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前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2019-12-13 05:18:02曹丽鑫张守波
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大赛环节

曹丽鑫,张守波

(1.渤海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13; 2. 渤海大学, 辽宁 锦州 121013)

0 引言

教学语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表达自己的同时,也要透过学生的言语领会其情意与想法,从而实现教学中良好的互动交流〔1,2〕.当前职前数学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口头禅;教学语言不严谨、缺乏逻辑性;课堂教学节奏混乱等.通过搜索有关文献,发现目前对课堂教学语言的探析,在研究科目上多以语文和英语为主,在研究对象上主要为新老教师的比较.而对职前教师,尤其是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关注很少,因此本文将以教育硕士最高级别的教学技能大赛的获奖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总结其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特点.

1 研究目的

选取2018年9月份在云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简称为“大赛”)的决赛视频,分析参赛同学对教学语言的运用情况,在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优秀职前数学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特点,为当前数学教育专业硕士教学技能的提高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2018年9月,来自全国73所高校的199名选手参加了大赛决赛.笔者本着优中择优原则,从20个一等奖获得者中选取了两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两人讲授的题目分别是“正态分布”与“函数的奇偶性”.两名同学的得分在所有一等奖获得者中均为较高分数,说明选取的研究对象对于优秀职前教师而言,具有很高的代表性.为了方便统计,将两位研究对象记为A教师和B教师.

2.2 研究工具

Nvivo软件常用的编码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对文献信息编码,形成若干子节点后进而整合;二是根据研究主题事先确定节点,进而对文字数据编码〔3〕.本文采用的是第二种编码方式.基本过程如下:首先,将两名参赛同学的课堂教学视频进行文字实录,转录成 word文字材料,导入到 Nvivo 11软件中,对两名参赛同学的教学语言进行编码统计,在质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量化研究.

2.3 数据分析

对两个视频材料进行文字转录,并对每个教学环节所处的时间以秒为单位进行统计.

2.3.1 建立节点

借鉴叶立军等人〔4〕在行为言语的基础上对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分类,又考虑到大赛教学环境的特殊性,将教学语言分为肯定式语言、承诺式语言、祈使语言、询问语言、表情式语言和宣告式语言六种类型.具体概念如下:

(一)肯定式语言.包含陈述、认定、断言,指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对数学定理、公式等内容的陈述.例如,“这种数形合一的方法,就是我们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

(二)承诺式语言.指的是教师承诺师生双方将要进行的教学过程.例如,“为了更好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三)祈使语言.指教师对学生的请求或者命令并期望学生服从.例如,“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

(四)询问语言.指以教师为主体,询问学生有关内容.例如,“你能根据两个函数值对应表说一说它是如何体现此特征的吗?”

(五)表情式语言.指以学生为主体,扩大或发展学生的想法.由于大赛赛制的特殊性,职前数学教师在表情式语言的运用上大多是在询问之后,假设学生已经回答问题,进而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扩展.例如,“哎!有的同学说是第二个,因为这个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样本容量更大一些.”

(六)宣告式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动作或行为进行表扬或鼓励.例如,“对,很好!”

根据驱使语言发出的主体不同,将其分为教师主动进行的课堂教学语言(简称为“主动式语言”)和教师因被学生驱动而说出的语言(简称为“被动式语言”).其中,肯定式、祈使式和询问式语言属于前者,其余三类属于教师被动说出的教学语言.

2.3.2 数据编码

在Nvivo 11中新建以上六个节点,再将两份转录后的word文档导入到Nvivo 11软件中,对其进行编码统计,规定教师每讲一句话,就记作一次教学语言〔5〕.对每篇文字材料的编码分两次进行:首先从头到尾按照事先建立的节点进行初次编码,隔段时间以后,再分别以各个节点为选定项,突出显示所编码文字,检查编码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改正,不确定的与其他研究者一起讨论,最终决定分类.

3 研究结果

3.1 教学语言的时间比例

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均包括课堂导入、探究新知、习题巩固和课堂小结四个环节.利用SPSS对各环节的教学语言次数进行卡方检验,发现x=323.096,p=0.000,说明教师在各环节所使用的语言次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利用Excel对两位教师各环节中教学语言的使用时间做了折线图(图1).图1表明,虽然A、B教师各环节的教学语言所用时间不同,但两位教师各自对时间的分配是大致相同的.两位教师均于探究新知部分所用的时间最多,分别占整堂课时间的90.19%和67.39%;习题讲解居其次,分别占2.17%和5.40%,其中B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又借助习题对概念进行了外延.也就是说,两位教师均用大量时间进行讲解新知,这是由无生的教学环境与限时15分钟的大赛要求决定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新知识讲透彻,就务必要对探究新知部分引起重视,也就无需花大量时间进行习题讲解.

两位教师最终都没有将习题讲完,而是留给下节课,随后便进行了课堂小结,教师B在此环节仅用了五句话.以及最初的课堂导入,分别占有4.90%和7.31%.两位教师在导入时分别运用了情境导入和复习导入的方法,可见,课堂导入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导入的方式没有优劣之分,而是由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的.

图1 各教学环节中教学语言所占时间(单位:秒)

3.2 教学语言的类型比较

对各教学语言类型的使用次数进行卡方检验,发现x=124.222,p=0.000,说明两位教师在教学语言类型的运用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肯定式语言所占的比例最大,占38.15%;询问语言居次,占22.22%;表情式语言占17.41%;承诺、祈使和宣告式语言分别占9.26%、8.89%和 4.07%.

对两位教师主、被动式的教学语言次数进行卡方检验,发现x=366a,p=0.545.说明两位职前教师在主被动语言的运用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位教师的主动式语言均达到75%左右(表1),虽然课堂无学生,但被动式教学语言仍约占25%,这说明,即使是模拟课堂也要提前预设课堂的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表1 两位教师6类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次数及百分比

3.3 肯定式与宣告式语言的比重

两位教师教学语言类型时间百分比如图2,肯定式语言所占比例最大,分别是51.06%和52.40%,宣告式语言最小,分别是0.30%和0.75%.这主要是由大赛的特点决定的:在没有学生的情境下,自然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考察的是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教学知识.

图2 两位教师教学语言类型时间百分比

3.4 询问与表情式语言的作用

通过视频观察,发现两位教师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有以下共同点:一是口头禅较少;二是语言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很高,这主要是因为其在教学内容上都有所取舍,尤其是在探究新知环节:A教师对偶函数的讲解用了72个教学语言,占整个环节的78.26%,而奇函数仅给提示,随后让学生自行总结;B教师用全部的时间讲解正态分布的概念与特征,而直接舍弃了“3δ的原则”.教学过程的逻辑性主要是以教师的问题为主导线,由表1和图2可知,A、B教师的询问语言次数分别是28和32次,但A教师询问语言所占的时间比重(21.02%)却比B教师的(14.60%)大,这主要是因为A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多以提示性提问为主,有助于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而B教师则主张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提问,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新知识的顺应.

询问式语言和表情式语言几乎同步存在的,这是因为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务必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反应.因此表情式语言所占的比重与询问式基本相同,分别占14.97%和17.81%.两位教师都有充分利用表情式语言体现学生学的过程以及师生的合作.尤其是A教师,在讲解完偶函数以后,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最后通过“学生的反馈”给出奇函数定义.

4 结论启示

通过对大赛中两位一等奖获得者的视频观察,分析两者教学语言的共同特征,对职前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4.1 职前数学教师对于教学语言的使用要精炼严谨、合乎逻辑

尤其像大赛这种特殊的教学环境下,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固定的课题,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语言务必简单明了,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B教师在介绍统计学器材高尔顿顶板时,对其结构的说明是恰到好处的,对学生不熟悉的器材有必要介绍,但是不可长篇大论的对其详细描述,会造成转移学生注意力、影响课堂进度等消极后果.

4.2 职前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增加询问语言的次数,注意富有启发性

曹一鸣在研究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的关键层级时,将教师提问界定为关键教学行为,将其归入A层级〔6〕,因此即便是模拟授课,也务必要展现与学生互动的一面,尤其重视以问题为主线.另外,提问时要适当加入一些提示性的语言,例如B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正态曲线的第一个特点时,说到“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正态曲线位于坐标平面的什么位置呢?”此问题中“位于坐标平面的什么位置”即为合理的提示性语言,若此题直接问“正态曲线位于什么位置呢?”或“正态曲线位于x轴的什么位置呢?”都或大或小的改变了问题的回答范围,从而影响学生的思维以及教学目的的达成.

4.3 职前数学教师需巧妙使用表情式语言,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要及时给予分析评价.尤其是在模拟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表情式语言.例如A教师在给出偶函数的几个特例时,让学生总结:

“那好,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个特征.”

“嗯!当自变量x取一对相反数的时候,它们的函数值是相等的.”

“好!这是你用文字语言来描述的.”

“那你能用一个抽象的数学表达式来表达吗?”

“很好!f(-x)=f(x)”

整个过程层层递进,既体现在顾全学生的年龄特征——习惯用文字语言描述现象,又体现了教师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4.4 职前数学教师需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根据教学需求创新性的使用教材

无生的教学环境,对教师教学内容以及教材的把握就有了更高要求.如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就需要根据当下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以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例如A教师利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引入研究函数性质的基本方法——数形结合,进而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另外,要深入解读教材,才能实现由用教材到创新性地使用教材的转变〔7〕.因此要重视对新教材的挖掘,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合理的对教学内容做出取舍.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大赛环节
“鸟人”大赛
环球时报(2023-03-13)2023-03-13 17:18:39
插秧大赛
环球时报(2023-02-16)2023-02-16 15:18:41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说谎大赛
小说月刊(2014年9期)2014-04-20 08: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