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普外科 (辽宁 沈阳 1101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床旁彩色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在肿瘤科长期输液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在2015年10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肿瘤治疗住院的60例PICC置管术患者,根据置管方式分为超声置管组与普通置管组,其中超声引导下置管32例,普通置管28例,计算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病率并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超声置管组一次置管成功率(87.5%)明显高于普通置管组一次置管成功率(64.3%)。置管并发症率超声置管组与普通置管组分别为6.3%与3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在肿瘤科长期输液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置管并发症少,更加适用于肿瘤科长期输液患者。
肿瘤科患者大都需要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临床上常应用PICC置管方式。PICC置管是指经过人体前臂处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或头静脉等较为显露的静脉处置入穿刺管,插至靠近心脏预先设定的大静脉位置处,PICC的技术操作简单,可长期使用且并发症较少,是临床上有效的长期输液置管方式[1]。床旁超声引导PICC穿刺置管可以依据设备减少对患者血管的损伤,使操作更加安全[2]。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进行长期输液的肿瘤患者。回顾性研究共60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置管32例,普通置管28例。超声置管组:男20例、女12例,年龄30~76岁,平均(40.5±8.1)岁,其中肝癌12例、胃癌8例、肺癌6例、卵巢癌4例、结肠癌2例;普通置管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2~73岁,平均(43.4±1.8)岁,其中肝癌8例、胃癌6例、肺癌7例、卵巢癌5例、结肠癌2例。2组患者性别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肿瘤患者均住院且长期输液,置管时间>6月。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
普通置管组:进入处置室,患者取平卧位,由专业置管护士穿刺。统一选择患者右臂贵要静脉为穿刺点,必要时选取同侧头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前让患者穿刺部位上肢外展90°,穿刺者测量预定导管置入长度。皮肤消毒,穿刺针穿刺,见回血后将缓慢拔出导丝,沿导丝送入导管至测量长度,无菌敷料覆盖压迫包扎。术后X射线观察导管头位置及导管走形,避免导管扭曲及气胸形成的发生[3]。
超声置管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PICC进行置管操作,处置室内,患者取平卧位,按照操作者最佳观察位置摆放各种设备,扎止血带并严格记录使用时间,使用超声探头探查肘关节所选静脉的血管横断面,以贵要静脉为主,选定穿刺位置和深度并做好标记,根据血管口径选取合适导管。常规消毒铺巾后,操作人员持探头先观察标记处静脉断面情况,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导针器,持探穿刺针穿刺,待回血后将导针器脱离,下压穿刺针的进针角度,然后置入导丝,操作者置入时观察超声图像确定到达预定位置时停止输送,周边注射麻药后经导丝将带扩张器的撕裂性置管鞘置入,将PICC置入、固定并使用超声定位。
观察两组患者成功率、置管并发症发病率分别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标准:①置管成功:按两种方式尖端位于预定位置安全范围内则为置管成功。②置管期间并发症:穿刺点出血是指在穿刺点处渗血直径>1cm范围。根据美国静脉护理协会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作为静脉炎判定标准。静脉血栓通过超声检查确诊。X射线片排除导管异位。
所有资料均纳入到SPSS20.0统计程序中进行分析,研究中所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且P<0.05为有统计意义。
超声置管组32例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患者28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87.5%;普通置管组28例患者中一次置管成功患者18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64.3%,超声组明显高于普通组置管。
超声置管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6.3%明显低于普通置管组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24,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置管穿刺常见并发症的比较(n)
肿瘤科患者长期忍受输液的痛苦,应用合适的方式留置静脉置管,对患者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影响很大,并且严重影响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4]。肿瘤患者的治疗药物和营养物质都是通过静脉输注给予,长期的静脉通道十分必要,因此选择合适的穿刺置管方式对肿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PICC穿刺置管已广泛应用,很大程度的解决了患者长期输液多次扎针的痛苦。床旁超声引导PICC置管技术,是临床治疗中对穿刺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应用超声引导解决,不仅定位准确,还可以显著降低置管风险。
本研究结果显示:超声置管组一次置管的成功率为87.5%,与普通置管组64.3%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临床上普通的穿刺置管对一条理想的静脉的要求高,肿瘤患者的血管条件差,尤其是经过多次化疗后,他们的静脉瓣多分岔以及血管较细,置管困难;床旁超声穿刺置管因为其设备和操作简单可以准确定位预定血管位置,评定血管穿刺情况,避免了盲穿多次穿刺对穿刺点组织的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超声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6.3%)较普通置管组(42.9%)也有显著降低(P<0.05)。超声引导下的PICC穿刺置管,能够在血管的走行中更加准确,防止对动脉的误穿,使局部组织和血管损伤明显降低,减少了局部出血;穿刺过程中导丝在血管内停留时间短,减少了渗血及静脉炎的发生。由于穿刺准确,置管头端可在超声直视下送至准确部位,一定程度减少了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减少血栓的形成[5]。
综上,应用超声引导PICC穿刺置管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复杂血管的置管,降低了普通穿刺的风险,减少了长期输液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