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燕 刘翠娟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支教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支教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的支教活动。支教促进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缓解当地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同时也给留守儿童带去了温暖,但也存在以下弊端:
对于在校大学生支教而言,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我国贫困地区大多位于交通匮乏、信息闭塞的偏远山区,而且路途遥远、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些因素都对支教队员们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此外,支教路途遥远,支教途中的车旅、食宿等费用就占据了支教资金的半壁江山,这无形的增加了支教活动的经济负担。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支教活动只能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来进行,支教队伍很难能够和支教学校达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即可持续性较差。同时高校的支教团队招募支教队员的过程也是短期的,使得支教时间和支教内容无法得到很好的延续,无法实现支教活动的常态开展,进而无法保障教学效果。
目前,在校大学生通过社团所招募建立的支教团队,存在换届周期短,管理经验不足、团队成员流动性大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支教活动容易出现“无头无尾”的现象。
所谓“互联网+”,通俗来讲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创新理念和技术,将传统行业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新的经济形态的一种战略。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服务平台和资源,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促进教育公平。所谓“互联网+支教”模式,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限制,在课堂上播放由老师提前录制或在线直播的课程,而在线下再由老师或支教志愿者组织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它是教授知识的一条新渠道,打破了地域和时空限制,只要轻点鼠标,学生就可以接触教学教研的最新成果。
传统支教的支教地点与大学生所在高校距离遥远,交通成本偏高,而且支教时的食和住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给志愿者带去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支教地点大都自然环境恶劣,灾害频发,支教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无法保证。而互联网+支教,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可开展,没有时间地点限制,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便可开展支教活动,方便快捷,既降低支教成本,又确保了人身安全。
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借助图片、音乐、视频、动画等表现手法,大学生可以将课程准备的更加生动形象,更加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在新媒体环境下,支教形式多种多样,而支教平台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支教一个平台去传递知识和招募志愿者的加入,不断更新支教内容和传递支教行动。建立微信公众号,宣传支教活动,招募有意愿的大学生支教,寻求搭档伙伴,搜集支教资源,探讨支教心得,奉献爱心传递知识。课程板块设计多样化。文字,图片,视频,在线答疑等都使得这一支教变得更便捷有趣。
利用线上线下宣传互联网+支教的模式,线上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推广,线下可以通过办讲座、发传单等手段进行推广,让人们意识到相比于传统支教的优越性,让更多的大学生投入到支教活动中,从而筛选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支教团队。
对支教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让他们理解掌握网络教学,首先,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扩充网络知识;其次对支教成员进行培训,成立团队小组,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并为在线上提供和选取优质的网络资源、微课课堂等供参考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支教团队。
支教作为一项公益活动,定期举办支教交流会,团队成员通过视频、图片展示支教成果,获得他人认可,争取社会公益捐款,为支教注入动力。团队中实行“奖励”政策,采取学生反馈和团队成员互评的考核方式,督促激励支教队员。
将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支教相结合,弥补了传统支教的种种弊端,能够给偏远地区的孩子带来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改善偏远地区落后的教育现状,促进城乡的教育公平,推动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网上支教,参与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培养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