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进校本课堂

2019-12-11 10:07丁娟刘洪起李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传统

丁娟 刘洪起 李瑞

摘 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品种多样,作品众多,浩如烟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志向、理想与追求,我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传统文化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时代,传统文化和美德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召唤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而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而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生活,走进学校,走进课堂的基本途径,就是让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到学校校本课程中去,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校本课堂。

关键词:传统文化 校本课堂

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很多中小学校,都进行了很好的探索与实验,效果也非常好,但是如果想要不断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化程度与校本化水平,就要抓好三个关键,解决三个问题。

一、面对纷繁芜杂、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要进行充分的整合,选择最优化的材料,进行最充分的挖掘

针对初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诗歌散文、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等),本着学生实际及其快乐健康成长需要与身心发展规律、国家相关政策及其法律法规,精心选择、整理、编辑“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素材,科学构建“初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初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化、校本化、教材化、课程化。在学校传统文化教育中,除了经典读本(《四书》《五经》、诗词文赋等子史经集)以外,我们也认同我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有必要让孩子去了解、感受。整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丰富资源,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能仅仅限于经典。[1]

二、面对多种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要按照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规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

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首先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也就是有社会良知和实践勇气的知识分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是个人的行为表现,质是品格修养,所以,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文、行、忠、信:要有“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感;具备“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的智慧才干;更应有“朝闻道,夕死可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献身精神。孔子将德育寓于智育之中,使学生通过学习知识,从说话到行为,从意识到作风,都逐步养成君子之风。蔡元培、李大钊、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等著名的革命家,叶挺、朱德、陈毅等杰出的军事家,无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的启蒙,其儒雅的气质、非凡的文采、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超人的智慧,无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教育成功的结晶,其影响更是泽被当代、景仰后世。

三、面对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的不同身心发展规律,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突出课程(教材)的层次性与“故事性”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目标主体,是最重要的教育要素,其他教育要素,无论校舍、教室、图书、电教等硬件设施和设备,还是校长、教师、观念等软件建设,抑或教材、作业、考试等教学活动,都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服务器。学校的教育教学,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①。面對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学龄段的学生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在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时候,一定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突出课程(教材)的层次性。北集坡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周长海老师负责构建的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就编辑了三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校本教材:七年级使用的叫作《我国古代少年英雄故事汇》,八年级使用的叫作《我国古代励志故事汇》,九年级使用的叫作《我国古代智慧故事汇》,三本校本课程教材,分别选取12个古代少年英雄故事、24个古代励志故事、24个古代智慧故事,突出了初中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英豪、勇气、志向、志趣和智慧,突出了不同年级,从低到高的心理需求与分钟成长需要,体现了教材的层级性与层递性。[2]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呈现方式上要体现“故事性”:初中生都是未成年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们有自己的共性,“小孩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现在学习教育状况下的孩子,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科目比较多,学习任务比较重,学习活动的功利性大于趣味性,他们尤其需要多听过去的故事,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利于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还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缓冲学习压力,所以,面向初中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好的呈现方式就是“故事”,北集坡街道办事处第一中学周长海老师负责构建的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就选取了60篇文章,全部以“故事”的方式呈现,而且教材名称直接叫作“故事汇”,以凸显其“故事性”,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便于孩子接受,积极影响孩子的正向成长。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鲜明品格,滋养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精神,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绵延不绝、郁郁葱葱、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②我们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此外,必须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化建设,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化、校本化。

参考文献

[1]周长海、汪顺强、石秀芬.“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西部论丛.2019年第1期.

[2]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见于光明日报.2019年01月16日06版.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