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宏
毋庸置疑,信息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点之一,信息化浪潮更是席卷全球,对社会各个领域造成极大的冲击,数学教育也在其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数学的逻辑性是极强的,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逻辑思维 “望而却步”,要想在两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唤醒探究欲
好奇心强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唤醒他们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以饱满的情绪投身学习。以“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为例,上课伊始,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复习了组合图形之间关系的知识点,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相接、什么是内含,然后让学生看大屏幕,将教师搜集来的符合组合图形特点的各种实物图形一一展示,并请同学们探讨:如果生活中想要得到这些实物的具体面积,应该怎么做?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呀。”有的说:“先将组合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图形,然后再计算。”我按照学生的建议,将组合图形切割处理,分割成常见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求出分割后的数学图形的面积,再把它们加起来。这样活泼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步步的导学,学生自然有兴趣、愿意学习,课堂效果颇佳。
二、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吃透重难点
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用形象思维去理解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肯定会出现偏差,就形成了教学重难点。而利用可动可静、声像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则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将教师很难讲清楚的知识明明白白地呈现出来,搭建起形象思维和逻辑数学知识之间的桥梁,进而掌握重难点知识。以“圆的面积”为例,计算圆的面积是本课重点,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为此,我特地制作了这样一个动画:先画一个圆,将其从中间分开形成均等的两个半圆,每个半圆又分成均等的8份,再将这两个半圆交错拼起来,形成一个长方形。反复播放这个动画,让学生思考圆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逐渐明白两者的面积可能是相等的。最后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明白其计算方法。通过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质的飞跃,从形象思维着手,过渡到逻辑思考,最终轻松掌握重难点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传授学习方法,提高自主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要想传授给学生实用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则是很好的平台。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演示和操作功能来寻求怎样才能更好地习得知识,怎样去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夯实基础、获得技能,最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以“统计”教学为例,为了统计学生喜欢哪种体育活动,我在电脑屏幕上列出了四种活动:跑步、跳绳、踢足球、丢沙包,全班50名学生自行选择并将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那么,怎样统计出每一种体育活动的喜欢人数呢?同学们议论纷纷,在讨论中自主探究。有的同学认为在分成四类后一个个地数,就能得出结果;有的同学认为应该用符号进行统计。我将同学们的方法在电脑上进行演示,让他们既能发现统计结果是怎样形成的,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统计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促进其自主性、探究性等数学素养的形成。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元评价,确保学习可持续性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奇手段则为教师调动学生情绪创造了条件。以“加法的初步认识”为例,很多同学在新授课之前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加法计算,甚至有些同学做过很多练习,因而在教师教授完了加法计算的真正含义后,在练习阶段,部分学生会产生“我以前都做过”“这太简单了”等轻视心理,敷衍地完成习题,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此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引导学生、激励学生,通过视觉刺激和声音刺激来调动他们的情绪,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
总之,恰到好处、有节有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诸多好处,使其更上一个台阶。因此,数学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学辅助作用,为数学课堂教學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创造条件。
作者单位 甘肃省高台县西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