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认知智慧捕获灵感的探究

2019-12-12 10:02孙东媛
青年时代 2019年30期
关键词:灵感

孙东媛

摘 要: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善于帮助人进入天才学习状态,天才学习状态需要灵感。灵感具有出现偶发性、机会均等性、保持时间超短性及超价值性等特点,是个体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想要做出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多的成功,必然少不了灵感。想要及时有效地捕获灵感,个体必须有必要的知识储备、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愿望、勤于思考、善于打破常规思维,并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随想随记,愉悦的情绪状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关键词:元认知智慧;灵感;捕获方法

一、引言

大量的科学研究事实表明:人类的许多重大发现和重大发明与灵感的存在有密切关系。爱因斯坦曾说过他“相信直觉和灵感”,“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取得哪些普遍的规律……要通向这些规律,并没有逻辑的通路,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由此可见,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新发明需要借助灵感的作用,怎样才能把握机会捕获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也是值得研究探讨的,元认知智慧恰恰可以帮助人进入天才学习状态,为灵感出现提供可能。

二、灵感的概念与表现

在心理学中,灵感(inspiration)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突发的、独特的精神现象,是生理和心理上复杂而瞬息即逝的反应,给人以非直觉、突发、不可重复的印象,表现为深层的意识活动。灵感以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为基础,与其他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灵感具有突发性,且消失得很快,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是新颖,甚至是独特的。具有情绪性,灵感降临时,人的心情是紧张的、高度兴奋,甚至陷入迷狂的境地。灵感是创新的起点和原始,灵感还是创新的核心和灵魂。钱学森曾说,灵感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人在科学或文艺创作高潮中突然出现的瞬息即逝短暂思维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分析和处理问题,经常会产生灵感思维。魏格纳就是在观察到地图中的大西洋两岸海岸线恰好契合而领悟到了“大陆漂移说”。

朱光潜在美学文集中提到了灵感的两个重要特征:突如其来和不由自主。现代心理学总结出灵感的六大特征:一是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偶然性,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二是灵感面前任人平等,无贵贱、贫富、高低之分;三是多数灵感具有价值,虽然价值大小不一,但因为产生灵感基本不需投入经济成本,性价比就更高;四是灵感采之不尽、用之不竭,越开发灵感产生越多;五是灵感转瞬即逝,如若不能及时抓住就会丧失良机;六是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人在产生灵感时往往具有情绪性,表现为兴奋、紧张,甚至陷入迷狂。

当灵感出现时,往往伴随着下列行为表现:注意力高度集中;情绪高昂兴奋,精神紧张,对创造对象充满激情,出现优势兴奋,极个别灵感出现会导致对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思维清晰而敏锐,过去已掌握的图式会得到融会贯通,达到心有灵犀不点即通的奇效。

三、何为元认知智慧

“元认知”一词由弗拉维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个体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是辽宁师范大学金洪源教授课题组研发的新一代高效心理干预技术体系。该技术主要是在临床心理治疗或辅导基础上,使人们能够对自身的潜意识和其他心理活動进行自我觉知、反思、监督、调控的心理干预操作程序及其理论体系。该技术有两层含义,一是临床干预技术,指专业人员把心理求助者培养成能够自己高效干预自己的潜意识心理结构,实现心理健康、人格优秀、潜能充分开发的优秀者的目标心理技术体系;二是自我修养和发展元认知智慧,指掌握了元认知干预技术的人们自觉地控制自身的潜意识心理活动,实现健康、潜能开发、人格优秀等目的的自我心理修养方法体系。激发灵感出现恰恰运用到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的此项含义。

四、运用元认知智慧灵感的捕获方法

想要激发灵感、捕获灵感,首先要掌握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操作方法,链通潜意识,激发潜能,从心理上为灵感的出现做好准备。

(一)必要的知识储备

灵感是在量的积累后达到质的飞跃时产生的,知识是灵感产生的必要基础。个体具备的知识越丰富,创造性思维的灵感火花也就越容易出现。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由此可见,灵感的出现不是靠碰运气撞大运,而是勤学苦练、日积月累、艰苦探索的结果。

(二)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愿望

对要解决的问题保持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同时搜集与待解决的问题相关的材料,并长期、反复的探索,全面掌控问题,为灵感的出现创造条件。这是捕获灵感必需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

灵感的出现往往比较突然,是顿悟式的,是在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与浓厚兴趣和强烈愿望的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或长期的思索后偶然出现的。即灵感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个体思维处于极度紧张、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对问题的解决已有雏形但还不够成熟、某种刺激启发下而将所有材料融会贯通的成果,是量的积累后质的飞跃,守株待兔是等不来灵感的。因此,想要刺激提高灵感出现的概率,必须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于问题,甚至达到沉迷的程度,如牛顿把怀表当成鸡蛋来煮、爱因斯坦经过十年沉思创立狭义相对论一般。故对问题的沉迷程度直接关系到灵感是否有出现的可能。假若对问题的沉迷程度不够深,即使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出现了机遇,个体也极有可能无法抓住它,进而解决问题。因此,对注意力集中造成干扰的各种因素要排除。

(四)打破惯性思维,采用头脑风暴模式

长久以来,个体的一贯思维模式会在解决问题中自动工作。这种惯有的思维通路会缩短思考的时间,对一般性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灵感来说,惯性思维阻碍其出现的可能。众多的科研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的经验表明,在经历一段长期的紧张思维后,把问题暂时搁置,使自己处于较为放松状态或进行思维转移,都有利于灵感的出现。另外,头脑风暴往往是集中大家智慧、另辟蹊径,往往有助于打破惯性思维束缚,激发灵感的产生。

(五)内外因协同作用

个体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可在外因的作用下发生重组,形成新的知识,这也为灵感的产生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例如,锯子是在锯齿状茅草的原型下产生,飞机是在人在观察飞鸟飞行后研发出来。但是,即使有原型的刺激作用,是否能有灵感产生,还要看问题解决者的心理状态。

(六)随想随记

灵感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突发性与转瞬即逝性,所以要在灵感出现的刹那间将之记录下来才不至于遗忘。例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写作文时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句子或事例,但是没有马上进行记录,实际书写时却想不起来是什么句子。因此,要做有心人,随身携带纸笔进行记录。

(七)乐观积极的心态

心胸开阔,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增加灵感产生的可能。因此,要有意识地调整自我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动机水平和修养水平,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坚持性和执着的毅力,有意识地积累知识,进行积极思考,开发潜意识,优化知识结构,增强诱发灵感产生的强度。

(八)愉悦的情绪状态

愉悦的情绪状态(尤指心境)是必需的心理准备。心境是一种微弱、弥散和持久的情绪,即平时说的心情。它所带来的愉快或不愉快会保持较长时间,有可能带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影响个体的感知、思维和记忆积極愉悦的心境,可以令个体表现出热情、诚恳、可信与自信,言语表达轻松自如,行为得体大方,精神抖擞,感知敏锐,思维异常活跃,待人宽容。焦躁不安、悲观失望、情绪剧烈波动都有碍于问题的解决,灵感也极难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出现。

灵感出现会令个体产生巨大的心理满足感,极大提升了自信水平,增强了抗挫折打击能力,敏感度下降,心理承受力提高,成就动机水平提高,努力程度增强。越多出现灵感的个体越自信,对学习、工作或活动的参与与投入也越大。因此,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发挥元认知智慧,夯实知识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做好灵感出现时捕获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

参考文献:

[1]刘亚,周长江,杨哈韬.灵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

[2]张浩.直觉、灵感或顿悟与创造性思维[J].重庆社会科学,2010(5).

[3]贺善侃.论灵感思维的逻辑规律和机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贾佳.灵感的产生与梦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4).

猜你喜欢
灵感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