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文化初心 担传承使命

2019-12-13 07:12翟猛
传记文学 2019年12期

本月人物

马悦然,学者

施康强,翻译家

从维熙,作家

约翰·伯考,英国政治家

冯骥才,作家

严歌苓,作家

卢永根,科学家

张勇,企业家

叶刘淑仪,香港立法会议员

黄德宽,学者

点评人/翟 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马悦然

10月17日,著名汉学家、翻译家马悦然(Goran Malmqvist)去世,享年95岁。

1924年,马悦然出生于瑞典南部的延雪平市,1946年考入斯德哥尔摩大学,成为著名汉学家高本汉的学生。马悦然曾跟随高本汉学习中国古代汉语与音韵学,打下了坚实的汉学研究基础。1948年,马悦然曾到中国四川等地做方言调查,对中国基层社会有了直观的了解。1953年至1955年,他在伦敦大学任教,讲授汉语及中国研究。1956年至1958年,马悦然重回中国,在瑞典大使馆任文化专员。1958年起,马悦然移居澳大利亚,任教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965年,马悦然被斯德哥尔摩大学聘为汉学教授,回母校任职。此后,马悦然在从事汉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将中国文学作品译为瑞典语,为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他既翻译过《诗经》《道德经》《水浒传》等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也翻译了鲁迅、高行健、沈从文、北岛、莫言等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大量作品。对中国读者来说,马悦然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据报道,他的翻译是促成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重要推动力。此外,马悦然还是一位成功的学者和教育家,培养了汉学家罗多弼等一批瑞典汉学研究者,将北欧汉学的研究脉络传承下去。

施康强

10月27日,翻译家施康强因病去世,享年77岁。

施康强,1942年出生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此后终生与法国文学相伴。译有哲学家萨特的《萨特文选》、文学家巴尔扎克的《巴黎圣母院》、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等,并曾为《万象》等报刊撰稿,写作了不少兼具思想性与知识性的佳作。施康强的翻译所涉及的题材广泛,横跨文史哲。这种广泛的翻译选题,需要译者有极高的学识与充沛的才情。从读者反馈来看,施康强的翻译经受住了检验。施康强对自己的翻译选题有着严格的要求,非重要作者的重要作品不译,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翻译作品数量不会特别大。这种精益求精的翻译实践是当代中国翻译界所不多见的。翻译之外,施康强还创作了大量充满才气的随笔作品,出版了《都市的茶客》《第二壶茶:施康强书话》《牛首鸡尾集》等,向读者呈现了翻译家的另一面。

从维熙

10月29日,著名作家、作家出版社前社长从维熙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1933年,从维熙出生于河北玉田县。1950年,从维熙发表处女作《战场上》,1955年出版文集《七月雨》。此后,从维熙经历了长达二十年的生活磨难,直到1978年才重返文坛。正是有了这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从维熙创作的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在1979年第2期《收获》一经发表即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了新时期文学史上的指标性作品,更是文学突破创作禁区、助力思想解放与拨乱反正的重要力量。20世纪80年代,从维熙担任作家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他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发掘文艺新人新作当中。在从维熙的推动下,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包括阿城、莫言、余华、刘索拉、刘震云、残雪、马原、格非等如今中国文坛重量级作家的作品。不过,在当年,他们还只是“青年作家”,正是从维熙与作家出版社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登上主流文坛的宝贵机会。在这个意义上,从维熙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值得文学史铭记。从维熙的主要作品收入十四卷的《从维熙文集》,这是他从事文学创作六十余年的成果结晶,也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11月4日,英国议会(下议院)议长约翰·伯考辞职,引发各界关注。

约翰·伯考

现年56岁的伯考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罗马尼亚犹太裔移民家庭。1985年,伯考毕业于埃塞克斯大学,随后进入英国保守党担任议员顾问。1997年,此前两度参选议员失败的伯考终于赢得选举,成为白金汉选区议员,正式进入英国政坛。2009年,伯考当选英国下议院议长。在他长达十年的任期内,先后经历了戈登·布朗、戴维·卡梅伦、特蕾莎·梅、鲍里斯·约翰逊四任英国首相。伯考是二战后唯一一位经历过四任首相的下议院议长,更是英国历史上任职时间仅次于爱德华·菲兹洛伊(15年)的下议院议长。伯考与上述四位首相的共事难言融洽,但尚属体面。尤其是自2016年英国脱欧议题发酵以来,英国议会围绕此议题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唇枪舌剑,保守党与工党之间的口水战俨然成为乏味无聊的政治肥皂剧。作为议长的伯考需要在极其有限的政治空间内安抚各方,确保议会的正常运转,并竭尽全力促成脱欧议题的早日解决。然而,伯考的努力收效甚微,他留给公众的最大政治遗产,恐怕也只能是他极具标志性的口号“Order”了。随着伯考的离职,英国议会重新进入洗牌阶段。保守党提出的提前举行大选的动议奇迹般得到工党的支持,而大选的结果却愈发扑朔迷离。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约翰·伯考还将继续在英国政坛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冯骥才

11月12日,著名作家冯骥才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文化不只是赚钱的工具,发展文化产业要有文化责任。

现年77岁的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雕花烟斗》《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作品均别具特色,脍炙人口。近三十年来,冯骥才投身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播,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04年,“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成立,旨在通过“民间自救”的方式唤起公众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弘扬中华文化。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其关键在于民间文化多处于“隐形”的状态,而较少引起公众的关注。冯骥才凭借多年不懈的努力,不仅将民间文化引入公众视野之中,而且逐渐将其推向世界舞台。然而,保护与开发是民间文化事业的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正确平衡经济利益与文化价值之间的关系,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近年来,不少文物保护单位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例如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大受年轻人的喜爱,将故宫文化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然而也有不少文化单位打着开发利用之名,大行文化敛财之实,所获利益并未投入到文化传播保护之中,甚至造成了文化的破坏,令人心痛。冯骥才的警语值得每一个关心中国文化事业的有心人深入思考。

11月15日,作家严歌苓的新作《穗子的动物园》在北京举行发布会。同时,严歌苓宣布,今后将每年向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捐赠10万元人民币,以促进中国小动物保护公益事业的发展。

1958年,严歌苓出生于上海,1970年成为成都军区文艺兵,曾以记者身份进入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进行报道活动。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严歌苓陆续发表了多篇文学作品。近四十年来,严歌苓的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广受关注。其中包括《少女小渔》《天浴》《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芳华》等。此外,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一个女人的史诗》《寄居者》等作品也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严歌苓的笔触细腻而又充满穿透力,往往能从独特的视角为读者铺展生动复杂的历史画卷。《金陵十三钗》为读者呈现了别样的抗战故事,侵略者的残暴在人性之美的反衬下,显得格外赤裸;《芳华》将文艺兵群体的生命历程呈现在读者面前,文艺、战争、日常生活的交织让这个特殊群体的命运始终笼罩在氤氲气息之中,悲喜福祸往往不易分辨。此次严歌苓携新作《穗子的动物园》而来,讲述人世间最纯真的爱与最温暖的情。正如有评论所指出,《穗子的动物园》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充沛的爱,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拥有一个动物园。严歌苓将笔触从人世间延展到动物界,这本身就值得文学爱好者一探究竟。

严歌苓

卢永根

11月15日,中宣部追授卢永根“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1930年出生于中国香港,作物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前校长。卢永根出生于香港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但日军的侵略打破了他平静的少年生活。11岁时,卢永根被父亲送回广东花都老家避难,却又因日军的进犯而不得不返回香港谋生。1949年,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1953年,卢永根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前身“华南农学院”,后留校任教,并于1983年至1995年出任校长。1993年,卢永根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并于2018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卢永根满怀一腔爱国热情,长期致力于水稻遗传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科研骨干,为我国农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事作物遗传学研究,就少不了要长期扎根在田间地头,穿梭于山野之间。卢永根带领他的团队,走遍了岭南大地,即便年逾七旬仍坚持亲自带队进行田野考察。卢永根淡泊名利,全力为公,“先党员,后校长”,这是他对自己提出的严格要求,并坚持始终。2019年8月12日,卢永根因病辞世。尊其遗嘱,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科研和医学教育事业。这是一个共产党人为国为民作出的最后的贡献。

张勇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如期而至。据统计,天猫11月11日全天的交易额高达2684亿元,而2009年第一届“双十一”购物节的成交额仅为0.5亿元。“双十一”从一个调侃单身年轻人的网络段子,成为影响全球的购物节,始作俑者即是刚刚接替马云的“逍遥子”张勇。

现年47岁的张勇出生于上海,2007年加入阿里巴巴,并逐步成长为仅次于马云的二号人物。张勇是个实干家,他异常低调,假如不是身不由己,他恐怕不愿意在镜头前抛头露面,而更愿意在办公室里运筹帷幄。但是,张勇的事业却十分高调。在他的带领下,阿里巴巴的市值跃上5000亿美元大关,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他所开创的“双十一”购物节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了不少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创业不易,守业更不易。“马云的接班人”这一称呼足以让张勇倍感压力。他是职业经理人,更是优秀的企业家。如何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的优势,与国家、社会的主流需求相结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个中国互联网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显然,张勇与阿里巴巴走在了竞争集团的前列。张勇在集团内部的代号为“逍遥子”,或许他对道家的“无为”哲学有着某种特殊的理解。不过,金庸笔下的逍遥子从未出场,只活在人物的叙述中,这种“隐秘而伟大”恰好符合张勇的风格。

近日,香港新民党主席、香港保安局前局长叶刘淑仪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特区政府应以更大勇气和更强措施止暴制乱,恢复秩序。

1950年出生的叶刘淑仪,本名刘淑仪,结婚后冠夫性,祖籍广东南海。叶刘淑仪先后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对英国文学颇有研究。1975年,叶刘淑仪进入港府工作,曾在旺角、新界等基层工作,后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香港政府的高层政务人员,并于1998年被香港特别行政长官董建华委任为香港保安局局长,成为香港历史上首位掌管纪律部队的女性官员。叶刘淑仪的工作作风硬朗干练,敢于仗义执言,在香港政坛颇有威望。在担任报案局长期间,叶刘淑仪全力推动《基本法第23条》的立法工作,与所谓反对派议员多次交手,从未示弱。不过,叶刘淑仪强硬的行事风格也让她在香港受到不少非议,这让她的从政之路并不一帆风顺。即便如此,叶刘淑仪仍不改其志,多次针对反对派挑起的争论做出强势回应,捍卫香港《基本法》与“一国两制”。近日,香港暴乱绵延多日,香港市民苦不堪言。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止暴制乱,得到了绝大多数香港市民的坚定支持和欢迎。叶刘淑仪认为,只有坚持“一国两制”,充分贯彻香港《基本法》,才能让政府的止暴制乱措施更加高效。我们相信,在叶刘淑仪等一大批爱国爱港人士的努力下,香港“东方之珠”的风采在暴风雨过后会更加绚丽。

叶刘淑仪

黄德宽

11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开馆十周年系列活动在河南安阳举行开幕仪式。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是最受媒体瞩目的焦点人物。

1954年出生于安徽广德的黄德宽先后毕业于安徽大学、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曾任安徽大学校长,现任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是我国知名的文字学家。黄德宽的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字,并对秦汉时期的汉字有着深入研究,成果卓著。著有《古文字学》《汉语文字学史》《汉字理论丛稿》《古文字谱系疏证》等。自2009年开馆以来,中国文字博物馆在传播中华文化,普及汉字知识,传承华夏文明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黄德宽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从事繁重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为解决如何拉近古老汉字与公众的距离这一迫切问题多方奔走,求医问药。古文字不能躺在古籍库中,也不能只有极少数研究人员才有接触古文字的机会。古文字应该走出象牙塔,走进公众的日常生活,才能更好地发挥古文字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黄德宽等中国古文字学者既要以学术研究深入阐发古文字的历史意涵,又要在汉字文化传播领域开拓进取,可谓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