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慧明
策划语:2013年西安市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经过近六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收获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在陕西乃至全国教育界形成了一定影响。本期特意针对西安市的课改探索实践进行专题报道,冀望对破解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价难题有所启示和贡献。
进入新时代,西安市教育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教育评价统筹教育投入、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课程课堂变革、家校共育等各方面、各环节,通过近些年的积极探索,努力构建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探索与实践的背景和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总书记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这是我国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
陈宝生部长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这‘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指挥棒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但再难也要啃下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印发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国家制定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
近年来,国家一系列的教育方针和改革措施表明,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引领教育发展方向性、内涵性、本真性和健康性的重大改革实验项目,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西安市教育大会精神的实践行动,是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教育自信的自觉反思。
二、具体做法与亮点成果
2013年西安市成为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在市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西安市教科所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构建了以“评价指标、评价工具、评价监测、报告反馈、科学诊断、精准指导、应用驱动、结果转化”为主体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
创建“五维三段三团队” 研发模式(五维:品德、学业、身心、兴趣、学业负担;三段:小学、初中、高中;三团队:全国专家团队、教科研团队、优质学校校长团队),自主研发建成评价工具库。
构建大数据信息平台,完成五次测试,含小初高三学段近23万余人次,形成市、区、校、生四级报告数万份。
形成“三级九到位” 评价反馈模式 (三级:上级、同级、基层区县校;九到位:区长、局长、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高教育质量的动能和合力。
亮点成果:
《西安中小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
《西安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与实践》(三卷)公开出版。
完成全市推进会、多层级培训研讨会等70余次,超过1万人次参会。
综合评价改革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影响广泛。
评价成果受到教育部吕玉刚司长、马嘉宾副司长、田慧生局长、张姗姗处长及顾明远先生、辛涛、张敏强、秦建平、纪明泽等多位教授专家的赞誉。
太原、乌鲁木齐、成都市高新区、大邑县、凉山州会东县、广东东莞市等多次到西安考察学习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2018年11月12日,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开幕,教育部基教司司长吕玉刚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的陪同下莅临教博会陕西展区,听取了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西安实验区工作汇报,对西安的教育评价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2018年5月,召开“新时代大西安教育质量评价创新论坛”,教育部教材局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田慧生局长莅临大会并指出:“西安走出了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创新教育改革之路,结出了丰硕的改革成果,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也走在了国家实验区的前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产生的影响与效果
经过近些年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西安实验区的探索与实践,西安市也逐步构建了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了评价的鉴定、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市域、区域教育质量观进一步转变,激励学生树立“五育”成才观,促使教师树立“五育”培养观,引领学校树立“五育”办学观,引导家长、社会形成“五育”人才观。
(一)质量评价促进市域、区域德智体美劳“五育”教育质量观进一步转变。
《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指出,“科学开展质量监测评价,依托专业机构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构建‘国家监测评价+西安特色监测评价的体系。”
针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统筹教育投入,建设理化生实验教室、多功能特色教室和部室等,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挖掘并智慧运用评价大数据,提升评价精准度,引领区域提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如碑林区“阳光学子育人工程”;莲湖区联合第三方专业机构“质量检测”;未央区“MS·EEPO有效教学”;新城区“学校常态成长袋评价”;蓝田县“梯次循进综合评价”;高新国际学校“1+N评价模式”等,市域教育均衡度大幅提高。
(二)质量评价激励学生树立德智体美劳“五育”成才观。
在西安市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的激励下,学生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积极参与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三)质量评价促使教师树立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培养观。西安市聚焦教师素养,构建了“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的教师发展质量提升体系。
围绕教育改革发展、“名校+”工程、质量评价、教师素养提升、课程课堂改革、中高考改革、学前教育、特教民族教育、职教、身心健康、美育、劳动教育等中心工作,切实发挥重大课题服务教育行政决策、规划课题促进区县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小课题激发教师内驱发展促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三级三类”教科研体系:政策研究类项目(重大课题)、实践指导类项目(规划课题)和校本研修类项目(小课题)。加速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育人方式、变革育人策略。
开展“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专题研讨活动,推动 “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有效实施。组织优秀教案、作业设计、测评试卷、家校互动典型案例评选。开展“名师论坛”活动,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统编教材高质量落地。落实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新课程标准,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新课标,指导教师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深入探索新课标教育教学和应对新高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开展基于教学实际的校本研修培训、基于教师实践能力的中学理化生骨干教师培训、基于中高考改革的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基于教育理念更新和视野开拓的名师引进培训、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材培训、基于面向未来培养人的财经素养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家庭教育等研訓一体活动,发挥“名校”辐射引领,关注 “+校”教师需求,深化“名校+”工程,构建教师素养提升的全方位培训体系。
(四)质量评价引领学校树立德智体美劳“五育”办学观。
西安市聚焦课程课堂,构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发展质量的培养体系。完善设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监测评价中心、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STEAM 教育协同创新中心、课程发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中心(包括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家庭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思维型教学研究中心,形成支撑“五育”学生发展质量培养体系的八大教育实践中心。
完善设立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市级样本学校、普通高中新课标新高考学科教研基地、中小学品质课程实验学校、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实验学校、STEAM教育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含德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实验学校、家庭教育示范学校、思维型教学实验学校,形成支撑“五育”学生发展质量培养体系的八大教科研特色基地。
以八大实践中心和八大教科研特色基地工作为抓手,聚焦课程课堂,深化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推进品质课程建设,开展财经素养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课程改革和培训工作,变革教师育人方式,优化学生学习方式,深耕课堂,推动 “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改革,让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学生发展培养体系。
西安市课程发展研究中心通过课程变革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2019年举办“聚焦审辨式阅读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聚焦脑科学,孵化国家级教学成果”、“聚焦综合实践课堂,助力创新人才培养”、“聚焦生命化阅读,生命健康成长”等九次课程建设系列展示活动,引领我市课程建设,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小学品质课程案例:高新国际学校“全人课程”、高新二小“生本多彩课程”、纺织城小学“3×2阳光课程”、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蒲公英课程”、远东一小“Y课程体系”、陕师大附属小学“梧桐之声课程”、高新一小“一品课程”、高新四小“新教育课程”、西安小学“书香课程”、高新三小“七彩枫叶课程”、西安实验小学“尚德课程”、青年路小学“青蓝课程”、新知小学“311课程”、远东二小“原点课程”、远东一小“悦课程”、后宰门小学“风华课程”、曲江一小学“美课程”等。
初中品质课程案例:爱知中学“六品课程体系”、高新一中初中部“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高新第二学校“知行课程”、逸翠园学校“梦想起飞课程”等。
高中品质课程案例:西安中学“三化一体课程”、高新一中高中部“一体两翼课程”、交大附中“综合课程”、西安市第一中学“三类五系列课程”、西安铁一中学“一体四翼”幸福课程等。
(五)质量评价引导家长、社会形成德智体美劳“五育”人才观。
通过建立家校网上互动平台,建立校、级、班三级家长委员会;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如家长会、开放日等;拓展社会资源,如邀请法律专家、科学家等进校园;强化管理监督,邀请家委会成员等进校园,参与学校监督和管理等措施,家长和社会逐步了解和认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评价观从单一的“唯分数论”逐渐变成“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科学质量观,教育方式得到提升,支持并配合教师和学校工作,逐渐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格局。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将紧跟新时代发展步伐,立足“研究、服务、引领、指导”宗旨,发挥“评价、科研、教研、培训”职能,深入落实全市教育大会精神,聚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推进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和培养体系,以质量评价引领教育改革发展,以“科研、教研、培训”三维一体提升体系促进教师素养全面提升,以课程课堂改革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发展,以教科研创新助力西安教育纵深、特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