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倡议与弘扬“中国印象”的探索

2019-12-12 10:02刘鹏成
青年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一带一路

刘鹏成

摘 要:“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带动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发展,亦带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中国影响力的增强。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大学生暑期海外实习活动愈发盛行。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力,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这就要求参加暑期海外实习活动的大学生务必牢牢掌握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弘扬“中国印象”作出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中国印象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打造和打造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亦是党中央、国务院综合分析全球形式,统筹国内外大格局变化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中国印象”准确地讲是国际社会对我国定义的“中国的国家形象”。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对本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以及其他方面中的国际地位有直接的影响。国际形象具有国际性,影响着本国发展以及在国际社会的格局发展趋势[2]。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构建却并不全是国际行为,更多的是一个国家国内政治和国内事务的延伸[3]。通过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宣传中国形象,将“中国印象”植入全世界每个人的心中。通过对“中国印象”的发扬将促进“一带一路”的实施。二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

一、基于学习中国文化、“一带一路”倡议与弘扬“中国印象”的自我提升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增提出了考验,更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使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国的经济在不断改革中向前发展。“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根本利益,亦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现状,将为国际经济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速度日趋加快,媒介对国内外政治产生极大的影响,国家形象对本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发展也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国际媒介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愈来愈高。然而,部分国际媒体对中国多有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刻意地宣传“中国威胁论”“中国无民主论”等有失公允的言论,这将对中国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国家发展计,为经济建设计,为国民生活计,改善现状,构建21世纪中国国际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构建一个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形象已成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

(一)巩固现有知识储备,深入学习“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到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一战略纳入全年工作任务,由此“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成为中国内外政交的指导思想。“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涵盖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中国各省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通是主要内容。“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将许多国家联系在一起,形成命运共同体。这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与发展,更是展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大国风范。

(二)学习中国文化,深入了解“中国印象”

文化傳承着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性格与特色。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体现着中华民族最无尚的精神情操,是中华民族近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当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完美融合的整体,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万古千秋的历史积淀,亦是不断融合、吸收先进文化,亦是发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亦是坚定不移地走共产主义道路。发扬“中国印象”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发扬“中国印象”就是要发扬中华民族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不断发展、日益完善的“中国印象”。

二、基于中国文化传承,确定以学习“一带一路”倡议为本发扬“中国印象”的思想方针

(一)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基,发扬“中国印象”

中国文化是“中国印象”的重要资源。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积淀的精华,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不断更新积累沉淀,不断发展与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文化也与时俱进,完成历史的重重挑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结为一体,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从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魂是中华魂,道是共产主义道路。因此,传承中国文化对发扬“中国印象”具有重大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不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因此,中国文化是“中国印象”的坚实基础,中国文化是“中国印象”向前发展的力量支撑,中国文化是不断促进“中国印象”完善的中坚力量,二者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当代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以学习“一带一路”为本,弘扬“中国印象”

“一带一路”的内容不仅涵盖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交流,还包括了对全球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框架包含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理念,同时还强调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肩负着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责任。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既符合中国的世界大国身份,更能体现中国愿为世界做出贡献的决心。因此,“一带一路”对弘扬中国的大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4]。

在“一带一路”包含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理念中,“和平合作”体现着中国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将与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成为和睦相处的好邻居、同舟共济的好朋友的决心;“开放包容”体现着中国博采众长、开诚布公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在于世界各国交往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互学互鉴”体现着中国明志奉公、虚心好学的形象,展示了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愿与其他国家消除疑虑和隔阂,以虚心的态度和包容的精神,互鉴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的真诚;“互利共赢”体现了中国宽厚仁德、务实诚信的形象,展示了中国愿与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以合作互惠的方式,共同应对威胁和挑战,共同谋划利益和福祉,进而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愿望。“一带一路”四项理念中,和平合作是前提,开放包容是根本,互学互鉴是手段,互利共赢是目的。作为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人民共有的价值追求,作为欧亚各国在彼此交往的历史进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总结,丝绸之路精神对于建设“一带一路”,进一步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人民的心灵交融,意义十分重大。当代大学生在传承丝绸之路精神的同时更应弘扬“中国印象”,努力传承与学习中国“一带一路”精神,将中国的故事讲出去,将美好的“中国印象”传播出去[5]。

三、理论结合实践,制定有效方案

暑期海外实习活动更能激发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的学习热情。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对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基础的初步了解,而暑期海外实习活动是深入学习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途径,亦是对理论知识的升华。赴海外实习大学生以对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学习为基础,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有效地增强对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学习与感知。同时,暑期海外实习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全球化角度的思维广度,快速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了解国外生活方式,结交外国朋友,建立国际友谊,这将促进大学生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中国形象,是一种有效的实践理论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如此,通过海外实习能提高大学生的独立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将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将弘扬“中国印象”落实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首先,建立友好的国际师生关系。暑期海外实习大学生利用课上时间与国际著名学府授课教师积极互动,认真踏实地学习授课教师在课堂展示的研究成果,探讨相关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在探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解决自己在相关领域内的遇到的问题,更能够从中学习借鉴别人的思维方式。在课下,主动与授课教师交流,互相学习两国文化,为授课教师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不断发展的中国当代文化,通过交流的方式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所说,学好英语将中国的故事讲出去。课后向授课教师赠送具有中国特色的礼物,与授课教师合影留念,将热情爽朗、勤奋好学的“中国印象”植入每位授课教师心中。

其次,构筑良性的国际同学友谊。“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高校学生往往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者,高校学生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潜力。传播中国文化弘扬“中国印象”必须与国外高校学生的良性互动紧密结合,为中国文化与“中国印象”的弘扬增添活力。組织暑期海外实习大学生在空闲时间参观国际著名学府,与校内学生积极交流,建立良性国际友谊。在交流的过程中,国内大学生向外国学生学习外国文化,体验国外独特的学习方式。同时,向外国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向外国学生宣传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向外国学生展现中国的世界大国形象,有效弘扬“中国印象”。

最后,形成长期有效的海外交换实习机制。长期有效的海外交换实习机制的形成不仅能保障国内外优秀学生海外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更能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加深国外学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展现中国的世界大国形象。定期组织大学生到海外开展暑期实习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学习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向外国学生展现中国文化,同时将国外的优秀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中,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加强长期有效的海外交换实习机制的建设,深度拓展中国文化教育广度与深度,充分利用暑期海外实习对大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增加其对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感悟,积极继承、宣传和弘扬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践行当代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精神。不仅能够使得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倡议得以有效地传播,更能真切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为弘扬“中国印象”增添新鲜血液。

四、结语

“不谋万世者无以谋一时,不谋天下者无以谋一域。”面对国际形势的严峻挑战,任何国家为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制定符合当代要求的大战略,作为前提即在国际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承载者。这就要求大学生坚定不移地传承中国文化、学习“一带一路”倡议、弘扬“中国印象”,结合实践,在海外暑期实习活动中建立友好的国际师生关系,构筑良性的国际同学友谊,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向世界展示良好的中国形象。

参考文献:

[1]孔庆峰,董虹蔚.“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与贸易潜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12):158-168.

[2]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国家形象战略框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1):99-104.

[3]王希.有关中国国际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0(1):5-8.

[4]杜德斌,马亚华.“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J].地理研究,2015,34(6):1005-1014.

[5]储殷,高远.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定位的三个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5(02):90-99,6.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一带一路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