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图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卢达极
近年来,贵阳木偶剧团不忘初心,面向基层,服务广大群众,坚持公益文化服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打造艺术精品,排演的剧目多次获得省市各项大奖,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3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内,贵阳木偶剧团团长刘柏勋正用钳子给一个木偶安装活动机关。工作桌柜上,木偶肢体、化妆颜料、扦子、机关一字排开,好像正在等待一个能工巧匠去赋予它们生命。
近年来,贵阳木偶剧团不忘初心,面向基层,服务广大群众,坚持公益文化服务与市场运作服务相结合,坚持打造艺术精品,排演的剧目多次获得省市各项大奖,为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积极贡献。
“这就是木偶,用石膏打模具,再用报纸一层层糊上去,得有十多层。”刘柏勋拿起一个木偶对记者说,“这属于中型杖头木偶,造型千变万化,表现力很强,不仅能放在舞台上表演艺术,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艺术品!”
1979年贵阳木偶剧团成立时,高中毕业的刘柏勋便以学徒身份加入,于1994年担任团长,主要负责舞台美术设计与木偶人物造型设计。在2010年由贵阳演艺集团推出的贵州省第一部大型原创动漫童话舞台剧《魔笛》中,刘柏勋担任舞台美术设计与人物造型师。
贵阳演艺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作为全国第二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是贵阳市组建的全省首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2013年7月,木偶剧团被划归贵阳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旗下贵阳星光艺术教育培训有限公司。
“人员在集团内部调剂,演员、设计师和道具,有需要都会得到调配。”刘柏勋说,“有时候我们还会和集团内部的艺术剧院同台演出。”而在贵阳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之前,贵阳木偶剧团常有人力不足、行当不齐的情况。
2019年7月1日,由贵阳木偶剧团担任演出,由中共贵阳市委宣传部、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大型原创红色题材木偶剧《长征路上的小红军》在贵阳成功上演。“这部剧2017年立项,前前后后打造两年,花了200多万元。政府扶持了80多万元,其余都是集团在筹资。”刘柏勋告诉记者,“以前剧团留不住人,而现在大家都不用担心收入了,更愿意留下来。”
据了解,贵阳演艺集团整合3个月后,贵阳木偶剧团编排的新剧《黄果树瀑布传奇》荣获全国第三届木偶皮影金狮奖银奖。
贵阳木偶剧团坚持打造木偶剧精品,肩负新的时代使命砥砺前行。红色题材木偶剧《长征路上的小红军》获“全国第五届木偶皮影展演”最佳剧目奖、音乐创作奖、木偶造型奖和表演操纵奖(3人)。
“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是我们的优势。”刘柏勋说,“每一部有文化特色的作品做出来,‘大朋友’、小朋友都很喜欢,每次演出场下几乎座无虚席。”
近年来,贵阳木偶剧团充分利用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创作了一部部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的优秀剧作。
2010年创演的大型布依族神话木偶剧《黄果树瀑布传奇》,一举夺得第三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银奖。2012年6月创作的大型水族神话木偶剧《水寨龙珠》,荣获第21届国际木偶节“优秀剧目奖”。
2014年投入排练的大型侗族神话木偶剧《侗寨寻歌》,2015年搬上舞台,获得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金狮奖剧(节)目展演 “优秀剧目奖”。
贵阳木偶剧团团长刘柏勋正在工作室制作木偶。
谈到70多分钟的木偶剧《侗寨寻歌》,刘柏勋拿出制作精美的剧中角色“阿彩”和“小石头”告诉记者,“这衣服都是用侗族的布做的”。
在制作过程中,贵阳木偶剧团从相关文献寻找故事依据,并特地到黎平、黄平等地的侗寨采风。编剧、导演、音乐制作人、服装师、灯光师等一齐上阵,将一部精彩而富有侗族文化内涵的木偶剧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
《长征路上的小红军》则是在做一篇“传承红色基因”、讴歌红军的大文章。该剧从遵义红军烈士陵园两个小红军战士对话开始,为观众掀开了红军长征路上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以木偶演绎祖国今昔之别,让人们感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爱国情怀。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长征是什么了,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传递红色文化,我们把它当成自己的责任。”同时,刘柏勋团长对木偶剧团未来的创作做了要求:“将来的剧作要挖掘多元化题材,在党的领导下,与时俱进、符合教育需求。”贵阳木偶剧团将在思考市场需求的同时,坚守社会责任、弘扬社会主旋律,赞扬真善美。
文化传承还需下大功夫
2019年,贵阳木偶剧团获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青年演员也积极参与到贵阳木偶戏的保护与传承中。
29岁的穆雪是2012年来到贵阳木偶剧团的。“剧团里,像我这样的青年演员总共有10个。”穆雪告诉记者。
“这些青年有待了10年以上的,也有刚刚进团的。”穆雪感叹说,“一定要热爱这个职业,不然是坚持不下去的!”今年8月初,穆雪在扬州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比赛中荣获角色优秀操纵表演奖。
“一举一捻就是70多分钟,只有中场换场景的时候可以休息半分钟左右。”穆雪提起表演木偶剧《侗寨寻歌》时说道。其实“一举”“一捻”指的都是木偶剧演员的基本功,演员左手伸直举着木偶的身体,右手拿着扦子即木偶的“双手”,每次举起来半小时不能动弹。
贵阳木偶剧团人员都是一专多能,剧团成员平时在团里除了负责排练、演出,参与木偶制作也是日常的功课。刘柏勋介绍:“一只木偶做下来至少也要一个月,要做好木偶至少得花10年来打磨自己。”
为了更好地发展贵阳木偶戏,2018至2019年间,贵阳木偶剧团曾两次邀请中国木偶剧院国家一级木偶剧演员谭志远做客贵阳,除贵阳木偶戏学员,石阡木偶戏学员五六人也一齐来到贵阳,20余人一同参与这两次的学习交流活动。
2017年,贵阳木偶剧团石阡教学培训基地在万寿宫挂牌成立,并与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阡木偶戏的传承人傅正贵有着紧密的学习交流互动。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份宝贵的遗产,贵阳木偶剧团决定于2019 年9月至2021 年12 月将木偶戏引入校园,计划在省内外巡回演出《长征路上的小红军》200 场左右,经费预算达248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