢救和保护。

一、导致九江地方戏曲如今现状的原因

近段时间以来,政府层面开展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地方戏曲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大类),也拿出了不少资金保护、扶持一些地方剧种,但这种办法体现出的效果不佳。而且还出现另一种现象,那就是投入抢救、保护的钱再多,也很难救得过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1.设施不便利,经济不发达。人们大多不愿意走出偏远小城镇和山村到城市中观看戏曲演出,于是乡村有了演出市场,就能养活艺人们;2.人们对地方语言的熟悉感,老百姓喜欢看本地的方言戏曲演出,地域特色浓烈的念白、唱腔旋律听起来亲切、舒适;3.高水平剧团少,高水平舞台艺术传播受到限制,不像现在这样,能运用新媒介向最偏远的山村传播(直播或录播)它们的高水平演出。

综上而述,水平较低的地方戏曲业余剧团并不不缺乏观众群,这就造成了地方戏曲的一种隐性的繁盛。而这种繁荣正是建立在设施不便利、经济不活跃的基础上,这种“繁盛”状况,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并不值得自豪和留恋。也正是这种落后的结构,造成了大量的地方戏曲剧种的剧目创作、演出水准、演员个人水平虽然都不高但却并不缺乏观众的繁盛现象。在如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下,地方戏曲渐渐的只能被淘汰,即使是非常有特色地方戏曲,其演出市场也被高水平得影视等传媒演出节目所挤压。尤其是电视、电脑的普及,最偏远的乡村也能看到全国最高水平的演出,如戏剧、歌舞、曲艺杂技等,当地老百姓,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就不会再有兴趣去看“土气十足”的地方戏曲了。

二、九江地方戏曲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除了社会环境进步之外,创作思想观念落后陈旧造成的地方戏曲剧目生产、创作上不去也是地方戏曲剧种消亡的主要原因。

九江地方戏曲剧种,现在面临生存危机,剧团解散,除了九江地方戏曲本身有问题外,也有决策者的失误问题。大致是这样几种状况:一是近年来由于老一代艺术家退出舞台,剧种没有了领军人物即“大腕级”演员做台柱,剧种(剧团)在演出市场上就失去了号召力;二是剧团内部管理问题多,或不团结,或行当缺乏,或没有演出市场的经营人才;三是剧目创作差,剧种(剧团)长期无好剧本。剧目创作不佳,演员再好、舞台再怎么“大制作”,也还是免不了滑坡。其实,剧目创作上不去,近年来已成为戏剧界的痼疾,不仅地方戏曲是这样,京剧、话剧、歌剧又何尝不是如此,当然,地方戏曲剧种问题更大。所以,许多地方戏曲剧种的消亡,除部分是先天不足,其实问题根源还在于自身。2000年以前,九江地区还有不少剧团,除市级的四个剧团以外,还有十余个区县级剧团,现在这些区县级剧团,有的已解散或名存实亡,即便是市级的剧团,如今也是一个不存。而以现在的状况来看,更加不可能拿出有影响力的新剧目,而这已经不是政府拨款给钱就能解决的。可见,九江地方戏曲剧种濒危,虽然有地方当代娱乐多样化的挑战,但从剧种本身而言,却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三、如何扭转现今九江地方戏曲局面

传统戏曲中的一些特点确实已经不适应当今生活的节奏和观众观感,应在保留戏曲地域文化的基础上予以创新。面对九江地方戏曲的现状,应从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既不必伤感,也不必慌张,惋惜可以有,却不必反应过度。地方戏曲剧种是旧农耕文化的延续,最根本基础是方言和地域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有一部分剧种被淘汰,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应尽快做艺术史料的抢救式记录,让它们虽消亡但仍能留下影像。使它进入艺术历史的记忆中,剧种可以消亡,但其生存轨迹不应被淹没。何况今天我们有这种条件,也有人力可以做这件事,有的已消亡了的小剧种,剧团虽没了,老人还在,还可以进行艺术资料的抢救记录,将来这些都是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

九江地方戏曲剧种的价值,不仅是对观众产生的艺术鉴赏上,而且它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宝库。如九江地方戏曲中的大量方言、土语、俚语,就是语言科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地方戏曲中的服饰,是某个地区服饰文化、生活习俗文化的反映,地方戏曲中的唱腔曲调,就是一部民族音乐的百科宝库。其实很少有人肯用心去挖掘地方戏曲音乐这个宝库。抢救濒危或已消亡的九江地方戏曲唱腔音乐的记录的工作需要政府文化部门、有志之士去做,我们现在若不去保护的话,以后怕是想要保护已悔之晚矣。

除了加紧保护之外,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当代的年轻人多数对传统戏剧文化嗤之以鼻,认为这种艺术形式过于单调,这是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要从根本上弘扬我们九江的这些珍贵的地方戏曲剧种,进行扎实有效的挖掘抢救、继承研究。政府要给予传统戏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级别的待遇,返聘还健在的老一代艺术家,招收地方剧种继承者学员,培养演艺人才。

四、培育出九江地方戏曲的本土编剧

编剧需要有编写故事的能力,较高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形象思维和推理思维,这些都要通过后天培养才能达到一名编剧的基本要求。剧本写作时,无论取材、编写大纲、调整大纲、逐场填入人物、对白、场景及动作等说明(或舞台指示)等等。如何选择有潜力题材及表现形式,这两方面都要努力的去多学习、多阅读、多观摩、多思考、多创新。

而培养一名具有本土气息的编剧更是如此。首先应该了解本土的风俗人情,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观察,尤其是对当地人物的生活习惯的观察,注意每个人的习性,语言风格,处事方式。再次,多观摩优秀创作,学以致用。

编剧和别的行业一样,难、易并存,本乡本土的编剧尤其如此。首先,个人才华是基础。其次,要学会坚持。编剧是一条漫漫长路,学会迎难而上。再次,发展全面。在会写的同时也得会经营。因此,本土编剧需要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许多的省市的文广旅游局或厅,皆配有专门的剧目创作室,而九江则无,这也应引起重视。

前段时间,在央视的一个歌唱比赛节目中看到,里面的很多选手都是坚持了多年,如果没有这个节目,他们仍然默默无闻。他们是幸运者,而那些同样在坚持努力的自由歌手,尽管不知未来是否可期,但他们依旧坚持着。选择了,便不后悔。编剧也是这样。

猜你喜欢
九江剧种剧团
悠悠的九江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长干曲四首(其二)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乱谭小剧种
《中国小剧种的抢救与研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